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解决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提出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十分重要。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专注,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維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实践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获得一定的启发,这对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具有帮助。
例如,在讲解“折线统计图”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知识,引导学生根据2016年至2019年全球人口总数的变化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以此当作课前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完善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久而久之,学生还能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交流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书本知识,还要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能让学生展示自我,并逐渐喜欢上数学。学生通过讲课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同时,在角色转换的情况下,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也会增加,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不容易之后,会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认真听讲。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与同学相互帮助,充分交流经验,使学生能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在数学学习中,课后复习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归纳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后习题时,应该注重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可以采用分类复习法和概括复习法。分类复习法是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通过举一反三提升迁移能力的方法。概括复习法是指让学生根据课本章节知识的框架进行复习的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对称、平移与旋转等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学过哪些图形,不同图形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不同图形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进行转换。这样,学生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较好的概括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数学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会在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还会在课后复习,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能逐步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