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区研学旅行者人格特质对参与度的影响研究

2021-05-05 13:03郑佳铃刘慧玲骆培聪
台湾农业探索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研学旅行参与度

郑佳铃 刘慧玲 骆培聪

关键词:人格特质;研学旅行;参与度;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6?0054?07

自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不仅成为教育形式改革的重点,也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并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目前,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推进措施等方面。刘珂等[1]认为研学解说、研学环境、研学地点以及研学的教学设备等因素都会对研学旅行的满意度和效果产生影响;夏可军[2]概括了出行安全、经费保障、协调资源等研学旅行的影响因素。也有学者对研学旅行的学习机制进行研究,如白长虹等[3?4]以经验学习和情境学习为途径,通过旅游形式实现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以优势行动价值作为研学旅游核心的教育机制,并提出4种旅游式学习理论类型,即经验学习、情境学习、构建学习及转化学习。但在实证研究方面的成果总体偏少,主要包括学生对研学旅行的认知、需求、动机及满意度等方面。李东和等[5?6]从青少年、家长两个感知主体角度探讨青少年研学旅行影响因素,提出效果因素、安全因素及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并从学生群体的认知角度探讨其研学旅行的满意度及行为意愿;董建英等[7]根据动机理论,认为中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动机可分为内驱力倾向和目标诱因,并以太原市中学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杜裕民[8]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研学动机对研学体验有一定影响;邱兵兵等[9]从中小学生视角分析研学旅行感知质量与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学旅行感知质量正向影响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前的研究探讨了学生的感知、需求、动机等因素对研学旅行的影响,但学生性格对研学旅行参与的影响情况仍未明确。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将研学旅行定义为: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研学旅行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主体自主性,而主体自主性表现在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参与程度。根据经验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研学旅行中的学习涉及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因素[3]。因此,本文认为研学旅行中的学生参与是指中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主要是指学生对于研学旅行活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以及其通过各种方式的行为投入。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参与程度不仅与研学环境、研学方式、研学主题及研学解说有关,还与学生人格特质、态度、兴趣及知识基础具有一定联系。而人格特质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10]。在同一环境下,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行为和表现。因此,可以推测不同人格特质的中学生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可能有较大差异。综上,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对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研学旅行参与度之间关系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建议,进而为研学旅行的开展和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1文献回顾

1.1人格特质的内涵

通常认为人格特质在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比较稳定的,而大五人格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可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人格分类法,最早由John、Costa与McCrae提出[11]。大五人格主要涵盖了人格特质的5个类型:开放性、严谨性、神经质、外倾性和宜人性。外倾性反映了个体在人际交往的热情程度,表现为健谈、乐群、广交朋友和喜欢热闹的场合;宜人性反映了个体人际交往的态度和品质,表现为待人诚恳、宽容、随和及容易与人相处,值得信赖;严谨性反映了个体做事的风格,具体表现为处事有条不紊,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沉着冷静;神经质反映了个体的自信乐观程度与应对刺激外界刺激的抗压能力,表现为焦虑和忧心以及心情低落;开放性则反映了个体对参与外界不同活动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表现为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强。

1.2人格特质与行为、认知及情感关系的相关研究

不少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会显著影响个人行为。姜永志等[12]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分析中发现,外向性和神经质人格与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而开放性、谨慎性和宜人性对移动社交网络有显著负向关系。张秋云等[13]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中的完成时间、搜索策略、目标页面操作、搜索工具使用等方面均有一定影响,且外倾性典型高分组和尽责性典型高分组用户在处理不同类型任务时的完成时间有差别。苏涛[14]在探讨中学生人格特质对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效果时发现,宜人性和神经质对孩子的体育锻炼影响较大,宜人性与体育参与呈正相关关系,而神经质则与体育锻炼频率呈负相关。许春晓等[15]通过分析发现,不同人格特质的旅游者对漂流体验的偏好有所不同。殷章馨等[16]研究不同人格特质对自拍需求的影响作用,发现宜人性和经验开放性对自拍的情感体验需求呈正向影响,情绪稳定性呈负向影响;外向性对自我展示需求呈正向影响,情绪稳定性呈负向影响;外向性和经验开放性对社会交往需求均呈正向影响。张丽宏等[17]通过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情况的相关性,发现严谨性与参与意识呈正相关关系,而外倾性则和参与行为及参与意识未呈显著相关。

而人格特质与认知、情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赵宇晗等[18]探讨了人格特质和认知能力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人格特质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影响;聂衍刚等[19]的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大五人格特质在元认知与学习适应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白凯等[20]分析发现,“80后”消费群体中的开放学习型、外向型和愉悦型人格特质对其潜在旅游消费情感偏好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开放学习型和愉悦型人格特质同样显著影响潜在旅游消费认知偏好。

综上,本文从中学生视角探讨人格特质对研学旅行参与行为、认知及情感的影响,以期豐富人格特质与行为、认知及情感的相关研究,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指导。

2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2.1问卷设计

2.1.1人格特质量表 本研究仅针对中学生人格的普遍情况,因此在测量指标选取上借鉴由罗杰和戴晓阳编制的中文形容词大五人格研究量表[21],包括5个维度: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及开放性,每个维度有4个因素,并以双极形容词作为条目,采用5点量表形式,以“内向的?外向的”为例,“1”表示完全接近内向的,“2”表示比较接近内向的,“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接近外向的,“5”表示完全接近外向的。

2.1.2研学旅行参与度量表 本研究参照孔企平[22]研究中的测量维度设计研学旅行参与度测量指标,主要包括3个维度:行为参与、情感参及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是指中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聆听讲解、认真完成研学任务、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互动等方面;情感参与是指中学生在研学旅行的积极情绪与遵守规范;认知参与则是中学生对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的了解,以及对研学价值的认知程度。本研究为保证量表的严谨性和有效性,特别邀请了2名教授和5名研究生同学对该测量量表进行反复研讨和修改,最终确定10个测量题项,同样采用五点量表形式,分值“1~5”表示“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具体题项如表1所示。

2.2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调研地点是福建省晋江市某研学实践基地。调查对象是晋江市乡村地区某中学初一年段的学生。在研学基地教员的帮助下,于2021年4月15日召集学生集体填写纸质版问卷,笔者在调查前进行了填写说明。本次共回收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94份,问卷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中,男性有156人,占比为53.1%;女性有138人,占比为46.9%,性别上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此外,了解研学旅行的学生有274人,占比93.2%;以往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学生有284人,占比96.6%。

3数据分析

3.1信效度分析

本文通过SPSS2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首先对参与度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KMO检验(KMO=0.815),表明题项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据此,对测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到10个题项、3个公因子的研学旅行参与度量表。信度分析显示,Cronbachs α值为0.864,表明该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稳定性。

本文采用AMOS22.0软件对参与度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χ2=42.047,df=32,χ2/df=1.314,RMSEA=0.033,GFI=0.972,TLI=0.963,RMR=0.018,p<0.05,相关指标均达到要求,说明3因子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潜变量的建构信度(CR)值是模型内在质量的判断标准之一。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组合信度(CR)分别为0.797、0.841、0.853,均高于临界值0.7,反映出变量内部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分别为0.497、0.639、0.663,除行为参与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略低于临界值0.5以外,其余变量均在0.5以上,说明题项对变量的解释性较好[23]。此外,人格特质量表的5个维度即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和开放性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8、0.824、0.843、0.865、0.875。5个维度的组合信度CR值在0.827~0.887之间,均大于0.7;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值在0.546~0.667之间,均高于0.5的临界值,同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2相关分析

本文采用SPSS22.0软件,通过Person相关系数来探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开放性这8个潜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表3)。分析结果显示: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与参与度的3个因子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呈正向相关关系,神经质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呈负向相关关系。

3.3逐步回归分析

以大五人格量表中的5个维度的均值为自变量,对研学旅行参与度的3个维度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研究中学生各类人格特质对其研学旅行参与度的影响效果,结果如表4所示。

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对研学旅行的行为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行为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严谨性和开放性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呈显著负向影响;外倾性和宜人性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呈显著负向影响,具体如表5所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根据对参与研学旅行乡村地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在探索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参与度维度的基础上,检验了大五人格理论中的5种人格特质对研学旅行参与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对研学旅行的行为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行为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严谨性和开放性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呈显著负向影响;外倾性和宜人性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呈显著负向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对研学旅行的行为参与均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行为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综上,可以认为外倾性人格的学生喜欢进行各种社交活动以及有活力的活动;宜人性较高的学生表现出为人随和,对他人较为宽容和顺从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严谨性较高的学生表现为自律、细心和意志坚定;开放性较高的学生则好奇心强,并且往往有更强的体验和审美兴趣,对于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研学旅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新颖性、开拓性、实践性和挑战性等特点,所以高外倾性和高开放性的学生对于研学旅行具有较高的兴趣,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他们更喜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高宜人性的学生会为了朋友和同学的喜好或者顺从他人而参与研学活动,并表现极高的配合度。学生们处于一种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其行为约束条件大大降低。而在这种环境下还能保持好学且认真的学习行为,就体现出学生较高的严谨性。神经质则主要测度个人情绪的易波动性,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强度。也许是与传统教育相比,研学旅行提供了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学生神经质人格特质的高低,对研學旅行的行为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苏涛[14]通过研究发现神经质与体育锻炼频率呈负相关,与本文研究结论相符。

严谨性和开放性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呈显著负向影响。严谨性高的学生往往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和责任心,更倾向于以提升个人知识和能力为目标参加研学活动,因此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程度会更高。开放性高的学生兴趣广泛,喜欢体验新奇和打破常规,从而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认知,并且有研究认为开放性高的个体往往有更高层次的认知灵活性[24]。神经质高的学生其思维、决策能力较差,而且有研究证明神经质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18]。因此,高神经质的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认知参与程度较低。

外倾性和宜人性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呈显著正向影响,神经质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呈显著负向影响。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处在一个更加宽阔、自由的外在环境,将自然与社会当作课堂和教材,并学习更广阔、更鲜活的知识。外倾性高的学生对户外活动更感兴趣,在群体中表现活跃和健谈。而宜人性评估了个人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与他人一致性的人际取向,更高的宜人性代表了信任、宽容、轻信、直率。宜人性高的同学在研学旅行中的情感参与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学情绪的积极影响。步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增大及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所以高神经质的同学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和忧心,在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表现更加不突出。

4.2建议

本研究基于学生人格特质的角度研究其对研学旅行参与度的关系,研学旅行的参与性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25],提高中學生在研学旅行的参与度对于研学旅行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4.2.1提高学生的行为参与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行为参与主要聚焦于研学解说,因此研学导师或研学讲解员不应只是关注研学内容和研学资源,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参与行为。首先,应增强研学活动的宣传,增强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兴趣,同时多鼓励学生参与和投入到研学实践中,使其更好地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研学旅行的体验效果;其次,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和动手能力,通过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体验性和实践能力;最后,应对研学旅行的学习环节和过程进行把控,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做到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为实践宗旨,拓宽其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2.2促进学生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 积极的认知参与是学生取得研学效果的基础。明确的研学目标以及基于当地旅游资源编订研学内容及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研学任务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首先,研学旅行是一项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学生有必要对研学旅行的研学内容、研学目标、研学任务以及行程安排进行了解和学习,进而增强学生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参与;其次,不同的研学资源承载着不同的知识、文化和精神。学生以旅行的方式去认识家国,感受我国红色历史和爱国精神,能够有效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索自然的奥秘,领略科学的风采,继而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最后,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研学任务能强化学生的认知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4.2.3增强学生对研学旅行的情感参与 学生积极情感的投入是获得美好研学体验的催化剂。合理的研学内容、解说方式及行程安排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在研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成长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其次,研学解说的方式应该进行合理设计。讲解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解说仪态,表达正确规范,口齿清楚,节奏张弛有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其他解说方式(宣传手册、门票、展品、模型、多媒体设备等)进行了解,使解说方式更具吸引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积极情感的投入;最后,在研学行程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体能状况,做到劳逸结合,以防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4.3研究局限

本研究着重讨论了中学生五大人格特质对研学旅行参与度的之间的关系,并从学生研学旅行参与度视角提供相关建议。尽管本文分析验证了中学生人格特质会对研学旅行的参与度产生影响,但是也必须承认影响中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参与度的因素并不仅仅是人格特质,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诸如中学生对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偏好、景区讲解、活动设计等。因此,未来应对影响中学生研学旅行参与度的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此外,本研究仅对晋江市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应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年龄和地域局限性,研究结论是否适用其他地域及学生群体,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研学旅行参与度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