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2021-04-26 09:01:56邱模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33期
关键词:家属依从性冠心病

邱模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353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致使血管阻塞、狭窄,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据调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约为3.3/10万-108.7/10万,且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患病患者普遍存在胸闷、胸痛、血压下降、出汗、发热、心悸、乏力、休克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疗效确切、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逐渐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重要手段。但研究表示,在行冠心病择期介入过程中,患者易受病症、病情、手术认知水平、手术治疗费用等多因素影响出现焦虑、抑郁、害怕、担忧等不良情绪[2]。在心理应激影响下,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对此,加强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心理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本次对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的探究报道,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有益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收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属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病人,利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各50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3];(2)接受择期介入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语言沟通障碍、认知障碍;(5)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类、血液类、严重感染类、肿瘤类疾病;(2)对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干预,如入院指导、治疗方法介绍、心理咨询与疑问解答等。

1.2.2 观察组采用在基本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

(1)患者入院后对其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不良情绪成因针对性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如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存在严重失眠、疼痛症状患者,为其创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密切关注患者心理行为变化,给予患者家属般照顾,并鼓励家属全程陪伴,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焦虑、抑郁情绪不严重,睡眠质量一般患者,主要通过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2)掌握不同治疗阶段患者心理变化,给予患者阶段性心理护理。如术前通过统一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冠心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治疗前后护理等相关知识,提前患者依从性,患者家属配合度;护理人员定时和患者沟通,根据患者心理变化,通过生活趣事分享、患者情绪主诉、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等方式,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又如,术后为患者营造舒适环境,指导患者早晚做10min呼吸运动,听喜好音乐进行身心放松;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心理护理活动中,通过家属陪伴、朋友关怀消除患者孤寂、失落等情绪;指导患者泡脚、按摩穴位,促进患者睡眠;鼓励患者出院后在家属或亲友陪伴下做适当运动,如慢走、舞太极剑、打太极拳等。

1.3 观察指标

(1)焦虑改善情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入院时、术前1h、术后5d、出院时焦虑情况,分值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焦虑症状越明显[4]。

(2)抑郁改善情况: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不同时间段抑郁情况,分值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则抑郁症状越严重[5]。

(3)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分值范围0-21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6]。

(4)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以及心血管意外事件、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5)护理满意度:用我院自行设计《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alpha系数0.824)评价,总满意率=100%-不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焦虑改善情况比较

术前1h、术后5d以及出院时观察组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AS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抑郁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前1h、术后5d、出院时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SDS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PSQI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PSQI评分比较(±s,分)

?

2.5 两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影响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促进不良预后产生的重要因素。冠心病作为心身疾病,患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据报道50%以上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可能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疾病及其治疗认知水平、婚姻状况等相关,且心理问题能够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活动、血管皮内功能、机体炎性反应、治疗依从性等提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身体不适性,增加患者治疗难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因此,在冠心病治疗中需对患者心理护理给予高度重视。

李玉东[8]研究发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经双心护理与身心放松训练干预,其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质量大幅度提升且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细血管意外事件以及穿刺抵触、穿刺血肿、穿刺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确定心理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存在较高应用价值,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维护。

本研究将为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理状况改善、睡眠质量改善、不良事件预防、护理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身心放松、认知干预等方式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随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患者疼痛、失眠等症状得以缓解,治疗依从性、配合度得以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提升,让患者获取满意医疗卫生服务。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存在积极影响,是促进临床疗效提升的重要护理手段,应给予重视。

猜你喜欢
家属依从性冠心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