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 叶柳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现代小学素质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学科的教学方向,进而引导教育形势的发展。本文将对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并寻找优化途径,以期为深化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机制贡献一份力量。
一、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根本
当代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受教层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主动性,对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素养的构建与形成来源于教师的引导。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令其能够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进而成长、成才。基于个体的差异,以特长型、个性化为核心的素养培养模式更具优化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推進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创新与持续
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一定的自我认知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综合素养培养模式将直接影响教育的结果,需要教育人员对特长型个性化的素养培养模式等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与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缺点;构建专业化的素养培养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教育的驱动性,发挥教育的优化功能。
二、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结构要素
1.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立体化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进行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时,教师需提供多种多样的模式。根据教育需求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以及实际教学环境进行主题化设计,强化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教学实效。
2.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常态化
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探索,对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将个性化素养培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以人文与法治课堂为载体,借助课前学习、课堂实践学习和课后延伸学习三位一体;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家庭和学校、社区教育等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强化个性、优化特长,做到知行合一,驱动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深入化构建,形成良好的素养培养氛围。
3.小学生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科学化
在以人为本的当下教育体制内,学生是素养培养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亦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小学素养培养阶段,各年级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感悟能力等有所不一,需要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的设置,使相关的素养培养内容能够更加科学化、严谨化,进而发挥素养培养教学的人文推动作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三、创新小学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
1.构建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评价系统
素养培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优秀的综合素质”成为一种意识,渗透进学生的行为认知里,让“人文素养”变成习惯。一方面,通过编制综合素养能力学生评价体系标准,根据学生特长项目进行专业化的评判指标,为开展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教学课程提供简便易行的测量方法与评价指标,为深化素养培养理论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培养的各项工作能够配合得更加严谨。另一方面,通过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持续强化素养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对其特长进行优化。
2.强化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管理机制
以“特长型”“个性化”为核心,紧紧围绕“一团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教学目标,由学校发挥引导作用,对已有的多个社团项目进行专业深挖以及多元探索,不断健全素养培养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校园活动、课堂互动、课外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特长发挥以及兴趣探索,并针对不同的教育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使其更具差异化和优化性,并有效地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强化及教育教学措施的改进,全方位推动家校共联机制,健全小学素养培养机制。
3.拓展特长型个性化素养培养模式体系
将素养培养教学模式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素养培养与学科教育形成体系,强化特长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将舞蹈社团与语文学科整合,深化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舞蹈作品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舞蹈设计和表演,令特长展现更具深韵;将科技相关社团与自然科学教育学科整合,利用科技艺术节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特长以及优势,使其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强化;将围棋社团与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整合,应用艺术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对素养培养、素质培养等概念的认知。持续性地拓展和探索个性化以及适应性的素养培养模式,使其更加丰富化、立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参考价值。
四、结语
特长型个性化的素养培养模式是一个持续性的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教育发展形态。在以个性化素养为基础的教育体制下,小学生素养教育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充,是以文化理论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实践以及文化精神实践。与其他阶段的素养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道德观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教师作为其价值观体系构造的重要引导者,肩负着重大的教学职责。除此之外,素养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是多项学科的渗透性教育,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育是根本,两者之间相互平衡,持续优化着以现代个性素养为中心德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