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莲,龙胜碧,马星桃,龙景权,王 坤,杨凤桃,龙求志
(1.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锦屏 556799; 2.贵州省锦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锦屏 556799)
贵州省锦屏县稻田养鱼历时悠久,主要推广技术模式为“绿色稻+鱼”,目前全县稻田养殖面积0.5万hm2以上,占全县稻田面积的75%;投放鱼苗主要是当地农民自然培育的本地鲤鱼品种,俗称“乖鲤”,学名为高背鲤,主要采用当地传统技术进行育苗,培育过程不投放任何饵料,培育时间长、产出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面积高产稻田养鱼的需要。为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当地农业部门多次从邻省采购鲤鱼鱼苗投放,但外地鱼苗表现出适应性差、易外逃、成活率低、产量低等问题。为满足锦屏县大面积稻田养鱼鱼苗的供应,该县建立了大型鱼苗培育场,采用当地鱼苗孵化技术对本地鲤鱼品种进行人工孵化培育,在鱼苗培育过程中投放专用饲料喂养,鱼苗产出量大,缓解了本地鱼苗供应问题。探明饲料喂养鱼苗和当地自然放养鱼苗在水稻大田自然养殖中的生长及产量差异,2019—2020年进行2种不同培育方式鱼苗的稻田养殖试验,以期为锦屏县发展稻田养鱼产业,促进“稻+N”技术推广提供依据。
饲料喂养鱼苗,来源于锦屏县螺丝天稻香鱼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7月在专门孵化池母鱼产卵时采用传统技术孵化成鱼种,然后逐级转入大型养殖池投放专用饲料培育,至2020年春季培育成商品鱼苗。当地自然放养鱼苗,来源于锦屏县亮司稻花香养鱼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4月在自制孵化池采用传统技术孵化成鱼种,5月投放于栽秧稻田,当年9月初水稻基本成熟时开田放水捉鱼形成鱼苗,然后再投放到备用泡冬田放养,于2020年春季形成商品鱼苗,期间完全自然放养,不投放任何鱼饲料。
试验地点位于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亮司大坝,海拔400 m,年均气温16.6℃,年均积温6 060℃,年平均降雨量1 331.4 mm,年均日照时数1 141.1 h。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坝区,大坝连片面积386 hm2,土壤肥力中上等。试验田长方形,面积1 767 m2,主季栽培水稻,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以稻-油(菜、绿肥)为主。
试验田面积1 767 m2,用细密网格栏并用木桩固定隔开成4个养殖区,设置2个处理2次重复。处理1:投放当地自然放养鱼苗,2次重复共计面积907 m2;处理2:投放专用饲料喂养鱼苗,2次重复共计面积860 m2。投放鱼苗10 kg/667m2,鱼苗投入大田后结合水稻生产自然放养,不投喂任何饵料。
试验稻田2020年6月3日移栽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密度7 800穴/667m2,按照当地习惯进行施肥和管理。2020年6月4日统一投放鱼苗,9月20日水稻八成熟时开田放水各区收鱼测产,10月3日水稻收割测产。主要调查单尾鱼重、单位面积鱼产量、增重率、成活率、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等。
从表1看出,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产量为36.7 kg,平均单产27.0 kg/667m2,增重率达170%,鱼苗成活率达95.4%。饲料喂养鱼苗稻田养殖的产量为20.6 kg,平均单产16.0 kg/667m2,增长率为60%,鱼苗成活率为84.2%。与饲料喂养鱼苗稻田养殖比,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平均单产增重11.0 kg/667m2,平均单尾重增加29.2 g,增重率增加110百分点,成活率增加11.2百分点,增长效果十分明显。
表1 不同处理鱼苗的养殖效果
根据当地当年稻田养鱼生产实际计算,自然放养鱼苗50元/kg、饲料喂养鱼苗38元/kg,出售商品鱼50元/kg,水稻生产667 m2投入种子100元、肥料140元、机耕180元、机收160元,饲料喂养鱼苗稻田养殖的水稻产量为572 kg/667m2,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水稻产量为566 kg/667m2。从表2看出,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总投入、总产出、纯收入、产投比分别为1 330元/667m2、2 723元/667m2、1 393元/667m2和2.05,比饲料喂养鱼苗的分别增加120元/667m2、550元/667m2、445元/667m2和0.27。表明,自然放养鱼苗稻田养殖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饲料喂养鱼苗稻田养殖。
表2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当地鲤鱼品种通过人工饲料喂养培育的鱼苗放入大田后,其生长和成活率明显低于自然放养培育的鱼苗,投入产出效益较低,且在实际推广中不受养殖农户欢迎。因为,通过人工饲养的本地鲤鱼种,由于在培育过程中完全依靠投喂饵料生长,鱼苗放入大田后其适应性和自食其力的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产量较低。
人工喂养鱼苗虽然部分解决了当地大面积稻田养殖鱼苗紧缺的问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鱼苗生长和养殖经济效益的问题。为发展壮大当地稻田养鱼产业,有待省、州、县水产部门专家和当地鱼苗培育场在鱼苗培育喂养方式、适应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以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