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双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的核心要素。社会的信息化、多元化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还需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人才的全方位成长。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一、重视历史学科的实用价值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如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论文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中,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认知。
二、利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成功心理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元素,相比于初中历史,高中历史涵盖的理论内容与知识体系更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将成功心理教育法融入历史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逐渐增加学习兴趣。由浅入深是成功心理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多个阶段,当学生完成一阶段的要求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和针对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带着信心积极地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从成功心理教育法在高中歷史课堂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传统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越来越低,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切实需求。教师需打破将知识单纯灌输给学生的固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意识。如果只是单纯的阶段性学习与校园学习,是难以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的。开放式教学意在改变以往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尝试构建全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如主题型开放式、规定型开放式,或自主型开放式等。对于一般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可以采用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法,即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课题内容或历史题材,以写文章或报告的形式将规定的学习任务予以完成。例如,在教学完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中的《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于在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等背景下,中国军民反抗侵略斗争事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对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与不屈意识产生更深体会。通过写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以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为素材的主要来源,选择适宜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专题,促使学生主动地从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结合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中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提出“对外关系研究”这一课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总课题中的小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以及“外交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外交的发展形势”等。课题研究方向基本确定后,学生便可以自行寻找相关资料,或通过小组合作梳理论文脉络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化自身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其学会合作探究,并掌握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有效方法。
四、精心设计内容,发散创新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发散思维,二是聚合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普遍采用聚合思维法,因此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尤为重要。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思维的发散能力,重点是要强化其直觉性。与胡思乱想有所不同,直觉思维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教师应将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构成民族灵魂的基本要素。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引导学生养成勇于开创的创新意识,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