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摘要:分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保障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分层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效果也千差万别,不同学科分层教学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的方法主要有问题分层探究、知识分层教学和作业分层设计等,这些方法有对于数学科目的优化与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分层作业设计入手分析和探究了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提升数学课程质量的方法,希望对小学数学的长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育;小学数学;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设计的针对点在于知识巩固,学习数学的难点是理解数学思想和掌握数学思维。在传统教学体制下,作业的设计十分固定,主要以课后练习题和课外练习题为主,学生通过反复地做题对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机械化的记忆。由于作业的形式较为大众化,所以教学效果较为有限。分层作业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作业形式大众化导致的学生能力提升速度慢的问题。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的作业设计形式,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科学设计作业内容
分层作业的设计并不能盲目进行,一是要结合学生学情,二是结合教学目标。学生表现主要反映其学习效果,表现良好证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牢固,相反意味着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分析表现的方法有许多,第一种方法是课堂提问,特点是重点知识讲解环节,结合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理解情况;第二种是课堂练习,突出点是练习结果直接反映出学生理解情况;第三种是作业反馈,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学习情况。在掌握学习具体表现后,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则有了可靠的依据,按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为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设计作业,通过分层作业强化与巩固学生记忆。
例如,在《混合运算》一课,了解学生对混合运算法则掌握程度可以进行当堂测试,比如题目为(12-2×5+4)÷2-1=1/5?错误计算的方式有先计算12-2或+4,学生出现错误必有其出错的原因,了解这种原因可以帮助其改正错误,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可以为存在这类问题的学生多设计同类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直接计算括号外面的2-4,然后计算括号内获得6÷1的算式,这种结果显然错误,那么则需要强化学生对存在括号算式的计算。通过这种方法设计数学作业,围绕学生学习缺点为其提供针对性强的训练内容,对于改正学生学习错误发挥了积极租用。
二、合理区分重点难点,提升作业的针对性
设计作业要区分重点难点,确保作业的作用得到体系。首先,按照课程大纲对知识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围绕该部分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作业;其次,围绕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作业,作业结构由简单的基础知识过渡到复杂的难点内容,逐步激发学习学习潜力;第三,结合学生常见错误设计作业,将常见的错误整合到作业中。作业的重点和难点得到合理划分后,结合学生能力差异设计作业,将作业分成几个主要层次,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需要学生认识分数的书写形式和分数的意义,设计作业时侧重点也落在这两项内容上。比如,其表达的含义是将一个数分为5份,由于得出的结果为0.2,无法用整数表示,所以采取了分数表示,其也是1÷5的一种简洁的表示方法。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可以设计分数和除法的转化作业,让学生多多进行练习,如果学生对于分数的含義理解不够深入,可以为设计几组分数,让学生将分数表达的意思书写出来,帮助其强化分数知识。
三、合理设计作业结构,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一般而言作业结构都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简单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思考状态,复杂问题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的方法。设计分层作业并不例外,同样要保障作业结构的有序性,让学生在由易至难的思考过程中完成作业。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减少基础类知识的融入,湿度增加中等难度的串联性问题的融入,在思考这类问题时,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吃力,也不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合理的作业结构能够将分层作业的价值体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设计作业可以从图形的结构特点和图形的关系出发,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角为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图形,结合图形的结构特点很容易辨认,但是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因为二者结构相同。此时可以从图形关系出发,正方形的另一个条件是四边相等,也就说正方形实质上是特殊的长方形。设计作业就可以从图形结构特点和关系出发,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准确辨认。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分层作业理念的引入对于针对性教学模式构建十分重要。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从作业结构、内容和难易程度入手,结合学生学情科学设计作业,通过分层作业的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
参考文献:
[1]陈梅.分层设计活动,创新开展高中英语语篇教学[N].科学导报,2021-10-29(B03).
[2]刘明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