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明磊
时间、空间是历史发展中最核心的两项要素。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出现于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空间中,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来把握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观念不仅在学生了解历史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及家国情怀的先决条件。时空观念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从时间、空间的四维中把握历史的前后脉络与空间场域,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科学地看待历史提供必要的时空环境。
一、高中历史教材插图分析
一直以来,历史学界都有“左图右史”之说,意思就是历史研究既离不开史料,也离不开地图。同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图片扮演着重要角色。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几乎遍布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与文字共同构成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资料。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除了最为常见的地图外,还有不少的人物图、统计图、实物图乃至美术作品。教材插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突出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直观形象。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活动中偏好直观内容。无论何种类型的插图均具有很强的视觉刺激性,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第二,图文互文。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并非随意添加的,每一幅插图的添加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与教材中的文字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换言之,文字、图片具有互文性,文字是图片的解说,图片是文字的形象化载体,这在图文互动中深化了学生的记忆效果。教材插图还具有其他很多价值,比如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大有裨益,是构建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新课堂的重要载体。
二、借助高中历史教材插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方法
1.利用插图,强化记忆效果。
高中历史涵盖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知识点非常密集,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记忆不准确乃至记忆混淆的现象。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高中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其中之一。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早期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文字记忆不仅效率低下,且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因此,教材插图能够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以《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场战争。鸦片在中国的横行极大地摧毁了中国人的身体,也使得白银大量流出。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写道:“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教材插图对学生理解相关史事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如《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能够让学生了解英军在战争中的暴行。又如,《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面上激战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军民的英勇。
2.借助插图,理清时间脉络。
在历史长河中,重大歷史事件并非发生于某个时间点上,而是发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段,并可以细分出若干个小的历史片段。比如,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会战、战役,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较为熟悉,但对构成重大历史事件的若干历史片段的发生时间及其前后关系往往认知模糊。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插图中的战争形势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清时间脉络。战争形势示意图虽为静态的,但借助箭头等辅助工具,能够呈现重大历史事件中各历史片段的发生顺序。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教学为例。甲午中日战争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包括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海战三个阶段,期间还爆发了平壤战役,学生在时空记忆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直观展示了各阶段战争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清、日陆海军的路线,成为学生理清时间脉络的辅助工具。
3.依托插图,构建空间场域。
历史是丰满的,但历史教材内容却是抽象的。受编写体例、教材篇幅等因素的限制,历史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这既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对此,教师要重视空间场域的构建,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特定的时空中,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清晰化,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以《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为例。三大战役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三次战役,它彻底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基础。教材中的《三大战役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了三大战役的爆发时间及取得的成果,成为辅助学生理解教材中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的有效资源。
4.课外拓展,分析地理变化。
从时间维度来看,同一时间点,不同的空间上演着不同的历史。比如:北美轰轰烈烈地开展独立战争时,我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的顶峰;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正在进行南北战争。从空间维度来看,同一个空间,在不同时间也有着不同的历史,而地理变化,尤其是政区变化则是最为典型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同一地区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名称、地位与边界,比如南京古称有十余个,且数次充当大一统王朝或割据势力的首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教材插图为基础,借助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分析地理变化。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教学为例。教材中的《春秋列国形势图》展现了秦、晋、周、郑、宋、卫、鲁、齐等国的疆域范围,学生可以对比观察教材插图与当前的中国地图,然后在当前中国地图上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标记清楚。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让学生从地理疆域的变化中增强时空观念。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时空观念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时空观念注重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来把握历史,一方面需要学生以时间、空间为基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在历史认知与评价中从特定的时空出发。对此,教师要重视教材插图的作用,借助教材插图来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