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印为铜铸,印纽形式为高鼻纽,印的背后有楷书体的刻款,从右上起顺读为“中书省之印”,为少见的唐代官印遗物。此印所属的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沿至隋唐,在三省六部制中与门下省、尚书省并为中央最高机构,主要职能为执掌机要、起草诏命等,以中书令为长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在隋唐时期,新出现了一种造印方法:以铜片叠成文字后,再与印面凹槽焊成整体。其成印后的字口较深。此件“中书省之印”即是以此种方法制成,并且这一方法在宋代部分印章的制造上仍有保留。
/文化视点/
印
据《释名》(东汉时期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著作)解释:“印,信也。所以封物以为验也。”因此,印作为验付的一种标记,有官印和私印之分,是官府或私人书信往来的凭证。汉代的印又称“章”或“印信”,唐以后称为“记”或“朱记”,明、清又称为“关防”。古印有纽,可以系绶,印纽形式有鼻纽、龟纽、蛇纽、虎豹纽等。印文有阳文和阴文,字体则依时代而变化:先秦时代是六国古文,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是篆书,隋唐以后则多隶书、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