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冯骥才的关键词

2021-05-04 08:47雷晶晶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挑山工冯骥才泰山

雷晶晶

01伤痕

有“伤痕作家”之称的冯骥才无疑是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他自幼得益于家庭的书香浸染而才华横溢,却因“出身不好”被心心念及的中央美术学院拒之门外。青年时代在一家书画社做古画临摹工作时,又因“文化大革命”而眼见古画、临本、篆章等珍贵资料被当成“四旧”毁于一旦。那段时间,他处于随时可能有人破门而入的恐惧中,处于工人、产品推销员等身份转换的颠簸里,但正是这段坎坷的经历,这段特殊的历史,把冯骥才推上了文学的道路。也因此在最初接触文学创作时,冯骥才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甚至被迫烧毁诸多写得“不合时宜”的篇章。除了精神上屡遭摧残,冯骥才的现实生活也苦难颇多。结婚前,他与未婚妻顾同昭均被“抄家”,冯骥才的父母还惨遭批斗;新婚之夜,两人蜷缩在不足十平方米的破旧婚房里,在令人惊惧的砸门声与手电光中战战兢兢。纵然尘世困窘,冯骥才却始终坚信“笔听命于心”,他在经历和思考中写就《一百个人的十年》《无路可逃》等作品,用客观而理智的笔触再现了那段“冰河岁月”,为人们呈现了最真实的故事、人物、情感和渴望。

02艺术

冯骥才喜欢艺术,幼时他曾师从国画大师惠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在书法等方面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冯骥才重拾丹青之笔,用清新隽永的画作表达自我。他的绘画独具现代文人的高雅意境,与其文学创作如出一脉。不仅如此,他还在采访艺术家韩美林后整理出《炼狱·天堂》一書,揭示了画家历经厄运、画风却依旧纯美的艺术追求。在冯骥才近年出版的《艺术家们》一书中,三位狂爱艺术的青年甚至用艺术来对抗世间的凄凉,他们在破旧的小木屋里欣赏钢琴曲,在寂寥的树林中畅聊文字,在起风时仅用单陋的蓝布粗衣裹紧身体,作画时一整天仅靠一只苹果维系体力……在冯骥才看来,艺术并不高深,恰如他装点旧柜子的吊兰、裱糊旧墙壁的图画纸一样,仅仅是“向美而生”的,再寻常不过的生活方式而已。

03文化保护

20世纪90年代中期,冯骥才受央视委托,为撰写文学剧本《人类的敦煌》而开启了黄金般的“朝圣”之旅。一晃二十几年后,他俨然成为响当当的“非遗守护者”,展现了一名学者所应担负起的文化使命。许多年前,在山东东平一处摩崖造像前,冯骥才曾被当地几个孩子的那句“十块钱给你凿下一个佛头”的言语所刺痛,也曾站在天津估衣街的废墟前泪流满面……为了尽可能地保留类似的民间遗存,冯骥才通过义卖画作来筹集资金,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同时建立了“非遗”保护数据中心,由此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保护与抢救工作中。其作品《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就是以自传的形式,记录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期间,一位知识分子在创作的鼎盛时期放下文学、积极投身于文化保护的担当。

04泰山

对于冯骥才来说,泰山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的外祖父是山东济宁人,清末担任武官时常与好友康有为同游泰山。从祖辈口中,冯骥才听到了很多关于泰山的故事,这为他成年后的文艺创作积攒下强烈的心理暗示。冯骥才在20世纪60年代初首登泰山,之后创作了有关挑山工的画作与散文。画作曾多年来悬挂于他书房里最醒目的位置,冯骥才直言自己需要这种坚韧自强的精神感召;而创作于1981年的散文《挑山工》更为他赢得“泰安市荣誉市民”的称号;近年来出版的《泰山挑山工纪事》一书,更是冯骥才对“最后一代挑山工”的致敬之举,是对中华民族“泰山精神”的景仰和传播。

05琐事

“诗不在云端,而在世间生活的深处”,如冯骥才所言,他的确是一位善于捕捉琐碎家事的记录者。他的散文集《世间生活》就收录了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所创作的60余篇描绘生活、描绘人世间的感悟之作,其中既有《珍珠鸟》《往事如“烟”》等人们熟知的经典之作,也有《房子的故事》《为母亲办一场画展》《结婚纪念日》等冯骥才近年来发自肺腑的感悟之作。将寻常的日子记录成诗,也是冯骥才创作历程里的真性情。

06乡情

“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灵魂的巢》)乡土是每个人根深蒂固的成长因子,冯骥才也不例外。冯骥才的祖籍是浙江宁波,而他在1942年出生于天津,对于这两个地点,他持有尤为相似的笃念。早先他对宁波的印象多是从长辈的说笑声里间接获得的,唯有真正踏入故土之际,一股毫不违和的亲密感才紧赶着扑面而至,如同他在《乡魂》一文中的表述:“同种同族,同乡同姓,有一种血脉相通的源头感。”至于出生地天津,无论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是温情还是痛楚,都让冯骥才踏踏实实地触摸到“人生的真谛”,于是,从《神鞭》开始,一系列“津味儿”十足的故事和语言恣意流淌在他的笔端,真情款款。

07书房

想要在繁华喧嚣里觅一处本真和宁静,就必须为不凡的心灵寻找一个独一无二的栖居地,书房便是让冯骥才感觉最轻松、自由的地方。冯骥才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心居”,也遵循个人喜好为它装点:各种艺术品琳琅满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把件也应有尽有。哪怕是一台插卡带的老式收录机、一摞随性练笔的稿纸、几个拆开来的信件、一小簇随意摆放的杂物也于无形中展现了主人的情怀。在冯骥才看来,书房是“异常独特的物质空间与纯粹自我的心灵天地”,每位作家都应该保留些许的笔墨写写自己的书房,用以呈现个人的性格和趣味,用以补充个人的创作时光。于是他用随笔集《书房一世界》实现了这一意图。

猜你喜欢
挑山工冯骥才泰山
挑山工的劲儿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调查报告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角色定位研究
《挑山工》教学设计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