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思
内容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课标中对初中写作提出了各种要求,针对目前寫作教学产生的问题,基于课标中的写作要求,笔者提出如下解决策略:创新写作教学模式、提高写作课堂效率,建立完整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标要求 初中写作教学 解决策略
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课标中对初中写作提出了各种要求,针对目前写作教学产生的问题,基于课标中的写作要求,笔者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一.课标中的写作要求
(一)总体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课标在总体要求中首提出要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提升。其中的创新合作、搜集信息、观察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等要求在写作教学中都有所体现。
(二)写作要求
课标中除了写作总目标还具体提出了每个学段的目标,那么第四学段(7-9年级),也就是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有八点,笔者将其概括分为三部分。
其一是知识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在表达时要创新,学会缩写、扩写以及改写的能力,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常见应用文都有所掌握,并且恰当使用标点符号。
其二是过程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将生活融入写作,教师关注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能够多方面考虑写作对象及目的,合理表达内容,提高练笔次数与写作字数以及写作速度。
其三是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要求非常全面深入,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并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综合性学习要求
在综合性学习部分中课标的要求有三点与写作息息相关。第一,要求学生能对感兴趣的问题搜寻相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第二,要求学生能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写下交流成果。第三,要求学生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这些综合性学习要求能够间接帮助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普遍的问题就是写作教学活动过少。目前语文课的重点偏向于阅读教学,写作课的课时会被压缩甚至没有,这远远没有达到课标提出的写作练习目标。写作的分值其实很高,学生与教师也很重视作文,但以往的写作教学基本没用,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感觉教写作与学写作跟不教不学没什么两样,于是将写作的课时量进行压缩。
其次,部分教师写作教学缺乏过程指导。目前部分教师会在写作前布置写作任务,交代写作的注意事项,在写作完成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高低分的评价。可以看出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在遇到问题时,会凭借着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当有一个方向选择错误,那么后面的写作都会偏离立意,问题累积到最后就很难找出问题所在。
最后,部分教师评价模式单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学生没有经过过程指导盲目地写完呈交时,教师会对作文进行给分与评价,作为唯一的“把关人”,只是给出简单的等级、分数、评语,形式过于单一,“给分式”评价使得沟通效果差强人意。教师为了提高分数而教学,开始再次教章法教套路,进行应试化的写作教学,问题累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二)学生作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写作积极性不高是目前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学生不喜欢写作课堂。对写作不感兴趣。分数占比较高的写作本应该和简单容易的选择题一样受欢迎,但没话可写的作文却让学生们望而却步,明显没有热情去写作文,只是为了考试而写作。
其次,学生的写作素材过少,缺乏生活化,写作时无话可写,脱离实际。在“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的课后习题“积累拓展”中,有明确的积累诗词的要求。教师经常会提及说要随时积累写作素材,但学生在写作时却没有拿得出的素材,可以看出还是积累不到位。在课标中的写作目标明确提出要注重搜集素材等各个环节,那么从这点来看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是有所缺失的。
最后,便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高。课标的写作目标提出写作要有自己的感知和认识,同时要有创新的表达。这点可以看出侧重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然而学生写作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过度依赖范文和模板,照着进行生搬硬造,缺乏独立写作的能力,不敢放手进行自由创意的表达。
三.初中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创新写作教学模式
1.设计真实写作任务
设计任务不是简单的发布写作任务,而是要设计生动真实的教学任务,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避免学生写作说假话就要从根本解决问题,也就是写作任务的设计要避免“假大空”,要有真实的写作对象和明确的写作目的。在“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专题中有一个写作任务是模仿《背影》和《秋天的怀念》进行仿写,当学生看到这么一个比较大的作文要求时,会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写。这一段写作专题的任务主要是学会仿写,但当目光全部放在仿写上便会失去写作的目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才有的写。教师先将同学们的目光放到亲情上,让同学们对身边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交流后便会有所感悟,那么进行仿写便不是个难事了,有真实的表达对象与表达环境,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2.交流讨论写作想法
对某一特定写作主题,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包括写作思路与素材等。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文化体会,在课本、作业、学习资料中汲取的经验也有所不同,在彼此的交流中会不断形成新的经验与体会,这可以促进写作思维发展与写作素材积累。比如,在“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专题中有一个写作任务是以《我的一天》题,写一篇作文。有学生会写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天,也有学生会写平平常常的一天。那么特殊一天的特点与平常一天的独特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有不同的思路,列出大致提纲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们自己会总结出一套吸取了他人优点又有自己特点的提纲,形成独特的写作思维,这也符合课标中与交流与合作的要求。
3.设立展板给予鼓励
一般学生完成的作文只有教师与学生自己是阅读者,很少进行交流探讨,如果读者的范围进行扩大,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会被其他同学看见,便会觉得自己完成的写作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被大家看见的。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展板的机会,可以从写作内容合理,写作结构清晰,有真情实感,素材合理等来鼓励,也可以鼓励说写作进步,字迹工整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个人写作的闪光点,学生有了自信,便会积极地进行写作。这也符合课标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的总目标。
(二)提高写作课堂效率
1.写作预习
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十分重视课前预习,然而写作教学却很少有这一说法。关于“写作预习”的文献很少。在实际的写作课堂中,很少有教师要求进行写作课前预习,学生不知道写作课堂需要做些什么,写些什么,便毫无准备地开始上课。实际上,写作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没有预习的写作课课堂效率是十分低的。举个例子,在“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专题训练中的第一个写作任务是描述九月份的变化,在没有提前布置观察秋天由夏入秋的变化的情况下,学生是很少仔细留意身边事物变化的,也没有积累相关的优美词句,那么课上的有效对话可能会很少,这节写作课的效率便很低。所以在上写作课前,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相关的写作预习。
2.讲练结合
在上述的存在问题中有教师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的情况,教师讲与学生练应是相辅相成、不可脱节的,在课堂中没有真正写作训练是无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合适的讲练结合能够有针对性的帮助提升学生的写作。比如说“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专题“写人要抓住特点”的点评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完成的写作训练,通过学生的描写片段来讲述如何让人物生动形象起来,然后让学生结合今天的讲述内容来进行修改之前的写作片段,之后进行欣赏,这样讲练结合的课堂是更加有质量且有效率的。
3.写作、阅读、口语相结合
课标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在“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十二次作文训练中共提到 32次教材中的选篇作为作文范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促进读写结合,让学生对教材中所选的优秀作品中的写作结构、经典词句等进行模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读写固然重要,但口语交际也要与其结合,写作是用笔来说话,在读写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开口,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写作、阅读和口语三者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建立完整评价机制
首先,教师要加强写作评价的研究。多阅读关于教学评价的相关书籍与文章,了解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不斷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提高自己的评价水平与能力。其次,教师作为最后的“把关人”,在写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要给予评价,避免学生的写作问题堆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给予每个学生鼓励,比如写作内容、写作结构、素材选取等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标多次强调了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所以也应有字迹工整这一点。教师要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给予其在写作方面的信心。在评价中,教师要具体评价出哪里写得好,哪里有不足,学生才能对此次写作有清楚的认识,进行修改后才会有进步,而不是一直处于同一水平的写作再写作。最后,要丰富写作评价的主体。在目前的写作评价中,教师大多采取的是教师评分制,即教师是唯一的把关人,这也就是问题所在。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中,评价机制是只有教师一人,这个过程中教师累,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他们觉得是为了教师而写,为了分数而写。而多元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想努力写好优秀作文给大家看的心理,便会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