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坚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以“五查五看”为抓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持续提升。
一查党组织组建情况,看党组织覆盖率是否达标。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推动“两个覆盖”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采取“单独“或“联合组建”的方式,灵活组建党组织1309个,持续推进“两个覆盖”工作。
二查党建指导员履职情况,看党的工作覆盖是否有效。出台《黔南州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管理办法(试行)》,选派1600 余名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建指导员至少每半月到点指导1次。
三查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看党员发展计划是否落实。加大党员队伍发展力度,全年发展非公企业法人单位党员111名、社会组织党员466 名,确保党员发展计划按期完成。抓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州县两级分级分类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2020年共轮训4796人次,实现100%覆盖。
四查新兴领域党建延伸情况,看党组织隶属关系是否理顺。以社区网格为单元,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社区干部对园区企业、商圈市场、商务楼宇情况进行摸底,按照理顺行业管理机制、属地管理机制、社会组织管理机制“三个理顺”要求,分类落实“行业党建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民政兜底责任”,并将各领域党建工作纳入相应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考核。
五查社会组织年检登记情况,看党建是否入章。按照“年度登记、党建同检”工作原则,重点围绕全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业务开展等情况进行检查。建立以“章程制定同步、登记管理同步、年检年报同步、组织评估同步”为主要内容的“四同步”工作机制,把党建工作纳入注册登记前置程序、纳入年检年报内容、纳入等级评估考核范围,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实现全覆盖。
黄山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探索“党建+行业”模式,把抓党建与抓业务结合起来,推进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符合实际的行业党建亮点品牌。
健全管理体系,构建“红色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管党建”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抓行业党建工作的职责,签订行业党建攻坚项目,将行业党建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安排14 名区委非公工委委员直接联系26 个行业系统重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逐步构建立体化行业党建管理网络。
扩大组织覆盖,筑强“红色堡垒”。组建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旅游行业党委、绿色食品行业党委、“小个专”综合党委等行业党组织,推动各行业有党员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全部组建党组织,落实“三个同步”要求,建立行业(综合)党委“年度计划、季度例会、月报进度”等机制,广泛开展党员“五亮”活动,业务到哪,党建就跟进到哪。
凝聚行业人才,释放“红色红利”。在行业系统内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征集,打造科创先锋团队、红领徽匠工作室,组织各行业优秀企业党组织书记开展“红领论坛”6次,举办行业系统技能比拼等活动11 次,凝聚企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组织21 个涉企单位开展“红领助企”,围绕行业发展难题进行结对帮扶,2020年共走访企业320 户次、解决问题近百个,持续推进业务与党建工作融合发展。
打造行业亮点,培育“红色先锋”。在行业系统内积极开展“一带一区”创建活动,成功打造我区茶产业、制造业、旅游业、社会组织、“小个专”等5条行业党建示范带,有效培树了祥龙集团、猴坑公司、鼎瑞新等一批行业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行业党建整体水平。
近年来,南昌市聚焦“三化六好”,大抓基层党建,着力强基础、补短板,理思路、抓创新,强功能、激活力,扎实推进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基本要求,夯实党建基础“基准线”。按照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严格落实组织、队伍、阵地、活动、制度、保障等六个基本要求,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两个覆盖”攻坚提升,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9.66%、98.63%。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要求,高标准打造了3980 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同时,推动全市2000余个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两新组织开放共享。多渠道选派党组织书记,全面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党务工作者职务变动报告制度,各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058名。
聚焦因地制宜,绘制党建提升“精准线”。根据不同类型的两新组织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针对“小个专”不同特点,采取专业市场“区域式”、商务楼宇“统领式”、行业协会“归口式”、镇街(村、社区)“兜底式”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针对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将党建工作与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社会担当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小微企业,重点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聚焦企业发展重点和经营难点,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针对联合党支部,重点抓好组织孵化和党员教育管理,2020 年从联合党支部孵化成立163 个党支部。针对社会组织,重点抓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新增7 个行业综合党委统筹行业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聚焦功能发挥,筑牢党建活力“生命线”。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推动党的建设、企业发展、服务社会“多轨并行”。在非公企业,扎实开展“四融入”行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人才选育、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全过程,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在社会组织,结合行业特点,开展“进村社、进企业、进网络,送文明、送服务、送温暖”的“三进三送”活动,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社会服务、奉献社会力量。
为了让流动党员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有作为,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乐亭县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推行“1+2+3”工作法,让流动党员在园区安“心”又安“家”。
“1”即建好一项机制。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流动党员动态排查机制,与园区党工委及辖内骨干企业共同组成排查小组,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和“党员亮身份”活动,对园区企业进行“地毯式”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了343 名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今年年初,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易安德、浩昌杰、东日康港等企业相继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将80 名流动党员及时编入流动党支部管理,其余263 名分别编入务工企业党组织,自此,找到“家”的流动党员无特殊情况都能正常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实现了工作地和居住地对流动党员的双重管理。
“2”即健全两套档案。建立排查档案,通过“拉网式”排查,精准掌握园区流动党员的人数、结构、分布、思想状况,并按流入时间、流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建立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建立联系档案,对凡是有流动党员的党支部,明确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担任联络员,每人联系1至3名流动党员,负责与流动党员进行日常联络和沟通,协助党组织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并将情况整理归档,此外,园区建有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适时连线沟通交流,通过线上线下“两手抓”,有效破解流动党员联系教育难题。
“3”即落实三类服务。咨询服务,乐亭县委组织部、园区均设立了咨询服务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及时为流动党员答疑释惑、提供帮助。关爱服务,推行“一年一会”“一节一问候”活动制度,每年,园区都会召开一次流动党员代表座谈会,互相交心谈心,力争达到交流思想、沟通工作、增进理解、激发活力、增强合力的目的;每逢重大节日,园区都会派专人去流动党员集中的企业慰问,送去组织的问候和关怀。激励服务,园区筛选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的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示范岗31个,其中14名已被优先晋升班组长和中层管理人员,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学榜样,有效激发了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长沙县委两新工委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党组织+商圈+驻地单位+街道”的区域化非公企业党建模式,力求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区域化非公党建温度助燃企业发展热度。
组建区域党建联盟,破解资源“整合难”。依据产业特点、企业分布等情况,探索构建“一核、多元、全兜”架构,将城区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居民、商户、企业、高校凝聚起来,通过组建微信交流群、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开展共建活动、红色沙龙、红色课堂等形式,引导联盟成员单位加强合作,凝聚合力,定期共商共议生产经营难点问题,推动非公党建由“单兵作战”到“抱团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非公党建联盟23个,召开线上线下联席会议102余场次。
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破解阵地“建设难”。通过县、街道两级配套,县级层面先后投入240万元,高标准建设6个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在前期建设基础上,打破单一党建服务模式,由商圈综合党委牵头,建立需求、资源和服务3张清单,破解企业发展难点。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积极推动政府职能下沉,使商圈内的企业足不出楼宇就能享受自助打印证明证件、招工用工信息发布、法律援助等8大类29项便民服务。同时,针对楼宇商圈覆盖非公企业千余家的特点,积极提供系列“安商、稳商、助商”服务活动,有力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探索开放式组织生活,破解作用“发挥难”。每月公开“招标”主题,将活动主题征集、项目选择和参加对象等全程开放,由党员提前在手机上“点单”,党组织后期根据需求“接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让党员作用发挥“活起来”。推行“党支部轮值制”,每月召开1 次轮值会议,每次会前确定1个主题,由轮值支部书记组织活动策划和实施,轮值制度把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的党支部整合在一起共同组织开展活动,让主题党日活动“实起来”。
党建阵地建设是两新党建的基础工程。三门县建起两新双强党建示范带2条,五星级区域型、示范型党群服务中心13家,三星级以上规范化党员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70%。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点。
制定建的规划,画好梯次推进“施工图”。坚持重规划抓规范,推进“三化”统筹,构造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开展“星级争创、双强争先”活动,制定5 个子规划,分期分批推进,对标对表争创。出台规范化党员活动场所“十有”和示范型党群服务中心“6+N”考评验收清单,确保“标配”落地。推行“一企一方案、一企一品牌”,“三变党建”“三门印文化创业共享平台”“元创红色智创空间”等8 家党群服务中心,既有相同党味,又有不同风味。
压实管的责任,打好提档升级“整体战”。坚持重常态抓长效,推进“三力”齐升,营造落实有力、动能强劲的工作氛围。结合“三服务”,对有创建任务的两新党组织建立一名县领导、一名乡镇或部门联系领导、一名党建指导员、一名驻企干部的包抓团队,任务不完成团队不撤离。通过以奖代补方法,激发两新组织推进阵地创建的积极性,近三年来,各级党费、财政补助、企业自筹共1040万元。开展“一月一主题、一季一推进”活动,把两新组织党建阵地纳入党建巡查内容,对检查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列入党建述职和考核内容,倒逼责任落实。
健全用的机制,搭好党群服务“综合体”。坚持重作用抓作为,推进“三性”融合,打造功能多样、综合集成的红色阵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性体检、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常态开展“红领英才论坛”、主题读书会、工前半小时等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党员职工的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以党建阵地为平台,发动部门站所建立专业服务队进中心进企业开展惠企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组建“导师帮带团”“技术攻坚组”“红色代办员”等队伍进企业进网格开展“三亮三比”“党员带头”活动。发挥“一地多用”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在有条件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多媒体大厅、各类工作室等功能区,定期开展人才交流、科研攻关和职工群众文体活动,实现阵地共建共管共用。
丽水市莲都区制定实施《莲都区“红色物业”工作标准(试行)》,全面推进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走实服务群众每一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扣“凝聚力”,筑牢“红色物业”根基。构建起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街道党工委统管,区住建局党组联系指导,社区党委和物业服务行业党委直管,物业企业、业委会等多级联动、合力推进“红色物业”工作体系。建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委,统筹推进全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建工作。加强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建共建,吸纳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成员,要求新增、换届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一般不低于50%。目前,市区现有65个业主委员会中,业委会主任为党员的有30个,委员中党员比例超过50%的有19个。
紧扣“创新力”,融入“美丽小区”建设。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创新党建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群互动活动,促进服务质量和企业发展“双提升”。如鑫汇物业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入小区居民家中开展义诊、修理、咨询、清洁等服务,公司承接物业项目由原来的5个上升至50多个。探索建立社区、小区物业管理处、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党员共同参与的“红色议事厅”协调机制,对涉及居民利益的事项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对小区间的公益性事务和矛盾纠纷,召集相关当事人协商解决。如天宁社区的绿洲花苑小区制定《绿洲花苑车辆管理办法》,除每栋楼之间预留2~3 个限时停车位外,其余地上车位由每户业主进行一年一次抽签,解决了小区停车难、停车乱难题。
紧扣“服务力”,强化“红色物业”保障。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代表,到嘉兴、永康等地学习“红色物业”党建工作,提升物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与素质。依托小区物业服务中心资源,对照“六有”标准,打造了物业服务行业党委、中梁物业等党群服务中心,增强小区红色氛围。年底开展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考核,每年评选一批“红色物业”企业典型和示范小区,并将结果作为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奖惩、评优评先、信用评价及物业服务招投标的依据。去年以来,7个小区物业招投标项目中,有5 个设置了物业党建的加分条款,进一步树立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的导向。
商务楼宇是企业人才的集聚区,是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为进一步推动楼宇经济发展,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以楼宇党建“四化”同行模式,推动企业“党建强、发展强”。
强化党建引领,助推楼宇经济发展。发挥街道党工委主体作用,为商务楼宇注入“红色引擎”,打造共同参与、互相融合、开放共享的楼宇党建新格局。采用单建、联建、统建的形式,加强辖区50幢楼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围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加大资源有效对接力度;调动楼宇业主、入驻企业、物业、属地社区等多方力量,加强治理协同。
固化协作平台,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注重推动资源整合利用,搭建“软硬”协作平台,打破楼宇间的“孤岛效应”。联合临平新城组建街道级的楼宇党群服务驿站,形成“一站六片多点”的服务体系,会同楼宇企业建立5家楼宇党群服务驿站;打造红色联盟,在联盟内部共享阵地资源,组织生活互动,政策咨询、品牌培育等活动;邀请营收过亿元的企业召开“大咖分享会”,打造创业沙龙,搭建起企业、人才深度学习的平台。
优化组团联楼,打造三级联动体系。按照“一楼宇一组团”方式,在楼宇层面,安排一位组团联楼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并在楼宇企业党员员工中挑选一人兼任党建联络员;在街道层面,由党建办与区域发展办牵头,建立“一专多能”的“组团联楼”队伍;在全区层面,一方面定期反馈需区级部门化解的企业和人才所求,另一方面将区直单位工作人员纳入组团之中,一同赴楼宇“坐诊”。
深化数字赋能,促进楼宇提质增效。围绕“智治协同”的工作理念,着力加强数字化改造力度。打造“楼宇数字云图”,实时显示楼宇重要指标,引入“红黄绿”评估预警机制;每月召开研判例会,立体化分析,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智能化改造,设置数字驾驶舱“智安楼宇”模块,将矛盾纠纷和企业风险化解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