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岭南之路

2021-05-03 06:32王立
同舟共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原道阳山贬谪

王立

从唐代将“先圣”专门定为孔子后,孔庙的丛祀配享制度确立,陪孔子接受祭祀的除了他的优秀弟子之外,又增加了历代的大儒、名哲。这份配享名单从唐太宗始,不断扩充、增删,到了清末形成了包括孟子等四配,闵损等十二哲,及148位先贤、先儒的规模宏大的“团队”。其中,唐人仅有陆贽与韩愈。陆贽以其多年辅相之贤著称,而韩愈则以一篇文章夺冠,堪为一绝。

贬谪阳山之后,“五原”问世;再贬潮州,造福百姓。韩愈两度左迁岭南,成就了不朽功业。

贞元十七年(801)秋冬之际,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正式步入仕途的开始,也是韩愈古文运动的发端。在这段时期,韩愈写了《答李翊书》,阐明了文章创作要复古并要结合儒学复古的观点,从而正式开启了他此后几十年的推行古道、复兴儒学、对古文的倡导。

四门学是国子监的一个学科,主要教授五经,学生为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之子及杰出的平民子弟。韩愈认真为师,写《师说》以明乐意授业为师之志,强调读书人要重视“道”之传承,并强调互相学习——李翱、皇甫湜这些韩愈的朋友主动向其请教过著文之法,而张藉等正式的韩门弟子与韩愈又是终身挚友——可知韩愈对其师道观点的身体力行。

贞元十九年(803)秋,韩愈转为属于清要之职的监察御史,官阶低却权力大,相当于皇帝的千里眼、顺风耳。对韩愈而言,是破例被提拔。以韩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的特点来讲,很适合这个职位的工作特性,但从人情世故上却极易遇险。果然,十二月,韩愈便遭贬谪。是年京畿大旱,民不聊生,朝廷下令免除半年租税,京畿官员却谎报农情,仍说形势大好,还在强征,导致民生愈艰。韩愈目睹惨状,上书德宗,随后被贬连州阳山令。

贞元二十年(804)初,韩愈跋涉六十余日,抵达贬所连州阳山。阳山在广东西北部,今属于清远市下辖县,其北面的阳山关为古时进入岭南的必经之地。在韩愈的时代,阳山还较为蛮荒,当地人以渔猎为主、农耕为辅。韩愈上任后,引介农耕技术,提升了阳山民众生活水平。同时,韩愈推行教育,开启了阳山的读书风氣、教化百姓。据县志记载,至晚从宋代,阳山便建有书院,各代著名者累计十余处。百姓在他离任后多年仍以“韩”给孩子取名字,可见韩愈的深得人心。并且,韩愈的题字、读书坐过的山石、钓鱼的地方都成了阳山的名胜,保留至今。

韩愈不仅造福于阳山,也在阳山贬谪中有所收获。韩愈的传世诗作中,贬谪阳山之前19年中有59首诗,而贬谪阳山到元和元年返回长安的三年间有62首诗。他为后人称颂的“险怪”风格成熟于阳山贬谪期间。此风格的成熟可能与阳山的实际情况有关。韩愈称阳山为“天下只穷处也”,刚去的时候,县城里几乎没有居民,官署里也没有县丞和县尉,只有在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说着鸟叫一样的言语,相貌与中原人迥异。由于言语不通,韩愈只好在地上写字才能与当地人交流。至于周遭的地理环境,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

见过险怪,才能描绘险怪。再加上赴任路上披荆斩棘的经历,韩愈心中自有一个与来阳山之前不同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阳山的风貌在韩愈眼中也逐渐有了变化,心情亦从焦灼到和缓。京城繁华不复,在慢节奏的燠热的南方,韩愈总结了自己的仕宦之路,描述了世事沧桑中自己的才华、志向难以施展,表达了“只缘恩未报,岂谓生足藉”的忠心,因此尽管可以随时挂印,却也要等到帮助新君洗涤瑕垢后才可归隐。集中表达这些思想的《县斋有怀》是韩愈第一首自传体叙事诗,与杜甫的《壮游》可堪相比。这首诗也是韩愈的第一首排律,而韩愈也被称为继李杜之后的排律高手。

阳山贬谪的十四个月中,韩愈做了深刻的反思。在805年顺宗继位后,韩愈没有被召回京城而只被量移为江陵法曹参军,韩愈致信兵部侍郎李巽请求援引。与早年三封上宰相书中那恃才傲物、咄咄逼人大相径庭,不得不对现实低头的韩愈不再凌厉。有史家评论说“人生追求与人生境界的升华,是韩愈文风转变的根本原因”。

韩愈在阳山之贬后,最大的收获是他的道统思想成熟,标志是写成了被后世称为“五原”的《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及《原鬼》五篇文章。《原道》为“五原”之首,是韩愈的文章代表,被奉为经典。

“五原”之所以被奉为圭臬,在于其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在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割据中,儒家思想的哲理化过程也被中断,兴盛的佛教、道教也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在这样的局面下,韩愈的《原道》如暗夜闪电,重新照亮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韩愈的《原道》对中国思想史的巨大贡献体现在他将“道德”高度抽象为“道”。韩愈认为,“道”与人们的生活关联紧密,社会活动不能离开道,并将“道”与“修齐治平”相联系。他强调了儒之“道”不同于佛老之道,还为“道”确立了传承谱系,“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使得孟子的地位被突出,贬抑了荀子和杨雄。他的《原性》将人性重新拉回到中国士人的讨论中,对宋代理学发展非常有启发性。

韩愈的独尊儒术的思想与包容的唐代社会文化本身有隔阂,故在唐代并未有殊高地位。入宋之后,柳开、王禹偁两位古文领袖使用并推广韩愈《原道》的语词。仁宗时古文运动重新兴起,“尊韩”蔚然成风,《原道》与《孟子》《荀子》等并论,韩愈成为孔子之后的“五贤”之一,与孟子、荀子、杨雄、王通齐名。神宗元丰七年(1084)下诏,韩愈与荀子、杨雄从祀于二十一贤之间,并被封为伯爵;孟子则在《原道》的推崇下,获得配食的尊位。

最终令《原道》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南宋开始风行的“科考辅导书”。无论是文选还是类书,都收录《原道》,使得其中的思想、文字遍布于状元、文魁笔端,最终强化其影响。此后,韩愈及其“五原”在中国思想史地位稳固,熠熠生辉。

韩愈在阳山的贬谪由于顺宗继位而终止。顺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登基,二月大赦。元和元年(806)六月,韩愈返长安,被授予国子博士,但是属于“权知”,即代掌。一年后,元和二年(807)六月,韩愈动身去东都洛阳继续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是韩愈自己提出的申请,表面理由是去洛阳便于照顾家族中的子弟,内在的原因仍然是朝廷人事纠纷。

元和元年十二月,李吉甫担任翰林承旨学士,二年正月,李吉甫拜相。尚在担任承旨学士时,李吉甫便已委托继任者利用翰林院“选擢贤俊”。而韩愈为何离开长安?李吉甫在选人时,大约提出条件,而韩愈没有很痛快地答应,李吉甫遂变了颜色。为了避免遭受日后的打击报复,韩愈选择一走了之。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四十年的牛李两党党争中,仅有少数官员如白居易、韩愈等不陷于党争,交人不交党,在两边都有好友,却不依附任一党派。

元和三年(808),由“知”改为“真”,韩愈正式成为国子博士。元和四年六月十日,改为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负责祭祀、天文、卜筮、医药、僧众等事务,掌握实权。韩愈工作一丝不苟,到任之后,便着手整顿各处乱象。洛阳的寺庙当时由宦官掌握,韩愈根据《六典》,将寺庙管理权归回祠部,又依法处理了一批依仗宦官势力庇护的无良僧尼、道士。这触动了宦官的利益,导致韩愈的施政举步维艰,不得不向上司报病休辞职。

从元和二年六月赴东都到元和六年(811)七月返回长安任职方员外郎,韩愈在洛阳居住了四年。其间,韩愈与孟郊、李贺等在洛阳营造出一片诗文天地,特别在诗歌的险怪方面有显著的发展,使得韩孟诗派最终形成。

韩愈到洛阳后,与孟郊有充分的时间聚会、酬唱。也正是两个人密切往来、频繁赠和,促动了两人险怪诗风的深化。只要是和孟郊、皇甫湜、贾岛、卢仝、张籍等友人赠答交往,他就会鼓起争奇斗胜的劲头,在论诗说赋的氛围中形成一个古道君子共享的精神世界和文字天地。韩孟在联句时,这种“窥奇摘异”体现得最突出。《城南联句》中,“(韩句)窥奇摘海异,(孟句)恣韵激天鲸。肠胃绕万象,(韩句)精神驱五兵。蜀雄李杜拔,(孟句)岳力雷车轰。大句斡玄造,(韩句)高言轧霄峥。”两人对句奋勇争奇,争着写出足以扭转乾坤、直冲霄汉的高言大句。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遇到一生中前所未有的大挫折。

法门寺每三十年开一次塔展示舍利子,是年恰逢开塔年,宪宗安排了盛大的仪仗队去法门寺迎舍利子进宫,供养三天后,又下令诸佛寺供养迎奉。迎送沿途观者如堵,长安城内掀起崇佛的风尚。无论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皆沉浸于异常的兴奋中,有些人不惜倾家荡产或自损身体以示虔敬。韩愈甚为担忧,上书宪宗“极陈其弊”,请求停止对佛教的痴迷,甚至要求毁掉佛骨。

宪宗看到韩愈的谏表后大怒。怒气太盛,难以缓解,接到谏表的第三天召宰相裴度、崔群,要赐死韩愈。生气的原因还不是韩愈对佛法不敬,而是韩愈对信佛的帝王的“詛咒”——韩愈说皇帝信了佛都早死。如此大不敬,可听说宪宗要处死韩愈,还是惊动了国戚权贵,认为降罪太重,纷纷替韩愈求情。于是,韩愈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韩愈的惊天之举,仍未招致杀身之祸,亦可窥见唐代风气之相对开明。

正月十四日,韩愈接到贬谪诏书后不敢停留,当天出发。正月里天寒地冻,又遇大雪,路途艰难,心情悲苦。朝为云中子,夕为阶下囚,满腔忠君报国热情,换来的是生死未卜的惊惧。不仅未来不可知,即使当下亦有性命之忧——宪宗可能随时动念遣使臣追发赐死诏令。即使皇帝的死令不下,从长安是否能安抵潮州也很难确定。当时从长安到潮州,要翻越崇山峻岭,水陆并行。韩愈被贬阳山时已经体会过一番披荆斩棘,而潮州较阳山更遥远、更荒僻。

韩愈走了六十天后到任。与被贬阳山时所不同的是,经过十五年官场波澜,韩愈的心态变化很大。韩愈兢兢业业,造福百姓,首先做的依然是兴学,拿出自己的钱来做专项投资,用利润供应学生伙食,吸引入学,保障穷苦子弟能读书。他还请了当地秀才赵德来做先生,督管教学。此外,韩愈在潮州治理鳄鱼、兴办农业。种种善政令潮州民众对其感恩戴德,将当地的山水命名为韩山、韩水。宋代时还为他建立了供奉的庙宇,韩愈在潮州成为文化的信仰。

从阳山到潮州,韩愈在仕途末端仍能有所作为。他继绝学,开太平,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儒家道统传承者。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原道阳山贬谪
编后记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
——“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The First Lesson of School
苏轼的贬谪生活
写好中国字
试论贬谪文学中的旅游因素
写好中国字
星是唯一的向导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写好中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