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萍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内科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郑州 450053)
厌食症为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无季节性,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临床上常见长期食量减少,厌恶进食,食欲下降,若迁延日久,抵御疾病能力就会下降,继而引发贫血、积滞,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转化为疳证[1]。西医方面治疗儿童厌食症多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补充微量元素,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对症支持治疗,临床效果比较缓慢并且不良反应也较多[2]。祖国医学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辨证论治较西医学更具有优势。在长期临床中发现,对厌食症患儿采用针灸、推拿的同时,配合口服神曲消食口服液,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厌食症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15岁,发病时间≥2个月。②均符合小儿厌食症的西医诊断标准[3]及中医脾失健运辨证标准[4]。③治疗前未使用过任何增加食欲或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④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试验药物中中药有过敏史者。②合并神经、血液、肝肾等疾病以及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③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者。④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未按时治疗影响疗效判断者。观察组男女各30例,年龄4.12~7.00(4.81±1.92)岁;对照组男女各30例,年龄4.10~7.09(4.79±1.96)岁。2组患儿性别(χ2=0.00,P=1.000)、年龄(t=5.65,P=0.9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餐后1 h给予神曲消食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53035,规格:10 mL×6支)口服,1~4岁,每次5 mL;5~14岁,每次10 mL,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①推拿补脾土,掐揉四横纹,运板门,运内八卦,清胃经,清大肠,掐揉掌横纹[6],摩腹,捏脊,揉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30 min。②针刺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③针刺四缝穴:7 d 1次,每次30 min。④耳穴取脾、胃、神门、肾、皮质下压豆,隔日1次,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 min。共2周。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1.2.2 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采集2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胃动素(武汉怡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912,参考值:30~105 ng·L-1),胃泌素酶联免疫试剂盒(武汉怡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80901,参考值:260~480 ng·L-1)。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仪器为BIOBASE-EL10C全自动酶标仪(山东科博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1.2.3 诊断标准 (1)西医以《诸福堂实用儿科学》厌食症为诊断标准[3]:①发病时间≥2个月,食欲缺乏,见食不贪,摄入量下降,较发病前降低1/3至1/2以上,并排除其他系统的疾病。②有喂养不当或不良饮食习惯史,并体质量减轻或增长停滞。(2)中医以《中医儿科学》症状诊断[4]:食欲缺乏,食量减少,见食不思或食而乏味,甚拒绝进食或厌恶进食,精神如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和缓。(3)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标准:分别记录2组治疗前后食量减少,食欲下降主症的积分。①食量减少积分标准[6]:食量较同龄正常儿降低2/3左右为6分;食量较同龄正常儿降低1/2左右为4分;食量较同龄正常儿降低1/3左右为2分;食量基本正常为0分。②食欲下降主症积分标准:不思饮食及拒食为6分;食欲有明显下降为4分;食欲缺乏为2分;正常饮食为0分。
1.2.4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相关临床症状积分。②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③比较2组患儿体质量和食量变化情况。④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
1.2.5 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5]临床痊愈:食量食欲恢复正常,无其他症状,中医症状积分降低≥95%;显效:食量食欲恢复到原有水平的3/4左右,并食欲有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70%;有效:食量食欲较治疗前有恢复,但未到3/4左右,中医症状积分降低≥30%;无效:食量食欲均无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30%。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2.1 2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食量、食欲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积分分)
2.2 2组患儿治疗效比较 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疗效比较[n=60 n(%)]
2.3 2组患儿体质量、日进食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体质量、日进食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体质量和日进食量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体质量和日进食量变化情况比较
2.4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2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
2.5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小儿厌食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进食量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缺乏,因担心肥胖或其他原因而拒绝饮食,或伴有便秘、腹泻、餐后腹胀等症状。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大多与喂养不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或动力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等诱因相关[7]。
中医认为,小儿乳食不节,脾胃受损,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宿食停聚,积而不化,则成积滞,导致厌食。正如《证治准绳·幼科·宿食》载:“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8]”若小儿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调,日久则纳化失职,甚至造成厌食,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载:“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食不消而成疾矣。”若过于溺爱孩子,纵其所好,恣意零食或饥饱无度,喂食过量等皆可损伤脾胃,导致厌食[9]。治疗该病,宜以运脾开胃为法则。
神曲消食口服液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由著名儿科专家方鹤松教授经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的经典方,具有消食健脾,健脾理气功效。该药由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麸炒白术、党参、茯苓、白芍、木香、砂仁、醋延胡索、炙甘草组成。方中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为君药,焦麦芽善消淀粉类食物,焦山楂善消肉类或油腻类食物,焦神曲善消米面类食物,三药合用,功效倍增。麸炒白术、党参、茯苓为臣,健脾益气、和中去湿为臣,白芍、木香、醋延胡索、砂仁,芳香醒脾、和中理气为左。炙甘草培补中气,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合用,健脾补气壅滞之弊,消食和中而无耗气之嫌,最适宜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引起的小儿脾胃虚弱,或饮食积滞证引起的厌食、食欲缺乏-食量减少等[10-11]。现代医学研究[12]表明,该方诸药中均含有一种甚至多种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的有效成分,如神曲含挥发油、脂肪油、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Zn、Fe、Cu等成分,可利用氧化供能,促进机体消化吸收,并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质,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等多重功效。白术及木香均可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排空,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13]。茯苓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胃肠运动,促进胃肠道内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的分泌增加[14]。传统中医学认为,内脏疾病必然会反映到体表上来,根据脏腑经络巡行,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方法,对脏器相应穴位进行一定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因此,本研究采取了掐揉掌横纹、摩腹,捏脊,以及针刺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起到健脾和胃,调理气机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中成药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针灸、推拿对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胃泌素是由胃窦部和十二指肠近端黏膜中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其中以胃窦部存在最多,其次是胃底、空肠、十二指肠等处。胃泌素具有促进胃肠道内分泌功能,可促进胃体和胃窦收缩,增加幽门括约肌张力,延缓胃排空[15]。因此,本研究将胃泌素作为重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食欲、进食量、体质量、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较单用神曲消食口服液能够较好地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食欲和食量,且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