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桦,梅传忠,武文娟,周继红,耿 建,石玉荣
(蚌埠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网络融入传统教学是大势所趋。通过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分享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课程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是指使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技术平台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校内课程[1]。基于SPOC混合式学习的核心在于把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与课堂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流程的重构与创新[1]。
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检验医学的专业名称由“医学检验”改为“医学检验技术”,学制由5年改为4年。新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强调对检验技术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以下简称“临床生化”)是本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但是,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传统形式的临床生化教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日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
蚌埠医学院是全国首批建立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6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在以往的临床生化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在检验医学进行了重大专业改革之后,我们积极结合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日新月异的网络教育平台,以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基础[3],在临床生化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5年级、2016年级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级为对照组。两组师资力量相同、学时相同、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标准相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成绩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以人数和百分比表示。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业指导和学习资料。
以骨质疏松症的混合式学习为例,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学生从定义、临床症状、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调查、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自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会向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网络资源(如我校的MOOC平台网址、人卫慕课网址、中国大学MOOC网址、中国知网网址等)和经典文献。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所提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将其作为之后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
2.2.1 课前自学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习惯,对本人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
2.2.2 交流合作 在混合式学习的第一次课上,教师会将学生分为由12人左右组成的学习小组,同时确定每个学生在本次混合式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如组长、秘书、成果汇报者等。结束一轮混合式学习,进行一次角色交换,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彼此能力的提升,培养分享合作的习惯和团队精神。
2.2.3 成果汇报 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探索过程,能够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成果汇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成果汇报的最后,还要求学生列出所查阅的文献及组内各位成员对本次成果的贡献。这样,既能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在临床生化教学实践中选取了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甲亢、新生儿筛查等4个项目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改革探索。
我们教研室承担或参与了多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临床生化的相关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诊断学、医学检验专业等,我们也要求学生在成果汇报时体现上述课程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升医学教育的有效性。以新生儿筛查为例,介绍苯丙酮尿症的病因时学生就联系了生物化学中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的内容;介绍地中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时联系分子诊断学的相关内容。在上述4次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都对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了释读;同时在引用的文献目录中也出现了多篇英文文献,通过混合式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查找、解读文献的能力。
在整个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融入医学伦理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高脂血症的成果点评时,教师介绍了医学伦理的相关原则和一些具体应用。在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汇报中,学生提及了如何积极地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如何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新生儿筛查的汇报中,学生就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的预防、筛查过程中如何进行心理治疗、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反馈评价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式学习中的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平台测试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其他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部分,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表现。积极的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一个正反馈的促进作用。
将实施混合式学习的2015和2016年级检验本科的学生临床生化理论和实验成绩与未实施混合式学习的2014年级检验本科进行比较。
实施混合式学习的2015、2016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理论和实验成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014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理论和实验成绩分别与2015、2016年级检验本科的临床生化理论和实验成绩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2016、2015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成绩比较(,分)
表1 2016、2015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成绩比较(,分)
?
表2 2015、2014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成绩比较(,分)
表2 2015、2014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成绩比较(,分)
?
表3 2016、2014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成绩比较(,分)
表3 2016、2014年级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成绩比较(,分)
?
在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还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一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是关于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是关于大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态度。前一份调查问卷发放107份,回收99份,回收率92.5%。后一份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94.2%。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网络教育平台普遍持欢迎态度,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引进网络教学,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但同时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够对网络教育平台多加介绍,这说明学生对之总体了解有限。学生在调查中肯定了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如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复观看、查缺补漏,方便快捷、不受限制,资源共享、自主学习等。但也指出了其很多的不足之处,如缺乏课堂教学的仪式感、受网络条件限制、学生自控性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视力、答疑或更新不及时、信息碎片化等。
表4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从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前自学用到的主要资源还是课本(109人次选择)和网络教育平台(72人次选择);68%的学生认为课前自学阶段的教学资源已足够,但仍有32%的同学认为偏多或偏少。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在学习资源的占有和处理方面,教师还需要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80%的学生认为通过混合式学习,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长久,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88%的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效率更高。73%的学生愿意继续参加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活动。其他对混合式学习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我们也分析了其提出不同意见的原因。这些同学主要希望能够增加混合式学习的次数,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使得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进行成果展示;延长混合式学习的时间,使得成果展示后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讨论点评。
实验教学也是临床生化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平时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注意引入网络教学视频和虚拟互动仿真实验软件,使得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提高实验熟练度。
在我校参加2019年安徽省医学检验技能竞赛的练习准备期间,我们在指导参赛学生反复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的同时,组织其反复观看相关实验操作视频,并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虚拟互动仿真实验软件中进行操作训练,以增加训练时间,提升训练效果。最终,我们选择了三名选手参赛,其中2015年级二名、2016年级一名,取得了本科组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的好成绩。
在参加2019年华东六省一市检验技能大赛的练习准备期间,我们对参赛选手进行理论和实验指导时,都充分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最终我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特等奖,两名参赛同学荣获专业知识竞赛金奖,一名参赛同学荣获专业技能竞赛金奖。
以上各个数据说明了混合式学习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混合式学习,学生进一步适应了时代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临床生化的教学质量。
在检验医学专业进行专业改革以后,教学时间减少了一年,但随着新形势发展,对教学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能在学制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是摆在每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道题目。混合式学习具有以下的特点[4]:(1)部分学习活动在线进行,可以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途径、形式;(2)学习活动在教师的监督下于正式的学习场所(如教室)中进行;(3)同时结合每个人在某一门课程中上述两种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对该同学在该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做一种综合性评价。
我们所采用的混合式学习,在课前由学生以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为目标、以往所学知识为基础、网络资源为依托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围绕着每个人的成果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和进行深入地探究;课后通过习题测试、提交作业等形式进行巩固提高。这一学习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则让学生与学习产生积极地互动,依靠不断地变化和发现来探索关键的概念。在交互式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针对一些特别主题进行深入地挖掘。在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由于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点、学习效果都可以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实施混合式学习的2015、2016年级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生化理论成绩明显高于未实施混合式学习的2014年级学生。同时,实施了混合式学习的2015、2016年级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生化理论成绩差异无显著性。这一结果提示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且这种提升具有可复制性。实验技能操作也是检验专业培养效果的重要考核指标。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混合式学习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正是由于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才会对混合式学习持肯定态度,且愿意继续参加。
在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需要把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和走向。而且,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和小组讨论,能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深入地了解,会在成果展示中进行内容整合,可能涉及多个学科。以上情况就决定了混合式学习对于教师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督导。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混合式学习借助大量的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利用视听手段使得讲解内容立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教研成果,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研素养。因此,混合式学习在高等学校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5,6]。如何能够扬长避短,通过混合式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