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荣发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果说诵读是通往诗歌王国的桥梁,那么教师精心创设的一个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托起这座桥梁的一个个坚实的桥墩。生动、丰富、还原知识产生背景的情景创设,能够将诗歌内容和情感世界打通。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在诗歌导入、想象画面、诵读诗文、拓展运用等四个环节辅之以道具、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奏响古诗文教学情境创设“四部曲”,让古诗文教学更加高效。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诗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学习过程就会伴随着强烈的正向情绪体验,学习效果就好。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可以采用融情的范读,以优美的语言再配上与古诗文内容和情感基调相适应的音乐,生动形象地创设导入情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敕勒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先让学生一边聆听一曲旋律优美欢快的《草原牧歌》,一边欣赏一幅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草原风光图,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敕勒歌》描绘的就是那辽阔无垠的大美草原,讲述的就是那令人向往的草原生活。学生被这跳动的音符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在动听的乐曲声中,不知不觉对这首诗产生了兴致,想一读为快。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图画,讲述和诗人相关的故事等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想象情境,感悟诗意
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叶圣陶先生认为:“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教师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释、插图,甚至介绍诗人的时代背景,帮助孩子扫清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诗意,展开画面想象,感悟诗文描绘的意境。如,学习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学生在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意后,教师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展开想象:诗人夜泊枫桥时看到了哪些景象,听见了什么声音,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如何?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和诗人张继一起夜泊枫桥时的画面:秋风瑟瑟,江边的枫树飒飒作响,渔船上的灯火在江面泛着微光。夜半时分,寒山寺悠悠的钟声从远处飘然而至,诗人躺在船上愁绪万千,彻夜难眠……这样一幅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聞、所感图便清晰地浮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三、创设诵读情境,抒发诗情
在读懂诗文的基础上,创设诵读情境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背诵,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领略诗歌意境,与诗人产生心灵共鸣,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内容。诵读古诗文要注意把握语调、韵律、节奏等变化技巧,以读代讲,既使古诗教学轻松自如,又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仍以《枫桥夜泊》为例,学生在读通、读懂诗文,初步体会诗人的愁郁心情之后,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把诗文读活。朗读时要注意“天”“眠”韵脚的声调呼应,给人一种吟咏感。第一、二句声调要低,读出“月落”“乌啼”“满天霜”的惆怅意境,表现出诗人旅途孤单寂寞之苦,道出诗人心中的离愁。第三、四句,声调要稍微提高,读出动感,寒山寺悠远绵长的“半夜钟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更是增添了诗人几分愁郁的情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如痴如醉地吟诵,读活了诗文,升华了情感,眼前那幅“诗人深夜未眠图”愈加清晰可见。
四、创设生活情境,运用诗文
新课标还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学习优秀诗文的最终目的就是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树立美好的理想。在学习中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适当引用一些优美的诗句来形容眼前的事物或表达当时的情感,甚至即兴创作诗歌,学以致用,这才是开展古诗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比如,学习《草原》一课,当学生看到迷人的草原风光时,马上能吟咏出《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花木葱茏的夏日,当你看到蜻蜓在荷花初放的池塘里翩翩起舞时,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春风拂面的月圆之夜,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思乡之苦的真实写照;当自己在习作中苦于无肺腑之言来倾诉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时,孟郊的《游子吟》是最好的诠释。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学习的确意义非凡。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走进诗歌王国这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有效的情境中体验优美的诗情画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去向往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