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笔者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进行阐述。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让学生针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了抵触心理。所以,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教学问题的严重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事例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利用生活化事例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还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讨论关于“友谊”的话题,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等,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讲述在成长过程中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令人感动的、有趣的,或者难过的事情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友谊”的电影或小故事等。利用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从而可以更高效地开展课堂学习。
二、丰富课堂内容,加强生活理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素材,为学生创建一个规则性极强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完全遵守规则进行游戏,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规则,并发表看法。学生知道过马路需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规则,去图书馆要遵守“不要大声喧哗”的规则等。正是因为这些规则的存在,人们才能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得以生存,让学生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遵守规则,做一名社会好公民。
三、布置课后作业,加强生活实践
除了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事例外,教师也可以科学地布置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之后,能够进行巩固和复习,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其实课上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吸收和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很有必要。学生因学业任务繁重,仅靠课堂时间学习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学习到的知识也很容易遗忘。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后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布置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业布置。首先,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七、八、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他们日常用网络来做些什么?每天会上网多长时间?在调查之后,组员进行问题分析和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很有必要。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去解决工作和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加以引导,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也离不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