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航 陈新亮 李 庆 黄建业 李 兰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始终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学习和研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生活,能够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锤炼党性,提高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是组织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最终目标。提高高校机关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是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重要渠道,是深入推进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核心动力。
目前一些高校机关党组织容易出现工作散漫、思想懈怠的情况,忽略组织生活的本质是锤炼党性品格;忽略组织生活的宗旨是凝聚党心民心;忽略组织生活的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机关党的建设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校机关是高等院校的职能管理机构,承担着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学、科研任务的组织、贯彻和落实,同时也担负着学校党政决策的参谋、咨询职责。党的十九大及之后召开的几次会议,都强调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到高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因此,机关自身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各项工作。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
高校机关党组织生活有效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唯物辩证法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进行分析。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规定:机关基层党组织在上级党的委员会或者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和本单位党组(党委)领导下,协助本单位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教育、管理、监督包括本单位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不领导本单位业务工作。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如果只是念报纸、读文件、学理论、记笔记,照本宣科不联系实际,那只是形式上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学习任务,实际上党的政策精神只“入耳”,并没有“入脑入心”,党员的党性观念没有增强,思想觉悟没有提高,集体凝聚力没有增强。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是对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和服务的加强,是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环节。应坚决杜绝组织生活“娱乐化”倾向。需要注意的是,杜绝“娱乐化”并不等同于“僵化刻板”,而是要探索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和好做法,如邀请优秀榜样做报告、基地参观考察、观看教育影片等,让党员同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
谈工作多、谈思想少,是一些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容易出现的现象,不少党委成员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到不好把握:工作谈多了,展开交流讨论,容易偏离组织生活会的主线;不谈工作或者少谈工作,觉得难以入题,党建精神缺乏落脚点。这个问题不在于谈工作的多与少,而在于正确看待组织生活会对于工作的意义,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工作内容谈起,延伸至会议主题,工作是表象、精神是内核,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开展理论学习,更容易引起共鸣。只谈工作不谈党性的活动是工作汇报和业务交流,并不是党的组织生活。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但在个别党组织,并没有规范的活动计划,学习内容、开展形式不固定,一些党员参会过于自由主义,管理上没有严格的组织架构、签到制度和学习纪律,导致组织松散,一些党员对于组织生活持无所谓态度。长此以往,可能逐步偏离党的指引、弱化意识形态工作、远离育人初衷。
总之,开展好基层组织生活需要克服几道“坎”:难组织、难开展、低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这一标准同样是检验新时代高校机关党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培养新一代人才正确的意识形态、坚定的理想信念的艰巨责任。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变化规律,将立德树人和党建工作结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党建工作深植学校文化,用红色思想引领各项工作开展。通过育人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合促进,实现“站位高、定位准、落点实”。站位不高,必然缺乏引领,迷失方向;定位不准,必然要走错路、走弯路;落点不实,容易自由随意,敷衍了事。在牢记“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提下开展组织生活,必然可以做到规范组织管理、凝练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把人才培养成效作为评价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突出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3]新形势下,以“网络为体、创新为用”的方式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和改造传统党建工作,已然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4]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加持,可以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发展困境,破解难题。① 可以借助互联网协助顶层设计完成党组织架构管理和功能维护,包括党员管理、党务管理、党费管理、“三会一课”管理、考评管理等。② 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汇总成个人和群体“画像”,通过大数据技术,方便进行组织规范性、党员活性、学习效果的多视角分析。③ 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打通宣传瓶颈,通过网站、公众号发布信息,以及搭建自由、开放、互动的网络平台,一方面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另一方面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影响力。互联网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时代的党建工作也要抓住机遇,挖掘新技术的连接点,让互联网为党建发展赋能,探索党建的新路径。
党建考核是组织生活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是加强和推动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每个支部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近年来,党组织的考核管理遇到种种困难:全国党员总数不断增加,大量新增党员加大了组织的管理难度;考核年底集中,考核指标单一,缺乏过程监督和全面评价;缺少量化考核指标,存在“人情分”等。推进从严治党,关键要落实管理考核制度,抓组织管理、抓服务表现、抓违规违纪,做到考核目标精细化,考核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结果可追踪问责。胡钺针对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考核谁、谁考核、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着力,并探索了考核结果的运用。[5]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机关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开展工作,建立考核指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念、提高思想觉悟、更好地服务师生、提高培养质量为标准,充分发挥考核对于党建对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为更好地探索提高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渠道,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分析和整理,构建“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包含思想政治性、形式多样性、过程严谨性和成效精准性4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图1。尝试通过目标导向、系统化思维将主观感受量化,获取党员同志对支部组织生活的满意度数据,深入分析数据。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特编制《高校基层组织生活有效性调查问卷》,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反馈满意度数值,5分为“非常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向研究生院党支部和外支部党员发放。研究生院党支部共有党员27人,回收问卷27份,有效问卷26份;其他党支部反馈问卷37份,全部有效。反馈结果见图2。
图1 研究生院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评价体系
图2 研究生院党支部和外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
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性、形式多样性和成效精准性三个方面,研究生院党支部都高于外支部,过程严谨性数据基本持平。这反映学校基层党组织在机关党委的带领下,实行规范的组织纪律制度,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开展组织生活,遵守“三会一课”制度,总体过程严谨,党员满意度较高。在“给组织生活打分”一项中,研究生院党支部平均分为9.54,外支部党员平均分为9.08。研究生院党支部聚焦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关注党员自身战斗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拓展资源、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体现更高的思想站位、多样的形式,并且获得了更精准的成效。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支部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习实践中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规范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1)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素质拓展、支部共建、专家讲课、专题调研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研究生院与科研管理部开展联合支部活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学科间协同创新”案例入选机关党支部主题党日特色案例评选;邀请机关党委书记上党课,有针对性地剖析机关服务满意度调研数据,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把研究生院打造成研究型、服务型、主动型、创新型的管理服务队伍;还采取多种形式邀请各行业专家讲历史、释政策、授技能,全面提高党员思想站位和激发组织战斗力。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支部生活服务单位工作”的运行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实地考察学校在临港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工程中心”,以及张江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深入、全面交流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加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探索一流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院党员同志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成功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线下到线上的“大跃进”,体现出了高素质的奉献精神和实干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严抓组织纪律、强化监督指导,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日常考勤,同时注重对党员的关心指导,直面党员的疑惑和问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党员快速进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书记和支委同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同志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樱花守护志愿者、学生返校第一岗、爱国爱校卫生活动等,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诠释对组织的忠诚,书写对祖国、人民和教育事业的热爱。
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支部组织生活是重要抓手,着力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高等教育战线的党员同志和干部,应做好党建和人才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探索、提升,在党的带领下,努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