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边远地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

2021-05-04 14:37邓丽萍
考试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高中物理

邓丽萍

摘 要:新课改不断更进,边远地区的高中物理课堂逐渐被要求改进教学形式与风格。针对边远地区学生高中物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模拟演示和典型案例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探究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受高中物理学习的规律和物理三大定律的生活化运用。这样不仅能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边远地区教学;高中物理;构建策略

边远地区的高中物理教学较为落后,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基础上,激发学生物理探索及实践兴趣,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推动边远地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課异构的慕课形式,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与其他学生享受同等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经典例题的归纳和总结,以模型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物理解题策略,拓宽学生物理理解思维,进一步实现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

一、 巧借物理模型,提高过程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主要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及过程分析能力,许多物理定律需要在一定前提下实现。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边远地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入物理模型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过程,使学生物理解题的思路更为严谨。

比如,在教授能量守恒定律的做功判断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物理模型,以简单的动画形式帮助学生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行呈现。如图所示,木板以O点为环绕转动点进行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运动的过程中,物块总共增加了2J的重力势能。FN表示物块所承受的支持力大小,而Fr则表示摩擦力大小。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FN和Fr对物块都不做功

B. FN对物块做功2J,Fr对物块不做功

C. FN对物块不做功,Fr对物块做功2J

D. FN和Fr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0

教师首先利用动画过程,将木板从OA到OB的旋转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同时在旋转过程中,标出物块受力分析图,将Fr与物块运动方向进行对比后,学生发现该过程压力做正功,Fr摩擦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学生在总体策略分析图中可以发现,支持力与重力做功和等于动能增量,缓慢运动动量增量为0,支持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的绝对值。通过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连续分析,学生能明确能量传递过程中动量守恒判断依据,同时结合简单受力分析过程,学生也能使用基础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对于边远地区薄弱的教学水平来说,用动画的方式,直观为学生呈现物体运动状态,更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点。

利用物理模型强化学生对物理综合概念的感性认知,一方面能够消除边远地区由于教学水平受限,导致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不充分的弊端,同时针对物理想象能力不够充分的学生,以动画的形式揭示模型运动的物理规律,也能提高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分析效率。

二、 借助生活化背景,实现物理趣味课堂

高中物理学习内容较为抽象,许多学生在复杂的物理定律体系下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尤其对于边远地区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相关教学资源,课程开设环节较为枯燥,许多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背景,让学生在物理运用的基础上感受到三大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与渗透,这也便于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引导学生培养物理生活化分析的逻辑。

比如,教师在教授电磁感应这一章节时,由于电磁力的无形性,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很难借助实体形象产生感性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导入相关实验,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之中领会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的相关原理,同时可以以磁感线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电磁转换的理解,帮助学生将该单元的主题模块与运动力学相关联,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维度。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磁力学特性的挖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条形磁铁运动过程中速率如何变化。学生给出了不同猜想:均匀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逐渐增大,趋于不变;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条形磁铁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磁力与重力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速度时间曲线、加速度与时间曲线,帮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物理学习是一个抽象的理解过程,因此针对边远地区课改背景下物理课堂的高效构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物理现象进行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物理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猜想。

三、 借助小组讨论,拓宽学生解题思维

由于偏远地区学生物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及时了解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缩小班级学生物理水平差异,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应用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教授时借助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分享。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如此,不仅能使得学生爆发一定的参与性,还能让学生在知识共享的环境下体悟更深维度的物理知识。

比如,教师在教授物体运动多条件分析的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与其运动轨迹的综合知识理解能力,可以结合经典的习题案例,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此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的熟练度与准确性,从而判断不同学生的水平。以一道综合应用案例为讨论内容:如下图所示,铁球位于相对水平的木桌上沿着直线进行运动,如果在A点处或B点附近放置一块磁铁,那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