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的育人路径新探

2021-05-06 08:57张颖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语文要素实施路径

张颖

[摘要] 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探索落实统编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知识的路径。把思想教育融入词语、句式和语篇特点之中,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以文悟道,文道互映”“鉴赏评价,比较体会”“互文阅读,让思想教育延伸”等路径,使学生感悟思想情感,自觉接受红色文化。

[关键词] 红色经典;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实施路径

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组元的结构,育人与培养语文素养同等重要。教材中有许多红色经典,如《老山界》《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回忆我的母亲》等。那么,对于红色经典,怎样教学才能实现红色教育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落实呢?

一、教学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在简明平实的叙述中,流露出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从文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呢?什么样式的阅读课既符合语文的特质,又能够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呢?对此,设计如下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回忆性散文的图式结构;体会作者由于身份及读者的不同,在选材、谋篇布局上的匠心;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国情怀。

二、教學设计

环节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这一环节教学是从介绍作者开始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红色经典,是一位革命家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作者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师:这是一位革命家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文章选自《朱德全集》。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原来发表在什么地方(期刊、报纸)吗?

生:老师,我知道。发表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

师:《新华日报》的读者主要都是什么人呢?

生:八路军战士。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在阅读时要考虑这些信息。

这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作者与读者所隐含的互动,注意作者为了更好地完成交际目的而采用的语篇结构和适宜的语句、词语。

环节二:以文悟道,文道互映

作为红色经典,《回忆我的母亲》的育人价值自不待言。对思想情感的传授不能是硬灌式的,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以下教学步骤:(1)通过初步阅读,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规范之美。这篇文章的语段比较规范,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教给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确一个语段是由起始句、展开句和终结句组成的,标准语段由中心句加支撑句组成。接着,让学生考虑中心句和支撑句的作用。掌握了这些知识,通过快速浏览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并很容易地分析出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2)当学生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选材的匠心。

师:把中心句连在一起,作者讲了哪些内容?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生:主要写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我”的影响。

师:是的。同时这也是回忆人物,特别是回忆亲人类文章的选材特点。根据对语段的分析,大家能否总结一下这类散文的结构图式,也就是谋篇布局的特点?

生:总起段加主体段(亲人事迹加对自己的影响),最后是抒情段(感恩、遗憾等)。

为了验证这个图式结构的普适性,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老舍《我的母亲》进行印证。掌握了这个阅读方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再遇到类似题材的文章就能既快又准确地理解文本。而厘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图式结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实际上,阅读作品就是通过作者的“明示内容”,推断作者写作的意图。

师:对这两部分,在详略的安排上作者是怎样处理的?

生:详写事迹,略写影响。

师:我们再来加深理解“事件加影响”这种写法。本文通过八件事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这些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生:勤劳、能干、宽容、有同情心。

师:总结得很全面。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也是真诚的,并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她对自己的影响。

这一教学环节,既落实语文学习要素,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相比硬灌式、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环节三:鉴赏评价,比较体会

阅读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基于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需要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与类似的文章互文比较,必定能够更加凸显文章的思想内核。

师:与老舍的《我的母亲》对比,本文在选材和立意方面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

生:两篇作品都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母亲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性格的影响来表达情感。朱德始终保持了劳动人民勤劳的本色;老舍身上则始终体现着“人民艺术家”的本色,反映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呼声。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面理解作者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深情。朱德母亲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勤劳习惯的培养;二是优秀品德的熏陶。他的母亲是一位极为宽厚的人,并且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染上一点坏习惯。而他少有的广博的胸怀,与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样,老舍的善良、仁慈也是受母亲的影响。

对比两篇文章的立意,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朱德文章着力凸显母亲对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老舍文章则注重体现母亲对自己性格养成的影响。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体会文章的用意。

生:朱德是八路军的总司令,这篇文章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主要是给八路军战士看的,所以革命性就很强。

师:是的。当时正值延安整风运动,教育的目的也更加明确。而老舍的文章是作家对母亲的回忆,主要从个人情感出发。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和政治课不同,是通过揣摩语言等语文学科手段获得的。通过比较鉴赏,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文章的红色情感。

师:儿子回忆母亲(亡母),字字含情,句句流泪。请同学们勾画出本文的抒情语句,分析这类文章抒情方式的特点。

生:文章用语比较庄重典雅,都是褒义词、敬词。例如,“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中的“宽厚仁慈”。而鲁迅的两篇文章略有不同,《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有幽默、调侃的语句。

环节四:互文阅读,让思想教育延伸

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让学生对比《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语段进行互文阅读,再次体会母亲对“我”的影响。比如,孟母的刚毅塑造了孟轲的顽强;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成就一代忠臣……这些情感的获得,除了初步的阅读感知以外,还要通过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来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结论与反思

面对红色经典,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时常常出现两个偏差:一是只顾语文要素,忽略了思想熏陶;二是只顾灌输思想,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情感真挚的回憶性散文,时代、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存在困难。基于以上教学设计总结出具体策略。

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不同的作者会因为生活阅历、文化见识及世界观的不同,在作品中传递出不同的思想。“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传统的阅读方法,学生明了作者的身份,有利于理解作品的主旨。

2.以文悟道,在文道中体悟

《回忆我的母亲》可以通过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对于红色经典,应当由“解文”达“悟道”之目的。具体地说,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学习、体悟、运用文本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等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建构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鉴赏评价,比较体会

鉴赏评价居于语文阅读的高层级。通过互文阅读法,让学生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与老舍的《我的母亲》、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作品选词造句的匠心。作者的用意不同,选用的句式和词语也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语言,透露出作者隐含的情感,因而学生反复品读、体味,能够很好地接受情感的熏陶。

4.互文阅读,让思想教育延伸

通过引入《红星照耀中国》,能够把单篇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勾连起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和难点,以达到强化的目的。这种互文阅读的方法,使得思想要素和语文要素真正交融在一起,每个文本都与若干文本有联系,并起着复读、强调、浓缩和深化的作用。

总之,有了这些阅读的路径,红色经典的阅读教学,定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要素和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文化,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篇学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良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L/2018/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语文要素实施路径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