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忠
摘 要:云杉小蠹虫是严重为害云杉林木的枝干皮下钻蛀型害虫,是仙米林场为害青海云杉的主要虫害,造成青海云杉植株大片枯死,给青海云杉水源涵养林的健康生长带来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林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阐述了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的种类及发生原因,根据实际对云杉小蠹虫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期对青海云杉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杉;小蠹虫;现状;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4-007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38 文献标志码: A
1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基本情况
1.1 仙米林场基本情况
仙米林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北部,北接甘肃省肃南县西营河林场,东与甘肃省天祝县毗邻,南连互助县,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林场,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场。
林场东西长95 km、南北宽55 km,总面积32.4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2万 hm2、灌木林面积11.8万 hm2、疏林地面积0.12万 hm2、宜林地0.84萬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415 m3,森林覆盖率45.18%。林场内青海云杉分布广泛,是主要的建群树种,总面积为12 751.3 hm2,其中幼龄林495 hm2、中龄林10 445.5 hm2、近熟林1 651 hm2、成熟林151.8 hm2、过熟林8 hm2。中幼林占整个青海云杉林面积的85.8%[1]。
1.2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种类
青海地场小蠹科(Scolyitdae)主要包括5个属,分别为齿小蠹属(Ips De Geer)、大小蠹属(Dendroctonus Erichson)、木小蠹属(Xyloterus Erichson)、切梢小蠹属(Blastophagus Eichhoff)、四眼小蠹属。仙米地场目前已知存在4种小蠹虫,已确定两种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 Eggers)、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 Kugelann),其他两种还未具体定种。
1.3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发生状况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潜在寄主面积1.6万 hm2。由于以往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认识不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停止了一切采伐,未能及时伐除侵染木,导致林分内小蠹虫危害不断扩大,且对林业有害生物缺乏有效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减灾措施,防治力度较小,林场内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速度较快,病虫害基数较大。
2003—2015年,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累计发生面积达28 113万 m2,累计防治面积6 313万 m2。
2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发生原因
分析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的发生原因,初步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2.1 地方固有虫体
云杉是仙米林场主要的建群树种,云杉小蠹虫为仙米林场本土虫害。
2.2 林木长势衰弱
由于云杉小蠹虫属次期性害虫,当树势衰弱时乘机侵入造成灾害。仙米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停止了一切采伐,由于未能及时伐除侵染木,导致林分内小蠹虫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产生虫源。
2.3 虫源向四周扩散
虫源四周均系云杉,且分布疏密不均,小蠹虫顺林木健康状况向四周扩散。
3 仙米林场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及效果
仙米林场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3种。
3.1 打孔注药法
2003—2006年,主要采用打孔注药防治法,在受侵害的云杉根部0.5 m处打3~7个孔,每孔注入10~15 mL 40%氧化乐果,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成本较高,属化学防治和非无公害防治。
3.2 信息素诱捕法
2007—2009年,国家逐步提倡无公害防治,青海省林业厅邀请国外小蠹虫防治专家开展青海省小蠹虫研究工作,主要采用设置信息素诱捕器和小规模设置饵木的防治方法,每年5—8月份在云杉小蠹虫羽化交尾期,定点悬挂漏半圆形诱捕器、投放小蠹虫聚集信息素引诱云杉小蠹虫成虫,集中消灭。
林子直径小于400 m,只在外缘设置诱捕器;林子直径超过400 m,在林间空地设置诱捕器。诱捕器放置在避风、人为活动较稀少、安静的林缘或林间空地。诱芯有效期为2.5~3个月,诱芯一般采用六齿小蠹引诱剂。
3.3 饵木诱捕法
2011—2014年,以饵木防治为主,兼设置信息素诱捕器的方法开展防治工作。诱杀原理是利用小蠹虫对寄主树种植物信息素引诱行为的反应及在寄主树种上筑坑产卵的习性进行诱杀,饵木规格为每木段长2 m,每3段为一堆,饵木选取以新鲜雪压木、风折木和采伐木为主,范围以小头直径8~20 ㎝,设置在受侵害的林分边缘或林中空地距离林木3~10 m,最小间距30~50 m,按立“△”和平“△”形设置,一般在小蠹虫越扬飞期前设置好饵木。
根据多年观察可知,仙米林场小蠹虫扬飞期可分为两次,分别为4—5月底和7—8月底,当饵木上小蠹虫入侵后子坑道大量出现幼虫,蛹尚未羽化前开始回收饵木,将回收的饵木剥皮,并通过喷药等方法进行除害处理。
饵木诱捕法防治效果好,但成本较高,饵木采集存在困难,4年放置饵木共诱捕成虫约60万头,幼虫约240万头,诱捕器共诱捕成虫3.2万头。通过成效调查,防治场内平均虫口密度降到了10头/株,有效降低了林分中小蠹虫的虫口密度[2]。
4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防治现状
近年来仙米林场逐步提高认识,加强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林科所专家的指导、青海省森防总站组织的培训学习、青海省林科所课题合作、北山和麦秀林场的现场观摩学习,掌握了饵木防治和信息素防控技术,初步确定了仙米林场存在4种小蠹虫,已确定光臀八齿小蠹和云杉大小蠹,并参与编写了《小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5 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仙米林场云杉小蠹虫防治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云杉水源涵养林的健康生长。云杉小蠹虫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5.1 对防治工作重视不足
在云杉小蠹虫防治过程中,防治人员对防治工作缺少明确的认识,导致相关的防治技术手段不能得到全面应用。
5.2 防治人员缺少专业的工作经验
云杉小蠹虫防治工作中,大部分管理人员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大都缺乏工作经验,不能熟练掌握云杉小蠹虫的防治工作,大大降低了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5.3 防治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
目前云杉小蠹虫都是采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但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还限制了病虫害防治效果。
6 云杉小蠹虫防治建议
云杉小蠹虫防治技术的发展对林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重视云杉小蠹虫防治工作。一方面,防治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云杉小蠹虫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应当重视云杉小蠹虫的预防工作。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防治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日常的育苗、造林等工作,消除云杉小蠹虫,保证云杉的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1 提高监测防治人员业务水平
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严重阻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行。
6.2 做好预防工作
云杉小蠹虫预防工作与治理同样重要。做好云杉小蠹虫的预防工作彻底避免了小蠹虫对林业资源的威胁,减少防治的工作量。
6.3 加强青海云杉自身抵抗侵害能力
做好云杉小蠹虫的防治工作应该从云杉本身入手,加強云杉自身的抵抗力。应在云杉的种植过程中做好规划,尽量采取多种森林物种混种的方法,避免出现单一品种,营造森林内品种多样化,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4 提高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6.4.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声、光、电、热、辐射等物理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云杉小蠹虫主要采用信息素诱捕法、饵木诱捕法等物理防治技术进行防治,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且防治效果明显。
6.4.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间相互制约关系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在仙米林区可利用小蠹长尾金小蜂、郭公虫、埋葬甲等多种小蠹虫天敌,虽然见效慢,但是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6.4.3 科学营造林技术
营林技术是指在森林的营造过程中通过合理搭配混交林,提高森林自身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采取不同植物对不同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从而实现森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7 结语
云杉小蠹虫发生严重影响国家天保工程在仙米林区的顺利实施,影响了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应重视云杉小蠹虫的防治工作,保障林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冯承华.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12):93.
[ 2 ] 陈辉.小蠹类森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策略和方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4):62-65.
(编辑:刘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