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成都师范学院史地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的自然景观资源受到破坏和存在消亡的潜在危机,生态环境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是人类生存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丰富,当前,绿色低碳、关联效应和环境友好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友好的生态旅游形式,开展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环境伦理理论和生态美理论,并根据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发展政策,合理开展生态观光型、科普教育型、城市休闲型和复合发展型的旅游开发活动。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整合升级,生态旅游呈现出旺盛活力,逐步构成蓬勃发展、内涵丰富的旅游新系统。
生态环境建设可推动城市化、促进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发展,在旅游建设的大趋势条件下,一些大型的旅游开发活动正在大肆进行,或多或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研究成果有待检验,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证研究较少。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旅游开发活动势必会造成动植物物种的变化,再者,当前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随意性大,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本文综合分析旅游开发对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适宜的气候、优良的水陆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太平湖湿地共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32种,太平湖湿地有鸟类186种,每年为近4万只水鸟提供繁殖或越冬地。太平湖国家湿地湿地面积大,动植物种类丰富,在国家众多湿地公园景观中,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在候鸟迁徙时期,人们不排斥水鸟觅食,可达到人与生物、环境和谐相处。图1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各类资源占比,具有丰富的人文活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以及建筑与设施等。
当前,太平湖湿地旅游主打人文旅游,已开发有多个旅游区和旅游度假村,拥有众多的建筑与设施,其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然而地方政府对历史古迹的旅游开发尚未制定相应的政策。湿地园区的湿地科普教育区是该地区的核心,且湿地外围开发程度不高,在湿地内部有一家民营园林式酒店,集餐饮、住宿、商务、会议和休闲于一体,由于未能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进行旅游开发活动,对附近水体环境造成了影响。
图1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各类资源占比
图2为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总量,可以明显看出游客随着年份增加,数量不断增长。国内市场的游客来源主要是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和江西等地。通过对游客的市场调查显示游客对生态环境的爱好程度大致相同,但是旅游者的爱好呈分散状态,如何开展旅游开发活动是吸引游客的关键。随机收取了326份调查问卷,人们对生态环境旅游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人们对湿地环境的了解不足30%,即合理开展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开发,可吸引众多潜在的旅游爱好者。再者,超过70%的人认为开展旅游开发活动会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仅有2%的人认为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无影响。
图2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总量
通过对旅游开发部门、附近居民、旅游企业和生态游客的调查发现太平湖湿地的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太平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做法,诸如城镇居民及游客不节制的生物捕捞行为,违规或大面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等。图3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不合理表现,包括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违规旅游开发活动、环境污染和工农业过度开发等。
图3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不合理类型占比
太平湖湿地生态环境属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与其他湿地公园不同的景观,前来观赏的游客众多,在外力干涉的条件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太平湖湿地生态景区引进多种旅游项目,并修建了大型旅游景观带,兴建了各种娱乐设施,导致湿地整体面积在减小。太平湖湿地生态景区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管理工作存在不合理做法,这些不恰当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湿地的管理工作,也加剧了旅游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面临的困难,面临的困难包括政府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再者人们没有意识到湿地对环境的重要作用,违规追求经济发展,同时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立法还不健全,对破坏开采者的惩罚力度不够。
综上所述,现在太平湖湿地的旅游开发缺乏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开发相对滞后;开发层次低,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压力大,且基础设施投入量还需加大。
通过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调研发现,湿地环境开发主要涉及动植物资源和水文资源,开发过程要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要素,旅游开发要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开发会涉及很多群体,所有参与群体彼此之间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生产者的开发实践在不可避免地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修复造成破坏。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的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其旅游开发条件整合了区位交通、地域组合、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组合等众多状况。每个生态环境的环境承载力不同,与国家森林公园相比,湿地公园的环境承载力更低,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根据不同的区域适时开发,明确湿地生态环境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而旅游开发影响机制,旅游开发活动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主观驱动因子主要是开发组、旅游者和经营者行为,旅游开发受政府倡导,旅游开发行为通过项目布设、意境营造和活动设计,营造区域自然社会环境,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的配套设施和文化品位等有影响。生态景区内开展旅游开发会导致珍稀动植物原有的生物链或栖息地遭到破坏,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造成湿地生态的土壤和水文资源破坏。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退化现象,旅游开发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湿地的自身调节功能并造成了湿地水质的污染破坏。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可改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环境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污染等重要作用,然而旅游开发者没有意识到,仅仅将其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手段,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环境生态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
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建立由当地居民组成的环保组织从事环境保护工作,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可带动更多游客投身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来,真正做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通过规划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禁止旅游开发活动,保持湿地生态系统最天然的状态,可保持湿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附近居民的调查,旅游开发活动已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可强制采取“退养还滩”措施,可缓解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恶化,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再次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根据利益损失大小,给予旅游开发者相应的补偿,通过实施有效的、符合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保持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通过引导和宣传,让更多开发者遵守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平衡的关系,不破坏生态的平衡。
为了寻找适合太平湖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要注重湿地的利用方式,可发展生态观光型旅游,倡导自然、原生态的旅游模式,也可开展科普教育型和城市休闲型旅游模式。以湿地生态环境旅游开发要点,开展以保护为主的旅游开发模式,以生态规模取胜吸引游客,太平湖国家湿地多为大面积的色彩丰富的湿地景观,给人以视觉冲击,保持原生态发展为主要特色,在维持原生态基础上开展旅游开发活动。
1.每个生态环境的环境承载力不同,与国家森林公园相比,湿地公园的环境承载力更低,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根据不同的区域适时开发,明确湿地生态环境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2.太平湖湿地生态景区引进多种旅游项目,并修建了大型旅游景观带,兴建了各种娱乐设施,导致湿地整体面积在减小。
3.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面临的困难包括政府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意识到湿地对环境的重要作用,违规追求经济发展的惩罚力度不够等。
4.可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环保组织、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强制采取“退养还滩”措施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开展生态观光型、科普教育型和城市休闲型旅游模式,并在维持原生态基础上开展旅游开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