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延安市马铃薯间作玉米在不同行比模式下效益分析

2021-04-27 02:58郑太波党菲菲杜红梅王春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作土壤水分间作

李 媛,郑太波,党菲菲,杜红梅,王春霞,宋 云

(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 200 m左右,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日照2 300~2 700 h),年均无霜期170 d,年平均气温7.7~10.6℃,年降水500 mm,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1]。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延安地区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高秆与矮秆、深根与浅根相结合的原理,设置马铃薯玉米间作,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2],同时提高复种指数。马铃薯玉米间作合理分配了土壤水分,避开了马铃薯和玉米需水高峰期, 对作物叶绿素、光合作用、作物水分特征以及生物量和产量均有提高[3]。同时,马铃薯/玉米套作有效降低了马铃薯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了玉米的光合速率[4]。

在降雨量不足时,马铃薯/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能提高田间湿度,可以在降温时达到土壤增温、保温与双向动态调控的效果,对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效应,还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消耗量,且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从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地位于甘泉县高哨村雷村川地,地处东经109°24',北纬36°38',海拔高度1 005.5 m,土质为黄绵土,地势平坦,肥力较差,前茬作物为西瓜,春季结合旋耕每667 m2施二铵20 kg,硫酸钾20 kg,尿素10 kg;结合中耕667 m2追尿素5 kg,二铵10 kg,硫酸钾10 kg。

1.2 供试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玉米品种为糯玉米京糯8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置六种马铃薯/玉米行比模式,分别为马铃薯:玉米1∶1、2∶2、2∶1、1∶2、4∶2、2∶4,每种模式重复4次,其中马铃薯与马铃薯株距为50 cm,玉米与玉米株距为40 cm,马铃薯与玉米株距为35 cm。

1.4 试验管理

马铃薯于2018年5月12日切块播种,采用人工开沟点播,玉米采用玉米播种机进行点播,生育期间中耕除草三次,追肥1次,马铃薯防病、防虫3次,8月20日收获马铃薯,10月11日收获玉米。

2 田间记录

2.1 生育期

表1 不同行比模式下马铃薯、玉米生育期 (月·日)

2.2 生物综合性状

表2 马铃薯综合性状

表3 玉米综合性状

2.3 不同行比模式下马铃薯、玉米出苗率

表4 不同行比模式下马铃薯、玉米出苗率

3 产量、产值分析

表5 不同行比模式下马铃薯、玉米单行产量

表6 不同行比模式下马铃薯玉米产值

4 结果与分析

不同行比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均高于玉米单作对照,马铃薯产量均低于单作马铃薯;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看,马铃薯间作玉米主要是通过增加玉米产量提升整体效益。

马铃薯、玉米株型高矮不一,相比于玉米单作,马铃薯/玉米间作增加了玉米的通风同时降低了玉米的遮光问题,增加了其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对于马铃薯来讲,玉米对其造成一定的遮光问题,因此,间作模式下马铃薯产量相比于单作马铃薯产量是有所下降的。

猜你喜欢
单作土壤水分间作
高粱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土壤水分影响的预测
苜蓿、绿豆与玉米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北京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