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妍,王 梅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PD病程中,不仅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所伴发的非运动障碍症状更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失眠是其常见的症状之一[1]。帕金森病失眠的发病机制目前尚待明确,临床上多选择镇静催眠类药物或加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虽可起到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存在一定副作用,且患者次日晨起会有头晕、昏沉、乏力等症状,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1-2]。针灸作为一种治疗失眠的非药物疗法,应用于焦虑性失眠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3]。笔者于2018年7月—2020年 3 月采用针刺治疗本病患者58例,现将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58例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均为本院针灸三科门诊或住院的患者,按前来就诊顺序奇偶分组,针刺组29例,西药组29例。针刺组中男 11例,女 18例;年龄最小 46岁,最大 78岁,中位年龄 65.7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3年,中位病程 8.9个月。西药组中男 12例,女 17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 79 岁,中位年龄 64.9岁;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3.2年,中位病程8.8 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帕金森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相关标准[4]。失眠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要点》 中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5]。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 45~80岁;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大于 14 分者;4)匹兹堡睡 眠指数(PSQI)大于 8 分者;5)1 个月内未使用过睡眠类药物及相关治疗干预者;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按照要求完成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年龄在45岁以下或80岁以上;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 分者;3)匹兹堡睡 眠指数(PSQI)≤8分者;4)患有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者;5)不能配合针灸者;6)凝血功能异常者。
2.1 治疗方法
西药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陕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61020061)0.8 mg睡前口服,治疗期间配合心理疏导,睡前可聆听舒缓音乐,配合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针刺组: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选穴:百会、印堂、风池、安眠、气海、中脘、天枢、大陵、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25 mm×40mm毫针(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用75%酒精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押手揣穴,刺手采用单手进针法,头部穴位与头皮约成15~30° 夹角逆经刺入头皮下,深度达20 mm左右;腹部和肢体穴位采用直刺,深度达25 mm左右;头部穴位用针刺补法;腹部穴位用针刺泻法,四肢穴位用平补平泻手法,手法的轻重及刺激量的大小,头部的刺激量大于腹部,腹部大于四肢。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4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6]中“不寐”的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2.3 观察指标 1)PSQI评分:参照PSQI 量表[5]中6个方面内容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2)HAMA评分:采用HAMA 量表[4]计分评估治疗前后的焦虑状况。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SQ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A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失眠为帕金森病所伴发的常见非运动症状,由帕金森病所引发的失眠症多属于焦虑性失眠,属于中医“郁证”“不寐”范畴。帕金森病患者因运动症状缠绵不愈,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肝气郁结不疏,日久化火伤肝阴,神魂失养,心神不安发为不寐。一般表现除了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等失眠的典型症状外,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易怒、心悸等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失眠在帕金森病后3~4个月阶段发生率较高,且与焦虑、帕金森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等相关;与非失眠患者比较,合并失眠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均较差[7]。因此,对于帕金森病失眠应给予积极应对和治疗。
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失眠,取穴以本病病机为本,并参考帕金森病患者的特点进行取穴。位于头部汇聚诸阳的百会穴,可调节督脉经气,督脉通脑络肾贯心,既可宁心安神,又可益肾填髓,髓海充则脑神功能得以恢复;印堂为经外奇穴,刺激印堂穴能镇静安神、调神醒脑,对失眠、焦虑、抑郁等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疾病有良好的疗效[8];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经交会穴,是治风要穴,与百会合用,一上一下,能够祛风止颤,也符合PD的基本病机[9]。失眠多与肝胆的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通过针刺胆经腧穴,还具有疏肝解郁理气的作用;安眠穴具有宁心安神助眠的作用,为治疗失眠的有效经外奇穴;气海、中脘、天枢这3 个腹部腧穴合用,可以调节任脉的气血,促进脾胃运化,以养心安神;取大陵穴用以清心火、安心神;三阴交为足厥阴、足少阴、足少阴之交会穴,可滋阴潜阳,壮水源而制火[10]。上述穴位合用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周治疗后,针刺组以93.1%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75.9%的临床总有效率,且在HAMA评分比较方面,针刺组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方面,依然是针刺组减少的更为显著,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效果更为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且患者接受度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