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巧芬,耿有全,张诗颜,陈 娟,陈喜霞,张惠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检验科,福建福鼎 355200
结直肠癌(CRC)是常发生于结肠或直肠部位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多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近十几年来,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从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及它们之间的信号通路方面和T淋巴细胞等方面对CRC进行了大量研究。既往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组织蛋白酶B(CB)在肿瘤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免疫方面,免疫细胞一直以来也是CRC发病机制研究的主要对象,但主要集中在T淋巴细胞,如Th17和Th22细胞。CB能够促进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3、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而这些细胞因子正是Th17及Th22细胞分化所需物质[2-3]。
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不同时期的CRC患者中CB水平与IL-17、IL-22水平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在CRC患者外周血中CB能否作为癌细胞转移的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这将有助于深入明确CRC新的发病机制,并为新的干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福鼎市医院外科行CRC切除及肿瘤科明确诊断为CRC的患者82例作为CRC组。所有患者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无感染性疾病,近期无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或直肠腺癌,原发灶不能切除者被排除。82例CRC患者中男45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2)岁;按Dukes分期法分为A~B (Ⅰ~Ⅱ)期30例(低分化腺癌10例、高中分化腺癌20例),C~D(Ⅲ~Ⅳ)期52例(低分化腺癌25例、高中分化腺癌27例)。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2)岁。本研究获得所有受试者本人同意及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试剂及仪器 人CB ELISA试剂盒由上海复星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人IL-17和IL-22 ELISA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提供;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
1.3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不少于4 mL,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 min,3 500 r/min离心10 min左右。仔细收集上清液,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按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标本中CB、IL-17和IL-22水平,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测定,在450 nm处读取吸光度(A)值,测定值按标准曲线换算成CB、IL-17和IL-22水平。
2.1两组血清CB水平比较 CRC组患者血清C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发展,Ⅲ~Ⅳ期的CRC患者血清CB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中高分化的CRC患者血清CB水平明显低于低分化的患者(P<0.05),见图1。
注:*P<0.05;**P<0.01。
2.2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22、IL-17水平比较 CRC组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发展,Ⅲ~Ⅳ期的CRC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中高分化的CRC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明显低于低分化的患者(P<0.05),而中高分化的CRC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CRC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3。
注:*P<0.05;**P<0.01;***P<0.001。
注:*P<0.05;**P<0.01。
2.3CRC患者血清中CB水平与IL-22及IL-17水平的相关性 CRC患者血清CB水平与血清IL-2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35 1,P<0.001);CRC患者血清CB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也是呈正相关关系(r=0.955 1,P<0.001),见图4。
注:A表示CB水平与IL-17水平的相关性分析;B表示CB水平与IL-22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组织蛋白酶属于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中的番木瓜蛋白酶超家族,有11种(B、C、F、H、L、K、O、S、V、W、X),不同的组织蛋白酶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在肿瘤中发挥增殖、血管再生、转移和浸润等作用[4]。近几年研究发现,CB在肿瘤时期表达明显增高,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降解基底膜、细胞外基质和结缔组织,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4]。本研究显示CRC患者血清中的CB水平是高于健康者的,且随着肿瘤发展,Ⅲ~Ⅳ期CRC患者血清C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增高而逐渐减低,与文献[5-6]报道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疾病发展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相似,可更进一步有效反映CRC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病情评估、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CRC发生、发展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是肠内慢性炎症[7],其中炎症细胞(CD4+T淋巴细胞等)及炎症因子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说明了CD4+T淋巴细胞各亚群之间的平衡和它们的细胞因子网络是影响CR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8-9],其中IL-17和IL-22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0]。IL-17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研究表明,在胃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肝癌及 CRC 等恶性肿瘤中,IL-17 均呈高表达[11]。 IL-22 是 Th22 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其可能通过 STATA3 信号通路机制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促进结肠癌生长和转移,IL-22 在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癌中高表达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在免疫方面,Th17细胞和Th22细胞都是由初始 CD4+T淋巴细胞经共刺激信号活化后,在不同因子的刺激下分别分化而来。Th17 是在 TGF-β、IL-1β、IL-23和 IL-6 的诱导下由初始 CD4+T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Th22是在TNF-α及IL-6的诱导下由初始 CD4+T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Th17和Th22都可分泌众多细胞因子,其中最具特征性的分别是IL-17和IL-22。近年研究发现CB可促进IL-1β、IL-23及TNF-α的产生[13]。SON等[14]提出,CB在Caspase-1成熟及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在CRC患者中,血清IL-17及IL-22高水平表达,且随着肿瘤发展,在Ⅲ~Ⅳ期的水平高于Ⅰ~Ⅱ期,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增高而逐渐减低,CB水平与IL-22、IL-17水平呈正相关,因此本试验可初步探讨CB可能通过促进分泌细胞因子而诱导Th17及Th22细胞分化,促进CRC进展,具体的机制可通过体外实验及其他角度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CRC患者血清CB、IL-17、IL-22水平随疾病进展均明显升高,随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减低,且CB水平与IL-17、IL-2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这将为CRC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