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耕
病例1:患者,女性,64岁,2016年4月曾行宫颈癌根治术,病理检查:鳞癌(2级),局限于宫颈内,侵及深层达7 mm,切缘及盆腔淋巴结(27枚)均未见癌累及,术后未治疗。2019年1月出现右侧腰背部酸胀,腹、盆腔MRI:右侧肾盂积水,输尿管下段盆腔右侧肿块。此后至2019年9月行奈达铂(第1~2天)60 mg+替吉奥(第1~14天,一天2次)40 mg,化疗6周期,并针对盆腔肿块行放疗治疗,DT 50 Gy/25f,评效部分缓解。2020年2月25日复查CT:宫颈癌病灶稳定,肝脏新发多个转移灶。2月27日行紫杉醇(第1、8天)120 mg+卡铂(第2天)500 mg,化疗1周期,出现IV°中性粒细胞减少,对症处理后缓解。2020年3月29日、4月18日分别行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治疗2周期,4月25日出现Ⅰ级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未处理。2020年6月19日复查CT:肝脏病灶明显缩小;6月22日、8月7日分别行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治疗2周期,9月13日复查CT:肝脏病灶稳定(图1),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仍为Ⅰ级。
图1 肝脏CT(箭头示肝脏病灶位置)
病例2:患者,女性,36岁,2018年10月因阴道不规则流血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低分化鳞癌。PET-CT检查:宫颈癌,左侧膈肌脚后、腹膜后、双侧髂血管旁、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介入治疗止血并顺铂(第1~3天)30 mg +替吉奥(第1~14天,一天2次)60 mg,化疗5个周期,评效部分缓解。2019年7月CT检查:宫颈肿瘤病灶进展。行盆腔大野外照射,DT 50 Gy/25f,后装照射600 cGy×5次,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第1、8天)200 mg+雷替曲塞(第1天)4 mg,化疗2周期。2019年10月26日复查CT:宫颈及腹盆腔淋巴结病灶缩小,肝脏多发转移;10月30日、11月29日分别行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治疗2周期,11月20日出现Ⅱ级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破溃时局部云南白药止血。2020年1月3日复查CT:宫颈病灶稍缩小,腹、盆腔淋巴结较前相仿,肝脏病灶明显缩小;1月8日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治疗1周期,后因新冠肺炎疫情来院不便而中断治疗。2020年5月24日复查CT:病灶稳定;5月25日、7月11日分别行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治疗2周期。2020年8月25日复查CT:病灶稳定(图2),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仍为Ⅱ级。
图2 肝脏CT(箭头示肝脏病灶位置)
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或放疗而治愈;发生远处转移者则不可治愈,多以姑息性化疗或放疗为主,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铂类、氟尿嘧啶类及紫杉类,客观有效率一般为10%~20%,且缓解持续时间短,联合抗血管生成类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疗效,但Ⅳ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到20%。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获得了明显的进展,基于KEYNOTE-158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perbrolizumab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难治性宫颈癌,该研究的客观有效率为14.3%,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尚未获得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宫颈癌的研究尚少,本组2例患者在二线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仍能取得3个月和8个月的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至少为6个月和10个月,疗效理想。病例2患者在因疫情中断治疗4个月的情况下仍保持有效,也反映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优势。2例患者均未检测肿瘤组织的PD-L1,但有文献报道宫颈鳞癌中PD-L1的表达率为50%~80%,如PD-L1可做为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预测指标,则多数宫颈癌患者有可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从经济角度考虑也可直接尝试用药,且卡瑞利珠单抗目前获批的适应证均不要求检测PD-L1。但PD-L1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可能反而提示其无法准确地筛选出治疗有效者,还需研究其他疗效预测指标,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或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等。
相比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是卡瑞利珠单抗特有的不良反应,有可能预测治疗有效。本研究仅为个案报道,虽2例治疗有效者都发生此副反应,但无法判断其是否可作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预测指标。与文献报道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有“自限性”不同,本组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始终存在,均已超过半年。
宫颈癌常见盆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相对少见,但预后明显差于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期约3~10个月,对其他实体瘤而言,发生肝转移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本组病例的肝脏病灶均接近完全缓解,明显优于二线之后的化疗,后续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评估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