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解读张爱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

2021-05-05 05:18王娟
今古文创 2021年8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

【摘要】 张爱玲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的文学新星,《沉香屑 · 第一炉香》就是在其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创作出来的。本文试图从萨特存在主义视角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来分析葛薇龙悲剧的命运,探索葛薇龙悲惨一生中所体现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概念,揭示《沉香屑 · 第一炉香》这一作品中所反映的另一个问题——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 萨特;存在主义;《沉香屑 · 第一炉香》;存在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04-02

《沉香屑 ·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第一部惊世之作。故事的社会背景较为残酷,发生在八一三事变之时,当时社会动荡、物价飞涨、纸醉金迷,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由此虚无感和荒诞感充斥着人们的心灵。小说中主人公葛薇龙处在一个极其荒诞可笑、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社会环境之中,不知自己在追求什么,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最终在姑母梁太太和乔琪乔的威逼利诱之下坠入了人生痛苦的地狱。葛薇龙的一生体现着萨特存在主义三个基本原则。因此,本文以小说《沉香屑 · 第一炉香》为例,通过萨特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来揭示该作品所隐含的人生问题——存在的意义。

一、存在先于本质

在萨特看来,人是一种单纯的主观性的存在。人在最初是空无所有的,只是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去确认自己的本质,所以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存。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本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如何去选择自己的行为所决定的。

《沉香屑 · 第一炉香》中的女主人公葛薇龙在物质世界中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她是自由的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存生活,想要在未来生活中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她自己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或者物所做出的选择去决定的。葛薇龙是一位上海中学女学生,本是为了躲避灾难,跟随父母举家搬迁到香港,家庭人员众多,后来因为生活开销太大,逐渐负担不起,再加上上海后来又比较安全,就打算再搬回去,但女孩子还是想要在这里完成学业。葛薇龙本来只是单纯地想要在香港完成自己的学业,可是生活在战乱的年代,温饱都成问题,家中父母实在负担不起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她只能出去寻求帮助。葛薇龙走投无路,只好去寻求早年与家里反目的姑母帮助,姑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帮助她,虽然表面姑母对葛薇龙十分地亲近,但是其内心却暗藏心机,对她的帮助是别有用心。姑母让葛薇龙住在自己的小别墅里,给她准备了一柜子各种高档漂亮的衣服,就连上学也有专车接送,仆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起初葛薇龙也因为姑母的不良声誉担心自己的处境,但在姑母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利诱下,她逐渐迷失在了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默许姑母把她培养成小有名气的交际花。最后,在葛薇龙知道自己被姑母梁太太利用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嫁给了花花公子乔琪乔,屈服于自己被利用、被抛弃的命运。因此,葛薇龙作为主观性的存在,其本质都是由自己后天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

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虽然世界和人生都是“自在的存在”,但本质上都是荒谬痛苦的。在萨特看来,客观世界如果脱离了人的主观意识,那就是一种荒谬的存在,他认为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历史环境对人性的扼杀。小说中,葛薇龙被置于一个荒谬、可笑的世界中,经历了一场痛苦而悲惨的人生。

首先,葛薇龙所处的社会环境是荒谬的。葛薇龙和姑母生活在战前的香港,那个时期的香港既受西方新观念的影响,同时又保留着传统的旧观念。虽然葛薇龙受姑母的庇护在新式学堂里接受新思想,但骨子里的传统思想并没有消除。从小说中姑母家的装修风格到葛薇龙的穿着,可见她们生活在一个“非驴非马”的社会环境里。这种不和谐的社会氛围暗示着葛薇龙和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可笑,如此荒誕的社会环境为她以后的悲剧人生做了不动声色的暗示。

其次,姑母的家庭环境是荒谬的。葛薇龙家在上海也算是中产之家,为了躲避战乱,一家搬到了香港,但物价太高,生存困难,所以又搬回了上海。葛薇龙为了完成学业,不得已只能依靠姑母。姑母本是富商的姨太太,后来富商离世,她成了继承巨额财富的寡妇,每天在自己的房子里宴会不断,为了找回自己青春时期缺失的东西,希望留住男人,留住男人的爱。虽然现在她拥有了很多很多的钱,但是青春时期缺失的爱情再也回不来了。换言之,葛薇龙的姑母就是一个高级的妓女,有钱但缺爱。刚去姑母家,葛微龙并不认可姑母的作风,心理也有焦虑,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认为只要自己行得正,走得直,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不闻不问,念出成绩完成学业就可以了,但是她每天在姑母家过着吃喝玩乐的生活,耳濡目染、纸醉金迷,早就把读书的事情抛诸脑后,作为一个中学生身心还没有发育完整,所以很容易受影响。

人生是痛苦的。葛薇龙遇人不淑、内心软弱,这一生几乎都在接连不断的痛苦中度过。她生活在中国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那个时期封建旧思想并没有被完全驱除,男尊女卑,社会动荡,并没有给予女性更多的出路,当她不再在学校读书,又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时,就只能跟着姑母在欢乐场中谋生存了。社会大环境使那个时期的女性生活在痛苦里,几乎没有任何出路。葛薇龙的父亲也对她的成长没有尽到责任,不关心她,似乎不存在这个女儿似的。在葛薇龙投靠姑母后,作为一名父亲,他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姑母的生活环境,而是不管不问就把女儿托付在了姑母家,在葛薇龙生活在姑母家的那一段时间里,父母家人也并没有给她足够的呵护与爱,这些对葛薇龙来说无疑是造成她后期痛苦生活的一大原因。葛薇龙为了完成学业去投靠姑母,却不知姑母心机深沉,把她当作一个工具去满足自己的私欲,一步一步把她引入泥潭,无法抽离,最终变成一个高级的交际花。在她明白姑母只是利用她的时候,本想要离开姑母,去开启新的生活,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她也因此生病耽搁了自己的行程。之后她也被姑母灯红酒绿的生活蒙蔽了双眼,心想只要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终身的男子结婚,就可以摆脱姑母,过上想要的幸福生活。但是生活总是不幸的,葛薇龙遇上了不爱她、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乔琪乔,还要她去做交际花赚钱来供养他们的生活,最终也成了年老色衰被抛弃的孤独女人。这一切足以显示葛薇龙一生的痛苦。

三、自由选择

萨特存在主义认为,人有绝对的自由,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我主观意志的自由选择,而不存在任何决定论,那么人对自己的行为就应该绝对负责。小说的主人公葛薇龙在其生活中做出了多次选择,同时也承受了自由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她在自己的自由选择中痛苦着、挣扎着、成长着。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葛薇龙的堕落是自己选择的。首先,在她刚到姑母家时,姑母为了让她在社交场上吸引男人,给她准备了各种漂亮的衣服,当她看到这些的时候本可以拒绝或者问明原因,但是她看到这些却十分惊喜,出于自己的虚荣心,竟然一件一件地试穿起来。姑母为了把她培养成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用各种利益去诱惑她,使她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后来当知道姑母不仅仅让她吸引男人,而且让她做出实际的牺牲时,她可以选择回到上海或者离开姑母自己生活,但她已经沉迷于纸醉金迷、奢侈浮华的生活难以自拔。其次,葛薇龙爱上了无才无德还没有财只想傍富婆的乔琪乔,一心想要嫁给他,但乔琪乔却说:“我不能答应你结婚,也不能答应爱你,我只能答应你快乐。”葛薇龙很生气,可能是情欲的驱使,她并没有离开乔琪乔,而是甘愿当他的情人,相信爱情的力量可以改变他,这是她的选择。在乔琪乔得知葛薇龙通过卖淫养活自己后,或许是心灵受到了撞击,他立即娶了葛薇龙,但是婚后乔琪乔依旧天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葛薇龙甘愿去养活他,这也是她的选择。

葛薇龍一生的选择大都因她对物欲和情欲的痴迷,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承受了自由选择带来的痛苦,这一系列的选择也充分证明了葛薇龙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

四、结语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出发,从新的角度重新浅析了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 · 第一炉香》。对于葛薇龙来说,不论是阴险狡诈的姑母还是让她一见钟情的乔琪乔都是她坠入无边痛苦的诱因。首先通过葛薇龙所处的环境来揭示导致她痛苦的一生的次要原因,之后阐释了葛薇龙在悲惨的境遇中做出的自由选择,最后分析了葛薇龙通过一次次的自由选择是因为她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小说的最后并没有说明葛薇龙的结局,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启示我们从更高层次去判定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更深的角度去揭示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虽然作为现实的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是还是希望做出选择之前要保持足够的理性。

参考文献:

[1]李翼.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2]让 · 保罗 ·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让 · 保罗 · 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

[4]夏基松.简明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39-142.

[5]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136.

作者简介:

王娟,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喀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萨特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你自己选择
你自己选择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