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科 秦梅艳 唐玉姣
(1.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广东 广州 511458;2.广东正德创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5;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端创新资源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支撑科技前沿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创新升级的核心动力,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汇集和集约利用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地市积极引入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也暴露出组织性及计划性不强、各自为政,对产业升级的需求研究及挖掘不够准确,投入重复浪费、引入资源协同作用发挥不强等问题,亟待从产业、区域全局出发,花更多力气、从更高层面统筹推进高端创新资源的引进和布局。当前,广东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带动力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高水平创新平台不多、高层次领军人才短缺等制约了广东科技创新的发展,如在原始创新方面,广东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所占比例只有4.7%,应用研究所占比例只有9.2%,均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发达国家分别为10%和20%左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比重分别为5.5%和10.5%)。广东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推动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比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企业创新产出以及产业链配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和原始创新能力上仍存在差距[1]。
针对广东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较弱、高水平创新平台不多、高层次领军人才短缺、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短板,广东应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核心要素、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知名高校、央企和海外研发机构等大院大所合作。面对新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广东迫切需要深化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主动响应区域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产学研合作良好基础,站到全省高度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资源的战略性引进、科学布局,实现创新资源集约利用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为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助力。
创新路上,离不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科学装置在创新源头的深层推进,也少不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合力,将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广东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引进的大院大所主要为:中科院院所、知名高校、央企和海外研发机构。
一是中科院院所引进情况。近年来,广东在推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一批高端科技成果落地,引进和促成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在广东建立分支机构及科研机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量。目前,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在广东建立分支机构或院级非法人单位共有31家,其中属于引进非在粤中科院所属院所建立的分支机构共有16家。另外,中科院参建在粤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共有26家[2]。
二是知名高校的引进情况。广东近几年不断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建立分支机构和科研机构[3]。引进的高校不乏有985、211,还有香港高校和国外知名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已引进高校建立的分支机构和科研机构有30余家,其中从香港引进的共有7家[4]。
三是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广东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暨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等十几家创新平台,部分平台已成为省新型研发机构,并依托平台组建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团队。
广东的产业和技术需求是基于广东省的产业分布,以珠江为轴心、呈三角形分布,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珠江东岸、珠江西岸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主要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基地。以深圳为核心的东岸,形成了以轻型制造业为基础的制造业基地,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应用基地和能源重化工业基地,西岸主要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依托,以资金技术密集的家电、机械加工等为主导,具体的产业分布情况见图1和表1[1]。
图1 广东省产业分布
表1 广东省21地市的产业情况
续表
应围绕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对标全球最优最好最先进,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短板,成体系引进一批高端创新机构、平台,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实现重点产业高位崛起,确保引进一个项目,补齐一块短板,带动一方发展。
应着眼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足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点落实引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相关决策和部署,从招引、对接、落地、服务等多方面系统布局,结合试点示范,有计划地推进。
应以高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上衔“三部两院”和国家其他部委局办、中联各职能部门、下接各地市,构建上下联动的招引工作网络。以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项目、产业落地为目标,强化与组织、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的横向协同,共同推动专项工作组织落实。以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为主要推进方式,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引导等方面优势,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加快形成广东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整体性、系统性、机构化地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创新平台和一流创新机构,以平台促产业,推进广东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发展需求,以建设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方式,继续引入一批专业化大平台。根据广东已建和在建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平台的设施技术应用需求特点,围绕产业链招引一批产业应用创新平台和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专精尖配套平台,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全链条技术突破,推动产业上下游衔接更紧密,使产业链更长、更强,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形势下,应围绕地方科技需求和部(院)科技成果,建立部(院)—省—市联动新机制。建议应根据当地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需求,主动提出招引需求及招引条件,在工作布局衔接上省市联动,如为落地项目提供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各方面优惠措施,在政策配套上实施联动。如与拟招引对象保持顺畅有效交流沟通,跟踪落实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参与绩效评估,在服务协同上有效联动。一是畅通部委局办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渠道。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十多年的资源积累和工作基础,加强与国家部委局办及重点建设大学的联动合作,更好地支撑广东引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对接军口资源的渠道。建立和完善省部、军地会商机制,建设国家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对接军委科技委资源;主动对接军工集团,推动军工集团重大项目落户广东。三是强化对接境外科技资源的渠道。加强与港澳有关部门合作,探索破除制约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创新要素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开放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国际高端创新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广东。强化市场化服务机构对接境外科技资源的渠道,导入更多境外优质科技项目和平台落地广东[5]。
探索建立大院大所可持续运营机制,发挥政府、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保障机构的可持续运营。一是落实政府在机构建设中的责任。建设大院大所是政府发挥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性质,要求政府在平台建设,特别是公益性平台建设中充分发挥扶持作用,落实责任,加强对大院大所建设和运营资金扶持。二是构建“政府-平台-企业”以及“管理层-运营层-反馈层”的三维立体联动模式,建立以地方产业发展为需求导向的运营机制。三是提高大院大所自我造血能力,鼓励大院大所争取政府资金、企业投资、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金,实现机构运营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支撑引领,大院大所应服务大湾区发展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生物、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服务重点,重点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助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同时应积极引入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粤设立分支机构及研发中心,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引入“小而尖”的创新型企业,推动其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冠军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通过引入高质量创新型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助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