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金晶 赵静
[摘要]本文以“需求驱动变革”为切入视角,展开讨论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设计,内容涉及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依据、教材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实践类教材体系构建、教材形式优化、教材内容优化与教材配套资源空间构建等内容,并针对部分专题搭建系统模型。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結合;教材改革;实践课程。
各种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对休闲时间充裕、不甘落后于时代的老年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和年轻人一样的机遇,同时,也对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临飞速变化的时代,首先要对生活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群体的兴趣变化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其次,要对当下国内外高职院迎接挑战所做出的反应,尤其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上表现出的新特征有一个准确地评估;三是对现有教材体系存在的不足有一个清醒地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对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材构建进行探索,这应该是老年专业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当务之急。
媒体融合时代给老年群体带来的新变化
为老年群体服务,是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体系的出发点,媒体融合时代究竟给老年群体带来些什么?他们有哪些新的需求?这是怎样一个群体?是我们需要不断跟踪把握的。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内容显示,目前我国五十岁以上的“老年网民”群体接近一亿人,并且以每年新增接近一千万“老网民”的速度不断扩展,“老年网民”已经成为参与互联网活动的“生力军”。媒体融合时代老年人群里不再是社会刻板印象中“过时、固执、守旧”的代名词,老年人群体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智能设备等信息终端接入到国内国际互联网世界当中,获取最新潮、最前沿的咨询,甚至可以完成知识体系的“二次升级”。老年人在精神养老、文化养老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可以说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终端获取精神滋养的时长和需求甚至要普遍高于职场人士和学生群体。
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新特征
媒体融合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传统的纸质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互相影响、互相支撑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受众群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讯与教学服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媒体融合引发了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全新质变:
1.内容融合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媒体元素进入到传统的纸质媒体教材当中,高职院校教材编写人员将文本超链接、二维码、条形码等互联网资源链接注入教材的合适位置,实现纸质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资源链接。
2.平台构建
全国各高职院校主动顺应潮流打造“中央厨房”式的教学资源全媒体中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一体化运作,有效地整合了纸质媒体资源和互联网媒体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全新教学服务。
3.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融合
在纸质媒体时代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是线下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讨论交流。在媒体融合时代教师可以依托媒体融合教育平台合理规划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知识挖掘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专业定位不清晰
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人的需求更加全面具体,已从包括照护、康复、医疗、卫生方面的“物质养老”延伸到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这一领域。这就决定了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体系要以培养具备医学、护理、康复保健、社会管理、信息与媒体融合、心理学、传统文化等多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现有教材体系。本专业定位并不十分明晰,缺少精神养老、文化养老方面的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2.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在媒体融合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要远高于常规理工科专业,经常会出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现象。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往往只能选取最为“稳妥”的内容进行发力展开,部分诞生于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前沿做法和营销手段无法及时更新。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对接实战,还需要在企事业单位中花费较长的时间去积累实际经验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升华”的良性循环。3.教材对精神养老、文化养老重视不够
媒体融合时代老年人对于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方面的需求已经形成潜力巨大的市场,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已经提出“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网络社会”的愿景,希望让老年人在媒体融合时代分享互联网红利,实现智慧养老、精神养老和文化养老。现有的教材体系更侧重于医学护理、日常陪护等传统养老理论的讲解,对媒体融合时代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关注不够,医疗和养老两个系统的有效串接尚显不足。
媒体融合时代是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生产活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等完成深度融合的结果。作为行走在媒体融合时代前沿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其教材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整个教材改革框架的构建涉及互联网思维、教材内容与形式构建、校企一体化教材库构建、信息技术教材库构建、索引控制技术和案例驱动技术等多方面内容。
引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按需取用、模块组装”型教材库
在“纸质媒体”时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基本遵循“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统一毕业”的流水线模式,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学习完公共德育课、公共文化课、老年人生理课程、老年人护理课程、法律法规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之后即可申请参与毕业答辩。从传统教学思维的角度来看,面面俱到似乎是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但这种要求放在“互联网思维”体系下去审视则会显得不够合理。
在媒体融合时代,构建“按需取用、模块组装”型教材库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首先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模块化教材库构建过程当中,调整“过度全面、平均用力”的做法,将老年服务于管理课程教材库划分为医学专业教材库、信息专业教材库、老年人身心护理教材库、德育及素质教育教材库、通用基础教材库和实践类理论/案例教材库等模块,并提供电子课件、视听多媒体课件和答疑解难等配套服务。学生基于自身知識掌握现状,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课堂学习、课下学习和实践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取学校的学分认证、等级评价和企业认证。为了鼓励学生采用“按需取用、模块组装”的方式培养特长能力并兼顾基础素养,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适当收缩“必修课程模块”的覆盖范围,增加“特长发展模块”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并引入“学校&企业双认证”机制。
更新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构建以实体教材为中心的“资源空间”
“资源互联”是媒体融合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通过“资源链接”信息从一个应用/页面跳转到另一个应用/页面,并获取相应的文档资源、视听资源、业务数据和软件服务。在“纸质媒体”时代教材编辑工作的主要流程是“收集内容-整理内容-集册出版”,所有内容都完完整整地写入到教材实体当中,教材知识量和教材“厚度”直接关联。这种“全内容注入”的教材编写方式在媒体融合时代容易出现篇幅不容易控制、图片质量不满足要求、局部变更导致教材再版等问题。尤其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专业内容不断变更去反复购买同种教材从学习效率和成本控制上都不够经济划算。
在媒体融合时代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需要将教材实体看做一个“资源空间基点”,这个基点至少具备两大功能:(1)核心知识讲解。这是传统教材必备的核心功能,将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经典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和扩展分析,为学生继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2)资源链接。很多配套资源(如视听资源、数据资源、电子文档资源、门户网页、专业软件等)和教材内容具有紧密联系,但因为其展现形态不适合“原文录入”到教材中,可以在教材合适的位置提供二维码、条形码、资源地址等链接信息,这些配套资源以教材实体为中心节点形成“资源空间”,具体构建过程见“模型[1]”。
模型[1]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资源空间”构建流程:
步骤1——教材内容划分:确定哪一部分内容属于核心知识,适合直接录入到教材实体中;确定那一部分内容适合以“资源链接”的方式在教材中存在
步骤2——资源平台构建/调用:选择合适的资源平台去存储教材配套资源;适合放在公网上的直接使用第三方的网盘或者门户网站;不适合放在公网上的需要自建资源存储系统;
步骤3——资源嵌入:在教材实体合适位置放置文本超链接、二维码、条形码等资源链接;
步骤4——资源更新:根据教学要求和专业内容变化随时更新资源;
按照“模型[1]”所示步骤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实现了“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的有机统一,教材实体和配套资源通过资源链接产生关联,需要更新资源时只要将资源链接所指向位置的资源内容进行更新即可,这就意味着教材实体的内容不需要变动即可更新配套资源,能够很好地适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不断更新的现实。
加强“校企合作”,整合企业实习报告编写案例型教材库
目前养老机构的新技术、新流程、新思想和新方法很少出现在学校教材中,教材建设未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尤其是专业课教材的知识体系滞后于养老机构的飞速发展。教材改革需要校企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通过校企联合制定建材建设规划、共同编写与开发教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和一线养老服务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学生工作实践全过程当中,并对学生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企业实习过程中,应当按照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要求完成企业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涉及实习单位组织架构调研、工作流程与管理方式调研、日常工作记录、相关办公文档汇总、前沿技术感悟等内容。教学管理机构在收集到学生的实习报告之后,择优选取优秀报告结集成册汇总到案例型教材库,开放给全体教师和学生使用。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媒体融合生态系统实际上已经“重塑”了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本文重点研究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框架,以“需求驱动变革”为切入视角,首先分析了教材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部分问题,随后从教材内容、教材组织形式、编写教材的思维方式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教材改革框架,并针对部分典型场景和理论框架完成建模分析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育领域,要建设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这项事业,必须将教材这个“器”抓住、抓实、抓牢。适时地将时代的研究成果融入教材,除此之外,还应从全局出发,在整体观照下、在理念上做好把控,做好几个理念上的转变。
一是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发展轨迹看,媒体融合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转变趋势已露端倪。教材的简单改进、“教材实体”与“虚拟空间”的简单组合,必将被深度改革和“融为一体”所取代。只有教师的认知发生转变,学生所用的教材才会真正的面貌一新。
二是把老年群体定义为“病人”“弱势群体”的观念在媒体融合大潮的冲击下正在发生转变。前引腾讯调查所得数据已经证明,老年群体不仅不是媒体融合时代的落伍者,而且是“生力军”。这种事实上发生的变化,显然在现有教材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老年群体带有偏颇性的定位,必然导致专业、教材定位的偏颇。这是急需改变的现状。
三是与此观念相联系的是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把老人群体定义为“病人”,培养的目标必然是“护工”,教材架构必然以“护理”特色为主。老年群体既然是媒体融合时代的“生力军”,是治政、治厂、治学、治家经验最丰富的“矿藏”,与他们沟通交流,整理他们的经验,梳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引导他们对现实匡正纠偏,传承文明,将是老年专业教材体系中不可或缺、急待加强的部分。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90908)的研究成果。]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臧少敏.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1).
[2]范雪莹,郝锦峰,胡庆华.校企合作模式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
[3]丁为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分析--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6(7).
[4]侯在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1(4).
[5]曲丽秋.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载体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8).
[6]黄建设.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J].新课程(下),2013(1).
[7]侯晓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9).
[8]侯晓霞.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评论,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