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启超
摘要:《家乡文化生活》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活动类单元的内容。教材仅提供了宏观的活动框架,教学操作难度较大。以方言这一学生感兴趣、教师教得清的角度为切口,设计一些具体而微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语言记忆入手,激发并建构学生的族群记忆、情感归属,唤醒学生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方言;文化认同;《家乡文化生活》;活动总结课
刘半农曾说,方言是一个地域的“神味”。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方言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中学生普遍对方言“了解不深、参与不多、情感不浓”。保护好方言这一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家乡文化生活》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冊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活动类单元,对应的是“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该单元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增强文化自信。该单元导读也明确要求,学生要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见解的能力。教材仅提供了宏观的活动框架,教学操作难度较大。笔者尝试以方言这一学生感兴趣、教师教得清的角度为切口,设计一些具体而微的学习活动。
本单元的活动总结课从学生的语言记忆入手,意在激发并建构学生的族群记忆、情感归属,唤醒学生的文化认同,让学生深刻领悟“乡音起处是家乡”的内涵,调动学生保护家乡方言、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一、课前准备
1.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父母或家乡人,完成问卷调查,全面了解自己家乡的方言使用的范围、频率以及环境等基本情况,搜集并整理出自己家乡具有代表性或趣味性的方言,丰富语料储备。
2.人物访谈。学生通过访谈家乡人,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方言的特点、历史变迁等信息,并尝试梳理、概括出自己家乡方言继承与发展的优势及局限性。
3.文献检索。学生通过线上或线下检索的方式,重点查阅与方言相关的语言学研究以及社会学调查等文献资料,深化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要完成对所提供语料的体验及初步创造,基本建构起方言与普通话的切换渠道,并初步掌握“汉字六书”的基本造字法,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语境氛围及学理支撑。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借助影片引方言
师近期,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刷爆朋友圈。当听到黄渤操着贵州话、吴京说着陕西话时,影院的笑声里仿佛都弥漫着酸汤鱼、羊肉泡馍的味道。方言,撩拨着我们的记忆,指引家乡的方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一方人则孕育一方语言。不管你身处天南地北,只要听到熟悉的乡音,一股浓浓的乡情就会充溢心间。方言成了结识同乡的媒介,成了沟通心灵的纽带,更成了慰藉游子的驿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嘴说、用耳听、用手写、用心悟,走进不变的乡音,不改的乡情。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所熟悉的热播电影片段中方言的效果,激发学生了解方言、认识方言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1:南腔北调说方言
师从前期的学情调研(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可以发现,咱们班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安徽省,包括合肥、淮南、六安、马鞍山、芜湖、宿州、宣城、安庆、亳州、阜阳等10个城市,几乎涵盖了全省各市;还有3位同学来自外省,分别是上海市、浙江省以及江西省,也是我国方言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省市。安徽省内的方言可大致分为江淮官话(合肥话)、中原官话(阜阳话)、赣语(怀宁话)、吴语(泾县话)、徽语(歙县话)四类。结合方言区域,同学们已经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接下来,就请你向组内同学介绍一句你觉得最有趣的家乡方言。
(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的“南腔北调”内容丰富,特色浓郁!接下来,让我们用各自的家乡方言来讲下面的字词或语句。[出示——语料1(一个词):吃饭、回家……语料2(一句话):我的家乡在……,男生女生颜值高、能力强!]
(学生展示。)
师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地域的方言为我们生动演绎了“南腔北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方言之间的显著差异。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以口语表达的方式,营造认识方言、表达方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对不同方言的体验中初步感知方言的魅力。]
(三)活动2:口诵心惟品方言
师与普通话的种种差异,恰恰展现了方言的独特魅力。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句你们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方言,尝试比较这句话与普通话的区别,并阐释推荐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预设理由如下:语音方面,古入声字的保留、合音现象等;词汇方面,词汇的加工及改造等;语法方面,倒装、省略等语言现象等。)
师通过各小组的发言,我们不难发现,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体现了家乡方言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辨析不同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理性认识,进一步感受方言的魅力。]
(四)活动3:奇思妙想写方言
师众所周知,语言文字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音、形、意三者的结合。而方言往往只能够读其音、识其意,但却无法辨其形。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乡方言,有一些人已经行动起来。
(教师出示材料,如图1所示。)
近日,重庆晚报报道了西南大学毛远明教授获得1580万元科研经费,专项研究石刻碑文,填补中华字库的事件。重庆市渝北区70岁老翁阎烈彬看到后,致电本报,称其能写出很多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都写不出来的方言字。记者为此专门向毛远明教授求证。毛教授看过阎烈彬的造字后,认为这些方言字很形象,并不是瞎编乱造。(《重庆晚报》2012年3月6日)
图1师其实,西南大学毛远明教授所说的“并不是瞎编乱造”,主要是因为阎烈彬老人造字遵循了“汉字六书”的基本原理。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无独有偶,近期一篇《光会讲,不会写?你可能是个假的合肥人!》的文章引发关注。许多平时常用却不会写的字都浮出水面,让我们恍然大悟。比如:搲(wǎ)、嗍(suō)、跐(cī)。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sàng。那么,sàng这个字应该如何写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猜测一下,写出sàng。
(学生大胆猜测,试写。)
师同学们的表现简直太sàng了。在大家刚才讨论的过程中,方言的火种被再次点燃,照亮了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前行之路。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通过对“汉字六书”的复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方言的口述与书写的对应关系,为方言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保障。]
(五)活动4:追本溯源论方言
师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时年86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想到已经离开家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五十多个年头,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吟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名诗,从此惹得多少游子泪下沾襟。千年之后,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的洛夫的一句“孩子,别说不认识我!这乡音,就是我守护了一辈子的胎记”更是击中无数游子内心最柔软的一隅。乡音何以成为古今诗人坚守一生的执念?保护方言、留住乡音究竟有何价值?一起阅读下面的材料。
随后,教师出示3段材料——
材料1:6月20日,网络舆论关注“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第24课《打碗碗花》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我委了解有关情况后,要求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教育出版社查清事实,向公众说明有关情況,并进一步提出以下处理意见:一是责成市教委教研室会同上海教育出版社迅速整改,向作者和社会各界致歉,并与作者沟通,将该文中“姥姥”一词恢复为原文的“外婆”一词,同时依法保障作者权益。……感谢社会各界对上海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关心。(《新民晚报》2018年6月23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外婆”改“姥姥”一事的处理意见》)
材料2:两个月前,在疫情防控最吃劲儿的时候,我主动申请参加芜湖路街道部分社区的人员登记、防控宣传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一次上门走访,遇到了一位湖北籍阿姨,一张口便是那熟悉的乡音,我赶紧主动搭话,像是遇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也是湖北人,我们加个微信吧。在家隔离莫担心,心态要好,想吃啥子、想要啥子发微信跟我说,想聊天了也可以找我。”“小姑娘,跟你说说老家话,心里踏实多了,莫得事儿,你在外头跑,一定要做好防护啊!”……阿姨真诚的关心,令我心底泛起一阵暖流。那时,我的父母、弟弟都还在老家湖北。偶尔通个电话,报一声平安,心里还是止不住地担心、牵挂。这一声乡音于我而言,倒成了身在异乡最好的慰藉。(节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7日《一声乡音暖心田》)
材料3:在北京生活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有一些北方的东西进入的,比如像《许三观卖血记》就是这样……我的责任编辑是肖元敏,她给我打电话说:“你这个小说在我看来应该是南方的。”我说:“对,就是海盐。”“海盐,可是,”她说,“你小说里面小巷都变成胡同了。”(笑)我说:“那对不起,你帮我改一下。”就这一改以后,我知道巷子就是巷子,胡同就是胡同,这个词我又全部改过来了。其实一样的东西,只是北方这样叫,北京人叫胡同,南方是叫小巷。(节选自《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03期《真实、现实与不确定性——余华访谈录》)
师请同学们分析这3段材料,探讨保护方言、留住乡音的意义。
(学生分析。)
师有人曾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而方言则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诚然,方言以其烟火味、市井气,将我们与家乡紧密相连,成为族群的记忆、情感的归属、文化的认同。
[设计意图:本活动引入的3段材料指向明确,材料1意在说明方言承载着族群的记忆;材料2表达了方言寄托着情感的归属,材料3则说明方言象征着文化的认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方言在族群、情感、文化等维度的深刻内涵,进而认识到方言对中国文化形成及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六)总结:乡音不改护方言
师(总结)方言,古老而不失鲜活,朴拙而不乏智慧,是千千万万人智慧的沉淀,它如空中明月,虽不如曜日般明亮,但依旧有属于它自己的璀璨,而这种璀璨注定会闪耀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里。不变的乡音,不改的乡情。穿越古今、纵横宇宙,变的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身处闹市忽闻乡音的心底微澜,是离家千里依旧熟谙乡音的魂牵梦萦!千百年、千万里,始终不变的是——“乡音起处是家乡”!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关注方言、保护方言、传承方言,进而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设计反思
本节课旨在推动学生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及思考方言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等,切入点小、操作性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地区壁垒。但活动设计也存在有待进一步商榷及优化的问题。
一是“品方言”的活动是否要提供评价量表。设计“品方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说方言”之后能够由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进而发现方言的独特魅力。如果在活动中引入评价量表,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评价的维度及标准等,能够为学生品评方言提供支架、指明方向、廓清思路,从而使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二是“写方言”的活动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设计“写方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方言的体验及创造之中。本环节选择了趣味性较强的“写方言字”活动,同时又将“汉字六书”融入其中,希望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但在中学课堂中,“写方言字”的做法不够严谨,容易产生歧义;同时,“写方言字”的活动与汉字的规范书写等要求存在部分冲突,有待进一步商榷。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普通话与安徽方言辨正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本华,朱于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依归,建设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中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
[3]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9).
[4] 李安全.“家乡文化生活”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5).
[5] 张中驰.真实、现实与不确定性——余华访谈录[J].现代中文学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