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爆竹炸鱼
摘 要:2021年2月14日,两名男子为了解馋在湖南省邵阳市丹口镇太平村将爆竹点燃丢入河道炸出了6条小鱼。事后,县森林公安局对他们依法采取了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消息一出,引发关注和热议。
“炸死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是一堂法治课
“用爆竹炸死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是一堂法治课。
这堂课,是给公众上的。两男子的行为属于在禁渔区通过禁止方法捕捞,追诉并无不当。尽管细节上还有可商榷之处,但大体上,这一说法没有太大的硬伤。作为公众,要从中悟出点什么,干什么事情都要“法”字当先,不能因为过去一直这么干,现在也可以这么干,或者大家这么干,我也可以这么干。
这堂课,也是给执法者上的。执法,既要维护正义,也要呵护善良。公众为何对“用爆竹炸死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有那么多不同看法,很大原因就在于当地有机械执法之嫌。正如有律师指出,炸死6条小鱼,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和影响有限,未达到《刑法》所规定的严重程度。以犯罪论处,未免有点小题大做。所以说,执法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要在法理与人情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不要过于机械、片面。
“爆竹炸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并不冤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确规定,使用炸药炸鱼、电棒炸鱼等方式都是明令禁止的。无论采取何种工具炸鱼,炸了多少条鱼,都是违法犯罪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但反思本案,有一点需要追问,那就是相关部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还很不够。本案中的两名使用爆竹炸鱼者,可能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之法律意识淡薄,总以为使用爆竹炸几条小鱼犯不了什么“大罪”,从而无知而为。笔者想,如果相关部门能经常性地大力开展炸鱼、电鱼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讲明违法后果,或许类似“爆竹炸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的案例就不会发生。
但愿通过这一案例,既能警示更多的公民遵守相關法律法规,切莫知法犯法,拿法律当儿戏,而让自己身陷囹圄,摊上“牢狱之灾”,又提醒相关法律部门切莫忘了以案“普法”,以案“释法”,避免类似案例再次重演。
炸死6条小鱼被取保候审,执法不应用力过猛
6条被炸死的小鱼,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充其量是晒成小鱼干喂猫。如此轻微的不法行为,警方却对两名涉事男子采取取保候审这样的刑事强制措施,不能不让人质疑有些用力过猛。
民法专家王利民曾说过,民法要扩张,刑法要谦抑。所谓刑法的谦抑指的就是必要性原则,即用最少量的刑罚取得最大的刑罚效果。因为刑罚不是目的,约束从而减少犯罪才是目的,两者并不是正向关系。用力过猛,不仅不利于减少违法行为,反而会让人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行为无法合理预期,这同时也消解了法律存在的意义。
非法捕捞屡禁不止,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让人头痛,当地政府试图以“重典”治之,有杀鸡儆猴的意思,恐怕也是不得己而为之。这未必不可以被理解,但不能被认同,因为再良好的初衷,也不能凌架于法律之上。
6条小鱼,或许又是一个“你以为”
无论是爆竹还是6条小鱼,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极其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由此而导致“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但许多事情,我们都不能只是盯着结果,因此,无论是通报还是报道,断章取义的做法,都应予以杜绝。
以炸鱼为例,6条小鱼只是炸鱼者的最终“收获”。那么,他们是在什么水域炸鱼、他们有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要素,如果避而不谈,必然引起误会。“爆竹”也是如此。正如一些较为理性的网友所分析的那样,当爆竹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危害也必然超出我们的想象。
相应平台更应本着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摒弃“标题党”的作派。作为普通网民,面对这样的新闻,我们也应保持足够的冷静。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许多事情呈现的表象,与其包含的复杂内容,往往大相径庭。一味起哄或者动不动就义愤填膺,除了于事无补,有时也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微言微语
@恰饭不喽:定性为非法捕捞确实有点小题大作,在农村春节期间谁家不放几个炮仗?男孩子都贪玩,点燃炮仗往水里扔,恰巧炸死了几条倒霉的小鱼。这种事情相信大部分农村孩子都干过!批评教育就行了,没必要上纲上线!
@近朱者赤357:违法必究!只要触犯法律则必须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哪怕只是一条鱼!俗语说:不以恶小而为之!
@浪子老火:支持警方严正执法。这个罪应该以行为定罪,不应该以后果轻重定罪。因为水不能压缩,你看到的只是几条小鱼,但事实上可能有更多的鱼或不起眼的鱼苗被炸死了,炸鱼、电鱼和过密的鱼网都会严重破坏鱼类生态。
@空手套:执法也要有人情味,不能一刀切。有些情况,批评教育也不失为一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