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映雪,刘建梅,吕昌置,罗仁发
(贵州湄潭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564100)
据《湄潭县志》记载,遵义大白姜已有300 a 以上的历史,最先在湄潭一带种植,又称湄潭大白姜,后引种到遵义各县市,现贵州其他县市也有少量种植。嫩姜鲜食、凉拌或腌制后食用,味美多汁、鲜嫩可口、香辣协调,是贵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种植难度大、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而成为贵州名姜;老姜香辣醇和,多用作调味品,有袪腥提味之功效,也可入药或作种姜。遵义大白姜667 m2嫩姜平均产量2000 kg,产值可达1万元;老姜平均产量2500 kg,产值可达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①选种消毒 播前选择表皮颜色正常、 形状扁平、节间短、无病虫害的肥大姜块,用20%噻菌酮悬浮剂90~120 g+0.136 碧护 (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6 g 对水50 kg 浸泡30 min, 进行消毒,防止姜腐败病(姜瘟)的传播为害。选种时,发现表皮容易脱落、肉质变色的姜块应立即清除,不能作种。
②晒种 为了催出整齐的姜芽, 加快出芽速度,一般在催芽前的晴天晒种3 d 左右。根据种姜数量决定催芽方式, 数量较少的可用垫有稻草的箩筐进行催芽; 数量多的则放进木板屋内进行堆放催芽,一般姜头朝内,逐层摆放好后,用稻草覆盖, 稻草外再覆盖塑料薄膜加温, 保持堆内20~30℃的温度,一般20 d 左右,幼芽长1 cm 左右时停止催芽。有条件的,可在棚内升温保持20℃以上进行催芽。把催好芽的种姜掰成小块, 俗称 “掰姜”,每个姜块50~70 g 为宜,每块留1~2个芽,土壤消毒后播种。
遵义大白姜根系不发达,适宜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松软土壤,不宜在低洼潮湿和黏重的地块种植,栽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其风化、疏松。遵义大白姜丰产性好,但由于生长期较长,所以需肥量较大,一般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 ~2000 kg 或腐熟人畜粪尿2500~3000 kg 作底肥,有条件的,还可增加总养分含量为45%的复合肥15 kg,效果更为理想。
①播种期 贵州省内大多数地区,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部分低热河谷地区可提前至3月上中旬播种。
②播种量 为了获得壮苗,达到出苗早、产量高的目的,生产上通常选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但姜块太大会增加生产成本,姜种用量一般掌握在150~210 kg/667 m2。
③栽培方法 遵义大白姜生长期间切忌根茎露出土面,否则会降低品质,深播和深栽是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在遵义大白姜专业种植区的传统栽培中,多筑埂开沟,姜栽于沟内,用埂上泥土覆盖,进行3~4次培土,减少了中耕除草作业,此栽培方法精细,商品姜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大户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多用开沟机开沟进行深播或深栽。
a.筑埂栽培法。是一种传统栽培方法,虽用工多,但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商品姜。按90 cm 开厢,用木板作模具,筑成宽50 cm、高35 cm 的埂,埂与埂之间的栽植沟(或播种沟)宽40 cm,通过放埂培土3~4次进行栽培管理,此方法每667 m2可栽3700 株。适宜劳动力充足、有多年栽培管理经验的农户采用。
b.高厢栽培法。将平整的土地作成高厢,厢宽150 cm,沟宽40 cm,每厢开2 条种植沟,底肥施入沟内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按20 cm 的株距进行播种或移栽,此法每667 m2可栽3510 株。适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势较平坦的田块。
c.条垄栽培法。此法不作厢,在平整的土面,按行距90 cm、株距20 cm 进行播种或移栽,播种前先开好种植沟并施入底肥,让肥土充分混合,后期培土时作成垄。此法每667 m2可栽3700 株左右。适于通风透气性较好、地下水位低的坡地。
播种时,根据种姜是否经过催芽而选择放种方法,经过催芽的姜块,芽朝上;未催芽的种块平放或斜放,播种后务必覆盖5~6 cm 厚的泥土,以保温、保湿。多年种植经验表明,栽种经过催芽的姜块易获丰产,且成熟期提早。
①中耕培土 遵义大白姜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掌握前深后浅的原则,一般3~4次。
②追肥 遵义大白姜生长期间, 一般追肥3~4次,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追肥依据植株长势进行,长势差的多施、勤施,长势好的少施;前期少施,后期多施。人畜粪尿中加入少量复合肥效果更好,第1~2次适宜加入3~5 kg/667 m2,第3~4次适宜加入5~8 kg/667 m2,选择晴天施用,追肥均结合培土进行。
①姜腐败病(姜瘟) 该病发生严重,是遵义大白姜的主要病害,也是制约其规模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立秋(8月7~9日)前后最易发病,贵州阵雨多,地势低洼的地块病害易蔓延。发病初期,叶尖枯萎,后叶脉变黄,整株叶片、茎秆枯死呈黄褐色。姜块发病,会引起软化和腐烂,有水浸状黄色病斑,伴有恶臭味。
防治方法: 实行水旱轮作和3 a 以上的轮作栽培; 在选用无病姜种的前提下严格进行种块消毒;移栽时,放好姜种后用康地蕾得(0.1亿CFU/g 多黏类芽孢杆菌细粒剂)3000 倍液均匀喷施后覆土,每20 d 喷施1次,连续3次;选择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地块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生石灰消毒;如发现病害,及时用20%噻菌酮悬浮剂500 倍液灌根, 每株灌足药液150 mL,间隔7 d 灌1次,连续2~3次。
②姜根结线虫病 又称姜瘶皮病,是由根结线虫侵染后引起的一种病害, 主要为害姜的根和根茎。表现为植株色暗、小叶、茎萎缩,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茎表面出现伤口和裂口,表皮干燥的有粗糙的伤痕,主要以病苗、病土、灌溉水等途径传播。
防治方法:一是轮作换茬;二是严格选用无病姜种; 三是采取药剂防治, 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0 倍液灌根,每株灌150 mL 药液。
③姜斑点病 主要为害叶片,感病叶片易破裂或穿孔,病叶呈黄白色,病斑长圆形或梭形。严重时病斑密布,白星点点,又称“白星病” 。
防治方法:一是避免连作;二是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三是不可偏施氮肥,应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四是发病期叶面喷施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每7~10 d 喷1次,连续2~3次。
④姜炭疽病 以为害叶片为主,叶尖及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散呈椭圆形或梭形褐斑,多数斑面有晕纹。
防治方法:一是轮作;二是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保证田园清洁;三是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四是严禁田间积水;五是采取药剂防治,用250 g/L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施,每10~15 d 喷1次,连续2~3次。
⑤姜螟(大螟) 又称姜钻心虫。幼虫孵出后即蛀食姜茎,虫孔处留有粪屑。幼虫主要集中在姜茎中上部蛀食,造成姜茎空心,被害茎秆枯黄凋萎,很易折断。
防治方法:叶面喷施60 g/L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 倍液,从6月开始,每7~10 d 喷1次。
⑥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多在生姜幼苗前期发生为害,会导致断苗缺窝。
防治方法: 可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800~1000 倍液在18:00 以后喷施。
遵义大白姜可分采收嫩姜和采收老姜2 种方式。
①采收嫩姜 鲜食嫩姜是贵州人的饮食习惯, 作为新鲜蔬菜提早供应市场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多在7月至8月初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高,但不耐贮藏,多作为糟辣椒调料或作腌制泡菜;鲜食时,可作凉拌姜丝、嫩姜炒肉。
②采收老姜 为防止腐烂,一般霜冻前采收完毕,既能保证姜块产量高、辣味重,又能达到耐贮藏和长距离运输不易损坏的目的。老姜一般作为调味品或加工成干姜片,也可入药或作次年种姜。选择晴天采收,尽量减少损伤。
作留种用的姜块, 少施氮肥和磷肥, 多施钾肥。通常选择充实、无病虫害、未受损伤的姜块,贮藏作种,种姜一般随收随藏,为了保持水分,不宜暴晒。
遵义大白姜多贮于井窖,入窖前先用风机吹出洞内有毒气体,清扫姜洞,提前喷施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杀菌剂和80%敌敌畏乳油800 倍液等杀虫剂对井窖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排放高度以距洞顶30 cm 为宜。入窖后暂不封口, 用稻草覆盖井口,20~25 d 后,用砖或土坯将洞口封住,但应保留20~30 cm 的通气孔。适宜贮藏温度为12~18℃,相对空气湿度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