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琳
(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态问题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政府尤为关注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保护、治理的有效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等提出有关生态的独到见解以及防治策略。人民网曾将“习式”话语解释为“质朴清新,善用隐喻”。在生态语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了多姿多彩的生态隐喻,倡导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了新时期的生态观。
“习式”话语的研究逐步成为语言学学界关注的重点,此外,隐喻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的语言手段之一,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剖析。其中以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隐喻的深层意义的居多,如许文强和柴改英(2018)考察概念隐喻如何作为话语策略构建中国政府生态观。他们发现习主席以隐喻方式阐释了生态建设中的经济观、民生观、人文观和全球观以及治理路径。于琴(2017)以《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为研究语料,以认知隐喻学为视角揭示出廉政话语深层结构。也有学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如文秋芳(2017)分析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演讲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而针对生态隐喻的研究关注的多是隐喻背后的深层含义,剖析生态隐喻功能的研究尤嫌不足。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为理论基础,以2012-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与生态的会议、考察讲话等为语料,剖析生态隐喻的概念元功能,从而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的生态观。
20世纪60年代,Halliday在伦敦学派语言学家Firth语言学思想的影响下创立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自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成为了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分别为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Halliday &Matthiessen(2014)认为概念元功能是我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它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大部分。经验功能是通过及物性系统表达的,是语言对现实的反映。它是概念元功能分析的核心分析手段。及物性系统包括许多参与角色,其中就包括参与者、过程、环境(Halliday, 1967)。过程是及物性系统分析的核心部分。
人类及自然界的活动可以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每个过程类型都有特殊的分析模式。物质过程表达的是做某件事或发生了某件事。动作者和目标是物质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心理过程蕴含思想及心理。心理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感知者和现象。关系过程包含识别和归属两种模式。归属类是参与者具有某种属性,归于某一类。识别类表达参与者之间平等关系,并且参与者之间能够互相转换。归属类的参与者是载体和属性,识别的参与者是标记和价值。行为过程表达的是行为的实施。参与者包含行动者、行为、现象和环境。言语过程的参与者是言说者、受话者和言语内容。存在过程表示某种事物的存在。存在过程中的参与者是存在物。
图1 生态隐喻的概念元功能分析模式
首先通过及物性系统分析生态隐喻的概念元功能,发现“习式”话语中生态隐喻的过程类型主要集中于关系过程、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建构生态策略。并根据概念元功能的剖析,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倡导“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生态观。根据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元功能建立本文分析模式,如上图1。
本章根据及物性系统区分生态隐喻的过程类型,分别剖析生态隐喻的概念元功能。通过对语料的研读发现主要集中在关系过程、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存在过程。
1. 关系过程建构生态策略
“习式”话语的生态隐喻中运用关系过程建构意义时,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暗含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及经济、人民之间关系的理解,隐喻式传达生态策略,从而倡导人们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习式”话语的生态语篇中,发现关系过程的建构中主要使用的是识别类。Halliday(2012)强调识别类的参与者可以互相转换,并且二者之间是平等的。举例:
(1)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分别运用隐喻“生态环境就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隐喻的建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识别类关系过程,隐含的将生态隐喻小句中的过程参与者建构为平等的关系。上述例子中,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生态系统隐喻机制,描绘生态与经济,生态与人类之间须臾难离的关系,构建生态策略。生态隐喻的概念意义。
上述例子赋予生态与经济参与者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绿色生态、环境、青山、蓝天”这一类生态相关词汇置于“标记”的位置,将“生产力、财富、”等词置于“价值”的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同样将生产力的属性赋予环境,将人类对经济发展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态环境的建设。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提出“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绿色生态与财富、优势、品牌之间的平等关系。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姿多彩、生动形象的生态隐喻阐述了生态与人类的关系。2015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特别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通过识别类关系过程,暗示环境与民生;青山与美丽;蓝天与幸福之间是平等关系。强调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保护环境就是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借助生动形象的生态隐喻,构建生态策略。赋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同样的地位,生动刻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描绘生态建设和发展策略,从而将生态策略内化为人类的认知习惯,积极主动响应生态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2. 物质过程建构生态策略
Halliday(2012)认为物质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它表达的是某一实体“做”某事。这种实施的过程或策略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举例:
(1) 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2)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3)保留和恢复恰当比例的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
上述例子使用“红线”、“保卫战”、“海绵”等具有隐喻性质的词语概念化表达生态环境的实施策略。分别在耕地、大气污染、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充实有效的策略,强调了策略实施的重点以及严令禁止无效策略的实施。使用“红线是底线”,“大气污染是敌人”,“城市是海绵”等隐喻,而就小句的表达形式而言,缺失了参与者的成分,出现了隐藏的动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红线”隐喻,强调利用生态的底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强调“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使用“红线”阐释耕地的底线。倡导合理耕种土地,休耕轮作,保护土地,防止土地过度开垦。概念意义分析时,发现隐含的动作者为“我们”,过程是“严守”,目标是“耕地保护红线”。阐明了耕地保护策略,实施耕地保护红线,保护土壤,防止污染。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阐明了大气污染的具体策略。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保卫战”原指“战争”这里将“治理污染”概念化为“战争中的敌人”。表明了我们的决心,坚决“打败”大气污染。进行概念意义分析,发现隐含“动作者”“我们”,“目标”分别为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蓝天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我们在治理污染时要做到全民治理、源头治理,全民“参战”,共同打败污染这个“敌人”。借助隐喻引导人民共同参与“保卫战争”,实施源头防治。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他强调“要保留和恢复恰当比例的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借助“海绵”的隐喻性质阐述了城市生态建设策略。概念意义分析得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隐含“我们”作为动作者,“保留和恢复、建设”为物质过程,目标为“生态空间”及“海绵家园”和“海绵城市”。阐明了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纠正的问题和实施的具体策略。降低城市开发强度,注重地下建设,保留适当的生态空间。
3. 存在过程建构生态策略
Halliday(2012)强调存在过程表征的是某物的存在或发生。表示存在的事物或某事件的叫做存在者。包括人、物、抽象概念、行为或事件都可以被识解为事物。“习式”话语中的生态隐喻有一小部分也使用了存在过程,表达了生态现状或生态行为的存在,侧面描绘生态策略。
在2013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概念意义分析时看出“有”是“过程”,“存在者”是“很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的生态措施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政治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要从政治方面寻找问题和解决办法,建构了生态治理策略。
2020年习近平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报告中提到“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羚牛谷时,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感叹了羚牛谷的自然生态环境。分析可以看出,“这里”在存在过程中不表达任何含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是“存在者”。赞叹祖国生态存在着这样美好的原生态环境。暗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原始生态的的重要性,呼吁保护好原始生态环境。
4.言语过程建构生态策略
言语过程也就是“言说”的过程。除了言说者以外,还有受话者、言语内容和对象三个。言语过程表达的是信息的交流。言语内容既可以是告诉言说者信息,也可以要求受话人做某事。
习近平总书记使用隐喻表达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生产力”结合言语过程强调曾经表达的内容。其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时强调“我说过,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意义分析得出:“我”是言说者,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是“言语过程”,言说内容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言说内容强调曾经说过的内容。重新阐释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财富”的生态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生态隐喻在概念意义上具有建构生态策略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借助生态隐喻的建构生态策略的功能,运用隐喻机制概念化地表达生态策略。赋予生态隐喻的源域及目标域参与者的角色。根据不同的过程类型,建构生态策略。运用关系过程表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平等地位。运用物质过程,表达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禁止实施的行为。存在过程表达事物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用于赞美原始生态,隐喻性表达了保护原始生态是生态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言语过程表达言说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用于强调话语的重要性,反复强调生态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生态隐喻表达了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生态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时的重要作用,倡导绿色发展。在各项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生态策略切实惠民,符合人民的利益,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发展策略。因此,概念元功能的分析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倡导“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生态观。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元功能,对“习式”话语中的生态隐喻进行了剖析,发现生态隐喻具有建构生态策略的功能。从而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倡导“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生态观。本文促进了认知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的合作,为接下来的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建立语料库,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分别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进行深度剖析,实现更为全面且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