[摘 要]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二是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实现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三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凝聚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发展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五是坚持不断完善党和国家制度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党一百年是一个总结经验、提高本领的重要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创造新奇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伟大实践;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2-0067-08
[收稿日期]2021-03-01
[作者简介]吴超(1973—),男,安徽凤台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艰苦卓绝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也是不断积累经验、创造经验、总结经验、运用经验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追赶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2020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1]建党一百年是一个总結经验、提高本领的重要节点,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直传承到今天。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难。创造过辉煌、历经过苦难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P84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对伟大梦想的追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命运发生根本改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3]P3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实现了从追赶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國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开辟了全新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
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提前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个目标。进入新时代,站在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P20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年,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从进入新发展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当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
二、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实现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党和人民事业的每一次历史性跨越,无不伴随着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闯过重重险关,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把回答重大时代课题和回应人民重大关切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使之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正是因为我们党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断创造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幼年的党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先后被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并载入宪法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基础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各种错误倾向,不断形成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辟中国人民救国、建国、兴国的正确道路,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P875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指导思想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极大地推进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开拓创新,不断前进,将有力地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永葆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实践进一步生动展开、不断拓展,这一思想将持续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刚健的步伐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凝聚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团结统一不起来,什么事都干不成。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越紧,力量越大。毛泽东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6]P204我们之所以能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也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中華民族从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取得了史诗般的进步、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凝聚成万众一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7]
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习近平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3]P21坚持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成功实现最大限度的凝聚力量,在于确立了一套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用制度体系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推进高效决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提出“民主新路”。1949年3月,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P1438-1439。如何保持党在革命胜利以后不变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依靠人民监督来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贯穿于此后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过程,随着党所处历史方位的转变,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和孜孜求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民主新路”,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坚持“两个务必”、持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再到新时代牢记“初心使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取得伟大成就,从实现全国执政到巩固执政地位,再到确保长期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关键在于我们党自身始终过硬。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9]P589中国共产党每一次自我革命,都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使我们党能够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和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经验。我们党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两个伟大革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发展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0]P109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被写入从七大到十九大党章。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历史。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P4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是人民的事业、全民族的事业,必须依靠人民创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百年奋斗路,从嘉兴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正是因为始终牢记并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也正是因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改革开放中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摆脱落后的局面和保障国家的安全,新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大仁政”。毛泽东指出,建设重工业是施仁政的重点,“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12]P988-989。正是这样的“大仁政”,在相当贫困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新中国依靠独特的体制,保障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城乡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中国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先后于1999年和2010年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亿万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到比较殷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次突破1万美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走出了一条令世界惊叹的V型曲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14]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坚持不断完善党和国家制度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习近平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15]P543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整个历史过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课题。怎样治理中国这样具有超长时间历史纵深、超大幅员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超常复杂民族宗教结构乃至越来越超大规模经济体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是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学习的。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进行了持续不懈努力,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力图通过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及党员的行为。习近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16]党的五大党章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的指导原则,党的七大把“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写入党章。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和国家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新社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并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了28年,积累了在局部地区执政的宝贵经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大量法律法令,开始了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探索。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政权,按照“共产党主导”和“多党派参与”的“三三制”政权形式,建立各级立法、行政、司法机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开创性地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政体,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国家制度的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规定的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7]P333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18]P47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15]P18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开辟了全面制度建设的“中国之治”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根植于中国大地,源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并“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9]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这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国家制度的突出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各国家机关是一个统一整体,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促使各类国家机关提高能力和效率、增进协调和配合,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避免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02.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1-03-01.
[14]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6]习近平.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J].求是,2019(23).
[1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9]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its century-long struggle,the CPC has led the Chinese people in creating great history,forging a great spirit and forming valuable experience.First,we must unswervingly follow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onstantly promot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Second,we must insist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constantly open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m in China,and achieve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Third,we must uphold the overal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continue to promote social revolution through the Partys self-revolution,and pool a mighty force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Fourth,we must put people first,rely on the people to create historic achievements,and create a better life through development.Fifth,we must go on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translate institutional strengths into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and modernize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The centenary of the Partys founding is an important point for us to sum up our experience and improve our abilities.While the whole Party is engaged in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drawing wisdom and strength from the Partys century-long struggle is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and create a new miracle in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Key words:CPC;course of a century;great practice;historical experience
(責任编辑:邱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