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生态环境局
环评和排污许可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处于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交织点。佛山坚持以问题导向、改革创新、依法审批、防范风险为原则,以点带面深入推进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制联动改革。
坚持以服务改革、聚焦应用为目标,高标准编制“三线一单”
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佛山经过早期无序、粗放式发展,村级工业园量大面广、产业布局分散,生产生活空间犬牙交错、边界模糊,局部排放强度高、生态屏障功能脆弱,是制约佛山市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自国家、省部署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以来,佛山市坚持将“三线一单”作为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开发建设、服务审批改革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来谋划推动。一是多级联动、市、区、镇、村逐层细化。在完成上报省的“三线一单”版本基础上,佛山市自我加压同步编制市级细化版本,重点以市控、区控河流水质全面改善为目标,将52个省级水环境控制单元进一步细化形成81个市级水环境控制单元。同时,引导工业企业数量多、经济总量大的南海区、顺德区在市级的基础上细化到村级工业园一级。二是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创设管控分类。将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环境质量现状及目标设定与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开发建设布局相匹配,将工业用地面积占比大于30%的控制单元细分为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将工业用地面积占比大于25%但小于30%的控制单元和主要工业园所在控制单元创设划分为工业—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三是夯实环境准入清单,服务环评改革。将管控要求与环境质量改善挂钩,聚焦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以及村级工业园区,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要求5个维度制定共性和差异化环境准入清单成果,列明综合管控分区准入清单成果共计94项,差异化要素管控分区准入清单成果共计766项。将各单元的环境质量目标、现状、污染排放量相衔接,水质超标控制单元所在镇街需组织编制、系统实施、向社会公开重点水污染物减排计划,削减排污总量,服务新、扩建项目。
坚持以守住底线、提升效能为导向,深化实施环评审批改革
佛山每年环评审批量约在8000个左右,其中98%是报告表项目。这些报告表项目多数是污染排放较小、环境风险较低的改、扩建项目。为降低环评编制成本、提高审批效能,佛山市于2019年6月出台环评改革方案,并于同年11月出台配套细则。2020年5月,根据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省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意见,佛山出台对各类改革情形“并集”执行的落实意见。一是强化区域规划环评引领,划框子、定规则、守底线。重点聚焦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以及村级工业园区,按照“三线一单”要求编制区域或规划环评,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环境管控体系,明确环境准入清单,为环评改革奠定基础。二是实行区域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降等级、减内容、简流程。制定负面清单,对高污染排放、高环境风险的行业不降级、不简化。全市统一规范审批流程、全程留痕,对负面清单外、符合改革区域环评结论的其他建设项目,原要求编制报告书的,降级为编制报告表。原要求编制报告表的,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简化环评内容,重点对项目与区域环评结论的相符性、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环境管理等进行评价。对满足条件的“标准地”和“带项目方案”出让土地项目,企业提交承诺后直接作出审批决定。三是建立年度评估与监测制度,防风险、促共享、降成本。要求各级政府定期对改革区域进行总结评估,确保改革有序开展。改革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与区域环评共享基础资料,可直接引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改革区域管理机构共同建立环评公共数据库,每年对管控单元、改革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公开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排放信息等,为项目环评提供共享资料。四是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动,为试行“两证合一”创造条件。在现有用地范围内变动但不新增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加重环境影响和风险的改建项目,可通过变更排污许可证予以确认。对满足上述条件的扩建项目,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并与排污许可证变更同时受理、同步审查、并联作出审批。五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保障改革实施成效。配套出台事中事后监管方案,对审批制、告知承诺制、排污许可确认制等提出了差别化的监督执法要求和频次要求,告知承诺制、排污许可确认制项目事后6个月内100%现场检查并同步开展环评专项检查。截至目前,佛山市高明区全域和顺德区3个产业园区已实施改革,对33個项目降级管理、75个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14个改扩建项目直接通过排污许可证确认。此外,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高新区等5个区域完成区域(规划)环评,即将实施改革。禅城区全域、三水区部分镇街正在细化“三线一单”成果,计划年中启动改革,南海区、顺德区“三线一单”将结合村改同步实施改革。同时,从严整治环评市场,2020年全市共对15家环评单位、18名编制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和失信记分处理、对1名编制人员五年禁止从业,其数量位列全国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首位。另对本地两家“无实体”“不约见”“项目高产”的环评单位,在常规环评信用处罚的基础上,移交市扫黑办、税务部门联合办案,严厉打击环评“黑中介”。
坚持以夯实机制、保证质量为重心,着力推动排污许可登记全覆盖
佛山工业体量庞大、行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众多,固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是一直佛山生态环境领域的工作难点。佛山市高度重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将其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基础性工作、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破解污染源监管难题的有利契机来全面部署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核发排污许可证5068张,完成排污登记61346家。发证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已联网1111家,联网率92.6%。执行报告已上传12612份,上传率78.0%。一是强化统筹组织,夯实协同管理机制。排污许可制改革是制度体系的改革,不是单一的行政许可,要素联动、科室协同是决定排污许可制度能否实现核心制度的关键。佛山将排污许可制改革工作纳入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内容并全面统筹推进。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纵向形成市级统筹—区级落实—镇村协同推进机制,横向形成各环境管理要素紧密联系的互动会审机制,将许可证核发登记工作与大气行业治理、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排污口清理等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二是创新思维,实施驻点帮扶+互联网帮扶。成立市级帮扶组,深入基层实施驻点跟进指导,全力打通工作的堵点、难点。在疫情防控特殊形势下,全市上下活用互联网强化帮扶指导,举办了14批次排污许可云讲堂、编制20多个行业样表,实现重要内容全覆盖、重点行业全覆盖。疫情后期,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组建技术指导团队、聘请第三方人员下沉至村居(企业)现场免费提供申报和登记指导。同时,边面对面的指导,边点对点的宣传,强调政策窗口期,让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充分珍视机会、把握机遇,妥善解决历史问题。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注重提升发证质量。加强执法跟进,出台《清理整顿及证后监管专项执法行动通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20批次。常态化建立第三方技术服务机制,定期开展线上与线下抽查,制定发布执行报告与台账记录工作模板,提高证后管理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靠性。注重许可登记质量提升,“回头看”期间专项落实经费,对疑似降级的重点行业现场检查500家。后续三年每年还将对不低于33%的发证类企业、不低于5%的登记类企业开展专项抽检检查,进一步提升许可登记质量。
下一步,佛山将加快“三线一单”成果发布应用,进一步扩大环评改革试点区域,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落实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计划,加快推动“一证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