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五宝田瑶族古村落空间中的耕读文化探析

2021-05-04 10:48张梦思罗明金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安徽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家古村落村落

张梦思,罗明金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0 前言

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作为日常生活的模式,以“耕读传家”为家训,促成耕与读结合的价值取向。耕读文化中的“耕”指农耕田作,能满足农民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读”即读书明理、立身修养,是指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更多的满足精神需要。“以农为本, 耕读兴家”,自古以来中国很多家族以此作为家训。五宝田瑶族古村落位于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在300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耕读文化,主要体现在村落空间布局和建筑空间之中,是目前中国耕读文化保存的最完整的村落之一。五宝田古村落人民祖祖辈辈秉承对耕读文化信仰,自觉承担起维护村落风土习俗和人文景观的责任,才使得村落中的整体布局规划、建筑形制、道路系统、水系系统、耕读所、家风传承、雕饰纹样得以保存完整,呈现出原始农耕社会下的生活方式和建筑风貌。五宝田古村落是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而建造的村落,村落中的耕读文化是乡土文化传承源头和母本,是村落的“魂”,重视和挖掘其建筑空间中的耕读文化对乡土文化传承及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湘西五宝田瑶族古村落空间布局中的耕读文化

传统“古村落”建筑空间是人类聚集生活的集合体,包含了聚落选址、民居建筑形态、空间布局、环境规划、形式和符号等内容,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出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孕育出了传统的耕读文化。五宝田瑶族古村落空间作为聚落生活的物质载体和生存环境,将耕读文化内涵融于村落空间意向表达之中,凝结出村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耕读传家信仰。

瑶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山地民族,村落住所的选址往往依山傍水而建。五宝田瑶族古村落始建于300 多年前的晚清,整个村占地面积达6 万余平方米,古建筑面积达2 万余平方米,位于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地处雪峰山与武陵山的崇山峻岭中,村落选址秉承了“山兴丁,水聚财”的地形风水传统。村落地势东高西低,背倚龙脉山,前朝开阔肥沃田地,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村前环绕了五座山峦,形似五个“金元宝”故取名为“五宝田”。村落是以“萧”姓为主的宗族社会,百年来沉淀了深厚的宗族文化和耕读文化内涵。俯瞰整个村落,早已将传统的农耕思想沁入到村落布局之中,一条溪流从外围流过,将整个村庄环抱其中,溪流形似一条“银腰带”从北、东、南三面绕村而过,形成“玉带环珠”的村落格局,用以村落生活和农田灌溉。引以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来形容整个村落地形十分合适(图1)。

图1 五宝田地形图(作者自绘)

图2 五宝田村落田地(作者自摄)

图3 五宝田村落全景(作者自摄)

五宝田村落房屋建筑空间布局融入了传统的耕读思想智慧,依据当地特有山地梯田地貌,保留村前开阔田地,用以发展农耕,满足生活物质需求(图2)。进入到村落的村口,矗立了一座耕读所,用以传播耕读文化思想。耕读所选用的是五宝田村风水位置极佳的地理位置,代表耕读文化在五宝田人民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也曾是入村必经之处,村民每天都会途径这里,会不自觉被耕读文化所沁染(图3)。整个村落民居房屋布局呈网状型分布,有上四院、下四院共“八大家”,竖向三条主要古巷道对称分布,将房屋分为3 个主要的大院落,每个院落自下而上排列,道路左右两边分别修筑烽火墙,有防火、防盗保护内院木结构房屋和抵御外侵的作用。横向院内以砖墙和木制构件为主,各个小院落一字排开,一层一层往上整齐修建,由数条小的巷道连接,实现了院院相连,户户相通。院落的排水系统隐蔽于青石板下,依据自下而上的地形,沿着封火墙而建排水阴沟,由每户支沟汇集到干沟后顺山势从高而下,最后流入村口溪沟边的大出水口排出,实现了下雨不积水、串巷不湿鞋的功能诉求。整个村落布局完美利用地形而建,蕴含了丰富的耕读文化内涵,营造了典型的因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传统聚落景象。

2 五宝田瑶族古村落建筑空间中的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田园农耕活动与士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乡村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亦耕亦读的文化传统。在五宝田古村落历史进程中,祖先萧氏始终秉承着耕读传家、兴家的传统,教育子孙后代不仅要勤俭持家,还要勤奋学习,用智慧致富,这种育人观念不同于孔孟的“学而优则仕”,但却是萧氏祖训的过人之处。耕读文化作为五宝田村落信仰的“魂”,对于村落发展有重要的引领意义,自然在建筑空间中也很注重运用其理念,如在家风传承、耕读所、房屋形制规划方面等都有所表达。

家风传承方面,在中国的传统家族或家庭都遵循的是“以农为本”的观念,注重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耕读之家”在不断的丰富传统耕读文化内容,由此而形成了以勤劳农作为本、以耕读传家为追求的典型家风。五宝田村落的民居建筑空间中秉承着耕读传家,耕读兴家的理念,从每个院落入户均采用八字大门,匾额上写有“兰陵别墅”“兰陵门第”“衍派天潢”“干国栋家”“庆衍兰陵”或“儒学名家”等字样,在石础和门楣均精雕细刻成“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太极八卦”和蝙蝠、等吉祥图案。另外,木构件门窗的雕花、农作的戏文故事和墙面草绳纹的装饰等,都传递出在村落建筑空间中对营造耕读文化重视和崇拜。例如五宝田的草绳纹样,就是以当地农耕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灵感,刻画成的麦穗形状、山水农田纹或蔬菜植物纹样,借以体现出当地独特的装饰艺术。这些图案装饰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村落耕读文化社会下五宝田特有的家风传承和生活艺术。

耕读所是五宝田村落中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场所,是萧氏家族秉承“耕读兴家”祖训的教习场。门口八字门上的匾额“三余余三”体现了典型的农耕思想,意思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告诫后代子孙要学足三余,珍惜时间;三年之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之耕而余三年之食,教育人们勤俭持家,以备饥荒。耕读所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由砖墙围合,木屋架木板壁构成的三合院落。房屋的窗花雕刻大多是“喜鹊登枝”“野鹿含花”和“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萧氏祖先希望后人能发奋图强,光宗耀祖。院落主楼二层是用于教书的场所,其中在宝凤楼的月台左右两侧分别提有“教”和“养”二字。“教”即是指教书育人,“养”即丰衣足食之意,灌输读书识字和耕作学习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建筑的下层则是村中公用的粮仓、牛栏、农具房等,用于农作,这些直观地展现了传统社会里萧氏家族“楼上读书以正心,楼下耕耘以谋生”的古训(图4)。

图4 耕读所(作者自摄)

从房屋形制规划来看,耕读文化内涵沁入到整个村落房屋建筑排列之中,是典型的以宗族血缘为中心的带有传统长幼次序的布局方式。五宝田村整体分内外巷道,其中内巷是本村民主要生活用的道路,而外巷是留给外人通行的,依据当时的风俗外地人是不许从院内过境的,过境只能走沿溪外巷,体现了耕读文化中古人崇尚做人做事都给人留有余地的处事修养。村落房屋大院依据地势坐东朝西建造,整齐排列,在房屋建造选址时,村民互相谦让,自觉遵循耕读文化中长者优先的传统,主动将临河近田地的房屋地址留给家族中地位辈分最高的人居住,也都是年纪稍大的人,方便其生活和耕作活动,越往后山上而建就是越年轻辈分低的年轻晚辈,隐含了传统聚落空间社会里伦理礼制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3 耕读文化对五宝田古村落的保护及乡土文化传承作用

耕读文明是从古村落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而生,因村落的存在而发展,是一种独特的村落记忆,是村落传承发展中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五宝田古村落至今仍能保存完整,是因为当地居民始终秉承耕读传家理念,将其完美融入村落传承建设之中,重视古村落的活态保护,保留原生态的状态,自觉对乡土文化记忆进行传承,使村落经历了几百年历史巨变依然保持自身独有的乡土韵味。

3.1 耕读文化对五宝田古村落的保护作用

五宝田古村落的耕读文化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始终与村落的建筑环境紧密相连。耕读传家理念是五宝田祖祖辈辈十几代人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念,具有强烈家族的认同感,对村落保存完好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在村落布局、建筑形制、装饰材料等方面体现。

村落布局:整个村落将现有地形资源发挥到了极致。利用山地地形,依长幼秩序层层往上建筑房屋。巷道整齐分布,外巷和内巷,横巷和纵巷组成四通八达的巷网。水系资源丰富,常年滋养整个村落生活和灌溉农田。村落人们感恩自然的馈赠,深知村落建成不易,故历经岁月,坚持保证村落完好,是以家族文明最宝贵的历史得以见证。

建筑形制:整个村落至今仍是青瓦石墙的民居建筑,石墙内包裹着传统的木制房梁,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风貌。五宝田村落村民大多是传统的宗族家庭,谨记“耕读传家”家风,向往落叶归根,对于新建房屋也是在原房基础上建造或修缮,维持村落传统原有的房屋形制风格,自觉建立一种修旧如旧的观念,以此保护村落故有的建筑形态。

装饰材料:五宝田村的装饰材料多是就地取材,石块和木材资源丰富,极易获得,加以雕琢装饰就能很容易呈现出当地的特有文化印记。五宝田村的民居大门、窗格、青石板、家具采用当地材料,并注重对其进行丰富的装饰雕刻,展现出不同人家的耕读传家思想,对后人有着润物无声的思想教导,引导村民们从小对村落就有强烈的反哺精神,内心不忍打破传统家族文化,自觉树立维护家族村落装饰文化完整性的责任感。

3.2 耕读文化对五宝田古村落的乡土文化传承作用

人生活的大部分以民居建筑为中心,而乡土文化和民居建筑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耕读文化隐含在乡土建筑中,积聚了村落的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社会构成、村落周边环境布局等诸多方面内容发展。五宝田村落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这些特征是经历各个历史时期精神文化和物质的统一所形成的,蕴含了特有的乡土文化印记。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保护者是传承人,只有从人的因素着手,让传统乡土文化深深根植在一代代原居民心中,让耕读传家推动乡土文化传承,五宝田古村落乡土文化保存完整主要是以耕读传家,孝行天下的家训,举行民俗活动,言传身教等方式进行。

秉承孝行文化:孝文化素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道德的精髓。千年前,《论语·学而第一》中就言及“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清代著作《围炉夜话》言及“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文化”中国的家庭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宝田的村落对于传统的孝道文化一直教育后人礼让长辈,尊亲爱幼,更多的在建筑布局、排列规制、雕刻纹样、生活习俗中用最质朴语言传递着乡土文化,沿袭至今。

延续民俗活动: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五宝田瑶族保存着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民俗活动,现今每年大型节日还会穿戴自己或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民族服饰,举行篝火晚会,围着火炉进行唱歌跳舞,欢庆节日庆典。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村落中粉墙黛瓦,青山碧翠,炊烟袅袅,犹如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所呈现的景象。应当归功于五宝田每代人对于村落耕读文化中乡土文化传承保护的教授,不仅是口头上传授,更多的行动上以身作则。现今村落里坐在屋前守望的老人,是村落的长者,面对来到的游客、学者,都会主动热情和自信的介绍村落历史、人文故事。一代一代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保护自己本族的“根”性文化。自觉守住属于村落乡土文化,亦是留住一片乡愁。

4 结语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是一种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亦耕亦读的文化模式。传统耕读文化渊源流长,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焕发出生命力,是因为人们注重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发掘新时代的耕读文化内涵。五宝田古村落建筑空间中传统耕读文化,真实地反映了湘西瑶族古村落人民对“耕读自怡”“耕读自乐”和“不求闻知于人”理想生活的追求。耕读文化滋养在整个五宝田村落空间布局和建筑空间之中,使后代村民们铭记了耕读传家的祖训以及做人不能忘本,要把“根”铭记于心的思想,自觉敬畏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

猜你喜欢
传家古村落村落
广东省古村落:梅江区西阳镇仙花村
千秋家风
中年三守:守礼、守业、守心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油画《村落》
引发海啸(下)
纪录片《传家2》将播 新锐导演筹划四季风流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