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蒲团》简本删节问题考述

2021-04-27 02:18黄强郭迪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总评书商李渔

黄强 郭迪

《肉蒲团》是李渔文学家族中的一员,在中国古代艳情小说中颇为杰出,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日本江户时代的文人冈岛冠山甚至将此书作为学习汉语的教材,雨森芳洲的《桔窗茶话》中记其事迹云:“只有《肉蒲团》一本,朝夕念诵,不顷刻歇。他一生唐话,从一本《肉蒲团》中来。”2004年5月,人民网上曾发表陈平原的一篇文章《小说〈肉蒲团〉当年曾为法国留学生的中文教材》,亦可见一斑。因此从多方面看,此书均有其研究价值。

研究《肉蒲团》,尤其要重视版本。例如,如果依据由于删改导致丢失或削弱李渔文体与语体特征信息的简本,连对作者的认定都大受影响,更遑论其他了。明清小说中不少作品都有繁本与简本,也就存在繁本与简本孰先孰后之争。然而《肉蒲团》无论从繁本简本的回目还是正文来看,都可以得出繁本在前,简本在后,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的结论。删节是主要的,删节后带来前后文字的衔接问题,不得不有所改动,所以删节也包含一定程度的删改。迄今为止,此书的版本研究以美国和日本的学者较为深入,但繁本与简本较为细致的版本对比研究成果尚未见。

本文主要以荷兰学者高罗佩原藏凤山楼梓本(凤山楼本)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刻本(早藏本)进行比较。因为早藏本是繁本中最完整、错误最少的本子,基本可以涵盖其他繁本,而凤山楼本又是简本中流传较广、删减较得当的本子。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字词的删减、文字顺序的调换,以及小范围的改动现象不胜枚举,这里不一一列出,只罗列大范围的删改情况。

一、 简本的删节内容

(一) 回首诗词和回末评论简本中回首诗词和回末评论存在或多或少的删节情况,基本上没有完整地呈现。而回首诗词和回末评论是李渔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声戏》(《连城璧》)、《十二楼》中每回都有回首诗词和回末评论。凤山楼本回首诗词除各卷首回(第一、六、十一、十六回)保留之外,其他各回都没有。回末总评则缺少第一、五、九回(第十一回诸本皆无总评),即使保留者,亦多有删削。除了回首诗词,正文中引用的诗词韵文也常被删去,如第二回中删去一首《西江月》,第三回中删去一首《卖花声》,第四回删去末尾的一首七律。

(二) 俗语古语《肉蒲团》全文中,俗语、古语、谚语几乎回回都有,简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删节情况。如第三回中删去“古语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第四回删去“自古道‘四海之内皆兄弟,又道‘人生何处不相逢?”第十二回删去“自古道:‘有心拜节,寒食不迟。”“直到今日,这‘冷灰里面,忽然爆出豆来?”第十六回删去“不是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着的。”第十八回删去“强将手下,不宜有此弱兵。”第十九回删去“自古道:‘怪人须在腹,相见又何妨?”

(三) 议论内容擅长议论,是李渔小说的一大特色,《肉蒲团》第五回回末评论分析得十分透彻。可以说,失去了议论,也就失去了李渔小说的一大欣赏价值。简本的删节者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能认为与情节的关系不大,就随意删去。例如,第二回中删去未央生关于“功名”的一段议论。这段话见于未央生与孤峰长老的对话,表现其对于功名举业的态度,看似不重要,实则与前后文对应,非常关键。删去了这段文字,文义的推进不免大受影响。

除大段议论内容的删节以外,简本还删去了很多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文字,这些论证是李渔文化修养和生活底蕴的体现。这些内容都被删去,小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艺术趣味将大打折扣。

(四) 其他内容目录以及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也有不少删节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简本删节的文字基本相同,说明彼此之间是先后继承的关系;有的删节本独此一家,说明此本的删节另起炉灶。因此,同样是简本,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 简本的删节原因与删节者

从简本删节的内容来看,删节者应该是书商,但也不排除作者对极个别细节的删节。之所以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删节是书商所为,是因为删节内容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很符合李渔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并包含李渔的文艺理论,李渔应当不会痛下杀手,删掉最能展现自己创作特色的内容。

书商删节改动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躲避对淫秽小说的查禁。有清一朝,书禁是相当严厉的,小说戏剧中的所谓“琐语淫词”一直在禁书之列。而且凡列禁毁淫书小说书目,必有《肉蒲团》。

《肉蒲团》又称《觉后禅》,这是原书的正名与副名。但后来此书简本的改名花样翻新,有的仅有一字之差。这一现象构成了中国古代小说命名的奇观。虽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可以说是极为罕见。异名之多,说明版本众多,说明屡禁不绝,为了在书禁的夹缝中求生,书商不得不另立新名。书名改了,有的本子就压缩或删改原来的序文,改变序后的题署,如几部光绪印本。原刻本内封版式中的“绣像风流小说”标题,以及“然非风流跌蕩,不能悦观者之目”之类的广告语不复出现。即使不改书名的简本,如南京图书馆藏木活字本,也在内封冠冕堂皇地刻上“天道祸淫,此说原为淫者戒;吾心本善,斯书传与善人看”这样的联语。当然最主要的是,简本摄于禁毁淫秽小说的压力,也会删除一些过于色情的文字,如将凤山楼本与早藏本对照,就可以发现前者删除的色情段落与字眼。

书商删节的原因之二是减少刊印的成本。畅销的艳情小说得到众多书坊的青睐,形成竞争。书商为了抢占市场,吸引读者,就必须压缩出版成本,以求降低书的价格。压缩包括刊刻、印刷、装订以及纸张在内的出版成本,最便捷的办法,当然是删节他们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无关紧要的文字。于是,《肉蒲团》简本删节的内容主要是回首诗词和回末评论,俗语古语,议论文字,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文字,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也就很可以理解了。又因为畅销的艳情小说面对的是普通的读者,不追求学术研究价值,眉评的存在没有必要,而又特别增加版面刊刻的难度与成本,所以不仅简本弃而不刻,连繁本也极为少见,就是这个道理。

除书商删节之外,也会发现少量作者自己删节的蛛丝马迹。书中故事情节都发生在浙中地区。李渔是金华兰溪人,将人物活动地域设置在浙中一带,还不至于让人联想到作者是金华人李渔。但是如果人们怀疑小说为李渔所作,而书中恰恰又出现金华这一地名,作者真实身份揭示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李渔在创作时因为没有想到这一层,第十回中信手拈来,提及“金华火腿”,原刻本照刻不误,以原刻本为祖本的繁本皆有此比喻。李渔某次复刻此书时,发现了可能带来风险的这个名词,或许当时已经有怀疑他是作者的风声,心虚而急于撇清自己与此书关系的他,不得不删去之。凤山楼本等简本于“火腿”前皆无“金华”二字。如果底本原有此二字,简本的删节者完全没有删去的必要。

三、 简本删节的得失

简本的删节者即使不是粗通文墨者,也不会有多高明,更谈不上具有李渔那样杰出的小说创作才华和语言艺术。一般的手笔,如果再加上态度不严谨,甚至是粗制滥造,追求急就章,删节本来精心结撰、一气呵成的《肉蒲团》,结果可想而知。不同简本的删节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都让原作的总体面貌付出了代价,或生硬割截,或无情搭配,或添字失当,或点金成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即使删节有所得,也应当考虑是不是李渔文笔本身的问题。

(一) 简本删节之失

1. 删去李渔的文学艺术理论。

李渔的文学艺术理论不仅见之于他的《闲情偶寄》有关各部以及谈文说艺的序跋论文单篇,也见之于其各类作品中的议论文字,甚至是人们想象不到的部分,例如《肉蒲团》的回末总评与眉评,就是他自己作的。简本皆无眉评,回末总评大多有几回缺失。眉评不论,就回末总评而言,如凤山楼本第五回回末总评整体缺失,此评恰恰是李渔自诩其小说议论优势的一段重要文字,如系有意删去,若诸本皆无保留,殊觉可惜。另有总体虽存而局部加以删改者,如第二回回末总评,亦大失本来。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作品的正文中。如第五回中删去一段李渔的书画理论:

看字画……不用逐笔推求,只消远远挂了,看他气魄,气魄好的,自然是名画。若还气魄淹滞,又不生动,就像印板印的一般,那样字画,随你笔墨精工,不过是画匠之画,书手之字而已,有何贵重?

这段话论欣赏字画要注重整体美,把握气魄。能有这样的见识,自然是因为李渔本身对绘画书法有研究。又如第十一回中删去除首句以外的一段涉及尺牍文学取舍标准的话:

写来的书札就如说话一般,没有文章翰墨之气。却倒因文理不深,反写得情真意切,不像有才女子写与人的信札,词藻缤纷,真情掩抑,使人作文字读,不作书信观也。

这段话突出了尺牍文学的取舍标准首先在于实用性。明清之际的尺牍选本往往畸重文学性而忽视实用性,李渔的这段话不经意间击中了要害。

2. 删去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内容。

艳情小说往往隐去社会背景,也看不到全景式的社会生活内容,但由于李渔擅长在小说叙事中穿插丰富的议论,所以《肉蒲团》中往往可见顺带一枪的讽刺笔调,讽刺挖苦社会众生相,尤其是知识阶层。或挖苦读书人只能悟儒家之道,难能悟佛家之禅;或讽刺衣冠之辈的交友之道,连盗贼之林都不如。

不仅挖苦衣冠之辈,还借机挖苦封建伦理的“三从四德”。第十四回论玉香读书有云:

怎奈他计不出此,只因把四德三从的道理,认得过当了些,道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所以丢了父书不读,读起丈夫的书来。

封建伦理道德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丝毫不考虑女子父亲与丈夫的实际状况。作者谓玉香严格遵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道德准则,不读父亲在她少年时“所授的书如《烈女传》《女孝经》之类”,读起丈夫书来,“如《痴婆子传》《绣榻野史》《如意君传》之类”,最终导致其与权老实私奔出走。遵从“三从四德”之人,却成为违背“三从四德”的失节之妇。作者分明是以极端的例子,揭示“三从四德”内在的矛盾,达到讽刺效果。明清以来,抨击讽刺“三从四德”的文字虽多,但从如此特殊的角度切入的,李渔独此一家。

3. 删节后文理不顺,前后不通,失去呼应。

李渔小说讲求“密针线”,情节前后看似关系不大,却有大量伏笔和铺垫,删去后则前后失去呼应。这是大的方面。细节方面如第十回中出现的“火腿”的比喻,由于前面删去几个字,竟变成用来比喻头发,不伦不类。

4. 删去大量足以表现李渔小说“烙印”的内容。

李渔小说的个性特征是如此的鲜明,以致即使没有其他资料证明《肉蒲团》是李渔所作,仅仅凭借小说的个性特征也足以证明之。简本的删节,破坏了李渔小说语体、文体的整体面貌,仅仅据简本,已经很难判断《肉蒲团》的作者是李渔,这是简本最大的损失。删节的内容可以细分为若干个方面,限于篇幅,仅列举以下三个方面:

(1) 与已知李渔著述文字相同或观点相同的语句。如第十一回有云:

终日寻事寻非,与权老实争闹……连茶饭都要丈夫炊煮。茶冷了些,就说烧不滚;饭硬了些,就说煮不熟。

最后四句话一字不差地见于李渔《无声戏》之《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此类例子屡见不鲜,足证《肉蒲团》出于李渔之手。

(2) 李渔关于戏曲、科举、中医三者并举的比喻句。

这三类比喻并用,彼此相得益彰,是李渔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才华决定的,是其独此一家的著述特色。

(3) 李渔骈偶化的语句。

李渔小说语句的骈偶化特指其小说叙述、描写,尤其是议论文字,都能娴熟自然地穿插运用骈偶句式,丝毫不使人感到生硬别扭,在骈散交融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以此区别于明清众多小说作者,成为李渔小说“烙印”之一。

简本删去这三类语句,也就淡化了小说文字的個性化,为据此判断小说作者为李渔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简本删节之得

不可否认,简本删节也有可取之处。如删去不少描写色情的文字,虽然改变不了此书作为艳情小说的本来面目,但毕竟反映了删节者的取舍,呼应了官方对于此书的查禁。此书面对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李渔有时并没有介意使用一些文言词汇或典故,删节者为了普通读者能够理解,进行了修改,例如下例原句与修改句:

始信天下的混名,就是汝南月旦,再取不差。不像自家取表德,只拣好的称呼。(第十回)

始信天下的混名,叫得一毫不差。不像自家取表德,只拣好字眼称呼。

原句中的“汝南月旦”,对于文人读者而言,理解不成问题,但对于普通读者,则显得有些深奥,于是简本删改之。不过删去这个典故,其所包含的褒贬意味削弱了。换言之,删去也可以,但并不意味着李渔不应该使用这个典故。这种删节之“得”,是针对普通读者而言的。

某些删节精简了语言,使情节演进更加流畅,如第十一回中,权老实与众人商量如何应对赛昆仑,有很多街坊邻居的对话描写,虽然呈现了特定的社会生活场景,但过于冗长,简本进行了适当的删节,使之更为精炼。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总评书商李渔
踏花归去马蹄香
塞纳河岸旧书商要申遗
书商的广告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倚帝客
嗜好可当药
神奇的身份证编码
总统与书商
李渔的幽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