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这道名菜,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涮羊肉的创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相传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讨其弟阿里不哥,宿营途中,突然想起草原的美味——清炖羊肉来。于是就命令厨师宰羊,谁知正当厨师准备将羊肉下锅的时候,忽然探兵来报:“敌军蜂拥而来,离此不远,已安营下寨,准备与我军厮杀。”
按照正常的烹调过程,清炖羊肉要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在这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哪能坐等进餐呢?这时只见一个小厨师手持菜刀,将一块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腾的水中,用饭勺搅拌了几下,便急忙捞在了碗里,而后又加进了一些调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肠辘辘,饱餐了一顿,并感到这肉片清香爽口,格外鲜嫩。
忽必烈得勝还朝,嘉奖了这位厨师,并让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这位厨师便选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调配了多种佐料,加入香油、麻酱、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片的味道更加鲜美。群臣大饱了口福,忽必烈高兴无比,便赐名为“涮羊肉”。
由于羊肉鲜嫩易熟,味道鲜美,并且边涮边吃,别具风味。明、清以来,这道菜盛行北方,成为冬令美味佳肴。北京各菜馆还不断改进,发展成为北京风味的涮羊肉。清咸丰四年(1854年),前门外“正阳楼”开业,专以涮羊肉闻名。后来,以摆粥摊发家的丁子青,于1914年创办“东来顺”饭庄,且在正阳楼涮羊肉的基础上,在选料、配料多方面作了改进,使这道适合蒙古民族口味的佳肴,也受到汉族人民的欢迎。
(本栏目稿件选自谭春虹主编的《中华文化常识全典》,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16年8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