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有觉醒的智慧与决断的勇气

2021-05-06 13:42王莉
江西教育B 2021年4期
关键词:剧场学业家庭

王莉

前两天我与我的导师——生命化教育专家张文质老师通电话,他说起他所在的福建省福州市,又有一名中学生轻生了,深感痛心。这名女中学生所在的中学是当地一所名校,也就是应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都相当靠前的、我们常说的好学校。但就是在这样一所好学校,这名好学生不堪重负,选择了轻生。一个生命在花一样的年龄就凋落,实在让人痛惜。

通完电话,我就想,这样的新闻实在不算是什么新闻了。这样的事件似乎经常性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家庭上演,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很快地,这样一个消息会被网络上其他的信息淹没掉。大家的生活依旧在继续,只有那发生悲剧的家庭会长久地被笼罩在痛苦之中。

痛定思痛,家长不能无动于衷,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可能面对这样一种风险,那就是孩子在當前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不堪重负,身心健康甚至连生命安全都面临危险。家长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变,这个改变尚需时日,而且是那么艰难而曲折。而我们的孩子天天都在长大,时不可待。所以,我认为,家长要有觉醒的智慧与决断的勇气,要做明智的稀释者、坚定的鼓舞者、温暖的陪伴者和积极的建设者。

家长要做明智的稀释者

一说到当下的孩子们在教育之路上不堪重负这样一个事实,大家就喜欢说剧场效应:在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本来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而剧场管理员却不在岗位或不作为。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很多观众会说,我没办法啊,我买了票,必须看到戏,不然我就亏了。同样,很多家长也会这样说:我们已然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无法改变,所以只能拼命让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跑得更快,才不至于落后。而我的观点却是,家长不能只想着“更高、更远、更快”而忽视了更健康、更平安、更长久,家长也不能老拿剧场效应说事,你不是没办法,你一定能做点什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长远发展。

我们就仔细说一说剧场效应这个话题吧。在剧场上你站起来,只是看得累而已。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人家抢跑,你也跟风,人家补课,你也补课,补到天昏地暗,而无视孩子的健康与安全,那么孩子的生命就有危险。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拿剧场效应说事。育儿不是看戏,这是两个性质的问题。相比于少看一点、看不全,这场戏看得累一点不算什么,不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什么影响;但是,一旦孩子的身心受到摧残,安全受到威胁,童年受到剥夺,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说,父母要有觉醒的智慧与决断的勇气。正因为觉醒很不容易,决断也很难做到,才需要家长痛下决心和积极行动。觉醒要靠自己觉悟,要知道大环境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之前,我们先来改变家庭这个小环境。怎么改?

家长要做明智的稀释者——在全民教育焦虑这样一个环境里,我们来稀释焦虑。如何稀释?首先,对孩子的期待不要过高,要合理期待。不要被虚荣心蒙蔽双眼,不要把光宗耀祖的伟大任务压在孩子稚嫩的肩上。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孩子商量,制定一个适合他的目标。其次,如果学校学业负担已经很重,我们不能再加压,而要给孩子减压。补习班少报一些,给孩子留一点喘息的空间和放松的时间。再次,少拿孩子和其他人比,孩子是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真正“看见”了孩子,你就能牢记“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信念,就不会让焦虑情绪泛滥成灾。

家长要做坚定的鼓舞者

焦虑情绪稀释一些之后,孩子在家庭中的小环境里压力当然小一些了。那么有家长说了,家庭不是真空,孩子总要回到他的大环境中去的。说得一点儿没错,稀释焦虑不是掩耳盗铃,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对孩子的保护。这是必要的保护,也是基于尊重孩子生命安全、注重孩子健康发展的一种明智的保护。

保护之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家长要做孩子的坚定的鼓舞者。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他多么缓慢、多么幼稚、多么笨拙甚至错误百出,但我们依然要看到孩子的进步、成绩,哪怕再微小,再微不足道,家长都要真诚赞赏、热烈鼓掌。

即使你的孩子在班级学习成绩排名实在靠后,但是他和自己的过去比起来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家长就要积极肯定。这样的来自父母的肯定一定能给孩子无穷力量,不管孩子是3岁还是18岁。因为父母是他最亲的人,来自父母的鼓励非同一般,意义深远。尤其当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来自父母的鼓舞会成为一道亮光,让他看到黑暗中的前程;也会成为他的盔甲,保护他对生命的热爱,阻止他冲动的步伐。

家长要做温暖的陪伴者

决断不是决裂,我说家长要有决断的勇气,并不是说你和孩子要和这个社会决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谁都做不到决裂。所谓决断也不是说你要离开这个环境,离开目前的学校,要斥巨资把孩子送到很好的国际学校,或者跑大老远把孩子送到世外桃源一般的学校去。大量的事实证明,本土的国际学校、另类学校依然很有本土的味道,这很好理解,传统文化的力量和大背景的影响不可能被完全屏蔽;还有一些学校标新立异,但也出现了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完美的学校,这是肯定的。

所以,我并不是说决断就要决裂。如果有条件为孩子找到一所更适合他的学校,当然可以量力而行。如果没有条件,也不必焦虑。因为,真正的最好的学校就在家里,就是我们的家庭环境。父母能做的事很多,父母要有觉醒的智慧与决断的勇气,还要有坚强的、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做孩子温暖的陪伴者,把孩子从学业压力下解放出来一点点。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家长是否三句话不离学业:

孩子放学一回家,家长就迫不及待地问,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几分,能拿第几名;孩子一吃完晚饭,家长就分秒必争说,快去写作业,抓紧时间别磨蹭;孩子做了一晚上作业,想和爸爸妈妈闲聊几句,家长就一脸严肃地说,快去洗漱睡觉吧,养足精神明天还要上学呢……

家长要克制自己和孩子谈话时三句话不离学业的强迫症,要控制亲子交流的内容里学业只占到70%。孩子是人,是和我们成人一样累了一天回到家很需要放松的活生生的人。孩子的学业压力其实已经远远高于我们大多数成人的工作压力。我们一般下班了就能回家,不少孩子却还要去赶场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他们活得比成人更辛苦、更紧张、更不易。而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却比成人更需要生活的调剂、情绪的宣泄、亲情的滋养和家长的心理指导。

所以我们必须郑重呵护除了学业之外的那30%的交谈内容。不要小看这30%,它能让疲劳了一天的孩子得到大大的释放,它能让辛苦了一天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减压,它能让离家了一天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生活的乐趣。说白了,关键时候,这30%能让孩子觉得生有可恋,能阻止孩子的冲动、过激行为。

和孩子只谈70%学业,其他30%不妨海阔天空地聊:聊孩子心事,聊校园趣事,聊同学窘事,聊生活琐事,聊家庭俗事,聊社区小事,聊社会大事……既为孩子减压,也让孩子生活丰富而温暖,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要做积极的建设者

家长还要做家庭生活的积极建设者,要让孩子感到学业之外人生的美好和暖意,这很重要!建设什么呢?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晚餐氛围。每天孩子放学回家,让孩子放下书包,完成角色切换——从学生到家庭成员。和孩子一起择菜、洗菜,一道准备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餐——有烟火气的家庭,孩子心里更有快乐与温暖。经常和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身心更健康,人格更正常。和孩子共餐吃饭绝非小事,这样的陪伴让孩子受益一生。

家长还要给孩子建设一个阅读角,让孩子从无休止的作业堆里抽身出来片刻,读几页闲书。我想起高三那一年,即使压力巨大,我父母依然不反对我在每天睡前读十分钟小说——就是这区区十分钟,让我感到每一天都有意义、有期盼,就是这点乐趣支撑我安然度过艰难的高三岁月。

家长还要给孩子建设一个运动区,不管学业负担多重,都带孩子每天运动一刻钟——“每天运动一小时”如果做不到,一刻钟也是好的。每天这一刻钟的打球、踢球时间,会成为他们一天里最亮丽的时间!

家庭教育其实无大事,无非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吃吃饭、看看书、打打球、笑一笑、闹一闹、跑一跑、出出汗——都是些小事,可是如果把小事坚持做,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做成了精品,做出了奇迹——试问当下社会,什么才叫奇迹?我认为,在全民教育焦虑大环境下,养出了一个身心健康、阳光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活泼泼的孩子,就算是令人高兴的奇迹和让家长欣慰的成功了。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教育专著《陪伴的力量》《书香润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

猜你喜欢
剧场学业家庭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家庭“煮”夫
论《日出》的剧场性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35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