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春,陈春春,王冰倩,张幻真,江煜,陈进城,林志刚,2,陈水金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推拿一科,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3;3.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
腰推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腰姿不正、腰部受寒等因素有关, 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腰椎间盘损伤、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腰椎间盘支撑结构改变可使椎间盘膨出,继而压迫脊神经根,从而致使患者腰部疼痛、 腿部麻木, 该病患者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以及牵引理疗[1-2]。 中医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医“腰痛”“痹症”等临床症状较为相似,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为肾气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劳累过度、久病劳倦或年老体弱均可使肾精亏虚,肾精亏耗无法濡养筋骨,继而引发腰痛。 该次研究为论证比较三步七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比较该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38 例腰部牵引治疗患者以及38 例腰部牵引联合三步七法推拿治疗患者腰椎功能、腰部疼痛、肌电图相关指标以及总有效率,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该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38 例患者,实验组行腰部牵引治疗(n=38):男、女分别21 例、17 例;年龄26~73 岁,平均年龄为(43.52±1.42)岁;病位:L3~L4、L4~L5、L5~S1 分别有6 例、13 例、9 例。 对照组腰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三步七法推拿 (n=38):男、 女分别20 例、18 例; 年龄24~76 岁, 平均年龄为(43.57±1.46) 岁; 病位:L3~L4、L4~L5、L5~S1 分别有6例、11 例、11 例。 该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以及病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考我国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 ②患者在接受该次治疗前未服用治疗性药物。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②腰椎严重滑脱、局部骨折以及脊柱裂患者。 ③符合手术指征患者。
1.3.1 对照组行牵引治疗 患者于牵引床上取仰卧位,对患者腰部、髋部进行固定,而后根据患者自身耐受能力,对患者胸部、骨盆等实施对抗牵引,牵引重量应控制在体重的50%以内,单次持续牵引时间为20~30 min,隔日牵引治疗1 次,持续治疗3 次为1 个疗程。
1.3.2 实验组在牵引治疗基础上联合三步七法推拿,三步为总的治疗原则, 其中第1 步为调补肝肾、 理筋骨肉,第2 步为通调督脉、振奋阳气,第3 步为拔伸整复、滑利关节。 七法为其中按摩方法,分别为疏通肝脾肾三经、调理肝脾肾三脏、通调督脉、疏通腰腿经络、腰骶拍击法、腰椎复式间歇拔伸以及髋膝牵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取仰卧位,循肝经自大墩穴至中封穴进行推按,循脾经自隐白穴至阴陵泉穴进行推按,循肾经自然谷穴至复溜穴进行推按,每经各推拿30 次,以患者局部感到微热为宜。 ②点揉肝经期门、脾经章门、肾经京门等三经俞募穴,每穴至少按压1 min,以患者局部发热为宜。 ③点揉督脉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等穴位,每穴至少按压1 min,以患者局部发热为宜。 ④对患者腰骶部、腿部膀胱经、督脉通过指揉、弹拨等方法进行按摩,每穴均按摩3~5 次。 ⑤医师双手掌心相对反复揉搓发热,而后用掌心拍打腰骶部,持续3~5 min。⑥两名助手分别固定患者双踝与肩部, 从并反向用力牵拉,使患者机体持续30 s 处于前伸状态。同时医师抓住患者两侧髂前上棘, 助手协助患者左右摆动髂前上棘,持续30 s 后休息数分钟,重复操作7 次。 ⑦固定患者小腿、膝盖,手术被动活动膝关节,使患者膝关节被动伸直,而后逐渐将患者双下肢抬高,促使患者肌肉产生牵伸感,重复上述操作7 次。
①参考JOA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 治疗1 个疗程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JOA 评分(百分制)伴随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该评分逐渐提升。
②参考数字疼痛NRS 量表判断患者入院时、 治疗1 个疗程后腰椎疼痛改善情况,NRS(十分制)伴随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的缓解,该评分逐渐降低。
③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 治疗1 个疗程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总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F 波出现率等肌电图相关数值变化情况, 于患者患侧下肢行肌电图检查,应用方形脉冲电流刺激。
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 若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消失、腰部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高于70°,恢复正常功能,则表示治愈。 若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功能基本正常,直腿抬高接近70°,基本恢复正常功能,则表示治疗显效。 若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腰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轻微受限,则表示治疗有效。 若患者腰腿疼痛症以及腰部功能未明显改善,则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受检例数×100.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JOA 评分比对照组高,NRS 量表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验组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总神经传导速度、 腓总神经F 波出现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实验组患者治疗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腰部疼痛症状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腰部疼痛症状对比[(,分]
组别JOA 评分治疗前 1 个疗程后t 值P 值NRS 量表治疗前 1 个疗程后t 值 P 值实验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62.56±4.34 62.59±4.33 0.030>0.05 82.33±2.31 72.11±2.32 19.243<0.05 10.226 5.207<0.05<0.05 5.18±0.25 5.17±0.26 0.171>0.05 1.74±0.21 2.53±0.24 15.271<0.05 11.178 8.053<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对比
组别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 1 个疗程后胫总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 1 个疗程后腓总神经F 波出现率(%)治疗前 1 个疗程后实验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38.16±3.12 38.19±3.13 0.042>0.05 48.53±2.58 45.43±2.57 5.248<0.05 38.55±2.45 38.59±2.44 0.071>0.05 52.46±2.46 42.36±2.48 17.824<0.05 56.47±3.42 56.49±3.41 0.026>0.05 86.45±2.47 75.44±2.48 19.390<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2 个疗程治疗效果对比[n(%)]
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些年正逐渐发展为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本病患者以推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致使髓核压迫脊神经根,从而致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异常感觉[3-4]。 外因包括负重闪挫、经脉机关不利或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均为阴邪,致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5]。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中通过对患者腰椎实施反向拉伸,促使纤维环张力提升,髓核复纳至椎间盘,以家接触髓核对脊神经根造成的压迫。 中医学中 “腰痛”“痹症”临床治疗中常用按摩推拿,按摩推拿基于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由经脉与络脉组成,经络运行全身气血,同时联络脏腑形体官窍,为感应传导信息的通道,其中腧穴为经脉之气汇聚之处,同时也是机体疾病反应点[6-7]。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三步七法按摩中调补肝肾、 离筋骨肉等按摩手法的实施可强筋壮骨。 该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干预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37%,由此可见,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三步七法按摩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三步七法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部位穴位实施点揉,可促进局部穴位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脉、振奋阳气的作用, 对大椎间隙采取复位手法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的同时可解除腰部肌肉痉挛,促使受损神经得到修复,解除净腰部神经受到的压迫。
林坚等[8]临床研究显示应用三步七法推拿的治疗组JOA 得分为(81.23±2.16)分,比对照组高,该次研究应用三步七法推拿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JOA 得分为(82.33±2.31)分,比对照组高,该次研究与林坚等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应用三步七法推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干预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 由此证实三步七法推拿可有效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提升。 该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观察患者腰部疼痛、 肌电图相关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肌电图显示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总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F 波等数值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三步七法推拿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