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然
①“年前忙,年后闲,忙忙闲闲过大年。”腊八一过,地处江南赣中的故乡,家家户户又开始为“年”而忙了。
②家乡人最先忙的是洗洗洗。洗桌洗凳,洗碗洗盆,洗缸洗灶,洗门洗窗……只要能洗的,件件都会洗一遍。新年新年,讲究的就是“新”。这个时候,村里的人家都会勤勤快快忙碌起来。
③腊月,除了洗,还得买。吃的、穿的、用的,一年辛苦下来,不买一点儿,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哪行?
④年前的那些天,母亲一定会去赶集。那时,集市上不像现在这样商品丰富,现成的衣服不多。母亲只能扯下几匹布,请村里的老裁缝帮我们量好尺寸,赶在年前把新衣做好。过年,新衣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对小孩儿来说更甚。那些天,我们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去集市,生怕母亲忘记买布。
⑤除了买布,还有就是买过年用的盐、酱油、茶叶、水果糖、香烟、爆竹等。那时都是自己家写春联,母亲还会买上红纸和墨水,让父亲写春联。集市上大红的年画到处都是,母亲喜欢买胖娃娃抱鱼、金元宝、福寿禄等有着吉祥寓意的画,回来后把年画贴在堂屋,喜气洋洋。
⑥年前,还要忙的一件事就是做美食。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乡村的吃食比较简单,商店的食品也还稀缺。所以很多吃食,大伙儿得自己动手做。做上几樣美食,让这年过得有滋有味。
⑧老家赣中一带,人人酷爱嗑水煮西瓜子。西瓜子咬起来咔咔响,咀嚼在嘴里,味道妙不可言。每年过年,少什么,也不能少西瓜子。通常,最早做好的过年吃食,就是用桂皮、八角、橘皮等香料煮好并自然晾干的西瓜子。
⑨小年后,还会做粉蒸肉和粉蒸芋头。那个年月,家家都不是很富裕,所以粉蒸肉只做一大碗,粉蒸芋头却要做一大甑。做粉蒸芋头时,用米粉包裹芋头,再用大菜叶包裹米粉,一出蒸笼,香气四溢,惹得人直吸鼻子。每家做的粉蒸芋头,能够从正月初一吃到十五,甚至吃到正月二十几。
⑩小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做爆米糕。爆,老家口语称“饱”,寓意温饱。糕,谐音“高”,芝麻开花节节高,谁家不想图个好彩头?因此,爆米糕成了家家户户常做的食物。可爆米糕不是想做就能做,要请到爆米花师傅打好爆米才行。当时,我们村里就有一个爆米花师傅。年前这段时间,他成了村里的“红人”。要知道,单是看他炸爆米花,大人小孩儿就有无限的乐趣。
每年冬季一到,爆米花师傅就会在村口的碾坊边摆好灶炉,在灶炉上架上黑乎乎的瓶状炸米罐。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粒粒大米在炸米罐里转了数圈后,师傅用脚一踩,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烟气飞扬,爆米花就炸进口袋里。
我们最害怕又最喜欢那一声砰的声音。害怕是因为那巨大的声响,喜欢是因为总有些“漏网之鱼”的爆米花散布在四周,然后我们会抢着捡起来,塞进嘴里。冒着热气、白白胖胖的爆米花融化在齿间,真是又甜又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年前,家家户户都要炸上一两袋爆米花。把爆米花提回家,在锅里熬上麦芽糖或白糖或红糖,就可以碾轧爆米糕了。做爆米糕是个技术活儿,很多人家做出来都成不了形。我父母是做爆米糕的好手,经常被村人请去做爆米糕。落口就溶的爆米糕,不仅是小孩儿的最爱,也是老人的最爱。
忙年忙年,家家忙得开心,忙得乐意,忙得和气,忙出红火幸福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29日,有删改)
1.“记忆中,故乡忙年的气氛是那么富有生机,那么和顺,那么喜庆。”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让其还原,应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答:
2.第③段“一年辛苦下来,不买一点,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哪行?”这句话中的问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第⑨段中加着重号的“吸”字,好在哪里?
一出蒸笼,香气四溢,惹得人直吸鼻子。
答:
4.第⑩段中说“小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做爆米糕”,这是为什么?
答:
(山东 王孔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