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莉
大连市口腔医院专家门诊,辽宁大连 116021
口腔修复是治疗口腔疾病的最佳修复方法,可最大限度恢复牙齿咀嚼功能,避免相邻牙齿损伤,能改善牙齿美观度。作为临床牙科常见牙疾病治疗措施,口腔修复患者在诊断及治疗期,患者较高配合度[1]。但多数老年患者因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上对病房等陌生环境抵触感,心理、生理等舒适度较低,易形成较大的机体应激反应,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诊疗过程,不利于口腔修复治疗。临床研究指出,在老年患者机体状况及情感感受能力基础上给予准确护理措施,以提升配合度,可促进牙科口腔修复诊疗顺利实施[2]。舒适护理属于护理学领域新模式,与优质护理基本理念吻合[3]。该护理模式可通过研究护理活动与患者舒适体验关系,使患者在护理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4]。同时舒适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因该护理模式以患者舒适为重点,最终目的是达到身心俱佳,因此可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将舒适护理的临床模式和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需求进行结合,以分析该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诊疗中对老年患者护理舒适度、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02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55~72岁,平均(63.42±2.7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初高中20例,小学6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54~72岁,平均(62.87±2.6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初高中21例,小学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类疾病障碍者;②视、听、说等功能正常,无交流障碍;③满足口腔修复临床标准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②血液、淋巴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咬合过紧;精神病者;⑤认知功能障碍者;⑥残根龈上<2 mm 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当面宣讲、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图册方式展开常规健康宣教;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相应饮食、用药及生活等行为指导,协助其完成口腔清洁行为;告知患者治疗期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措施等。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治疗前舒适护理: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安静,定期对诊疗室展开清扫、消毒等,对各区域划分;设置室内温度22~26℃,湿度45%~55%,实施“1 对1”诊疗,减少室外环境噪音干扰,使患者保持体表舒适,避免外界环境刺激加重心理负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室内摆放适量盆栽无害绿植,如绿萝、文竹,增添室内生机感,缓和严肃氛围及放松患者心理作用。患者入诊疗室后,观察其情绪及状态,若过于紧张,可适当询问其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在情绪稳定情况下,与患者建立良好交谈机制,告知其疾病形成机制、诊疗程序、诊疗期的注意事项、预后内容,减少其因认知不足造成恐慌感;以亲切、温和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其社会关系;部分年龄较大或行动不便患者,允许较亲近朋友、家人陪同诊疗,缓解其对陌生环境排斥感。②诊疗期舒适护理:在诊疗等待区,为患者设置休息座椅,避免久站引起低血糖、机体疲劳情况,保持该环境整洁、干净,避免因嘈杂环境引起焦虑等负面情绪;疾病诊断时,患者保持坐位或仰卧位,方便检查患者口腔情况;在诊疗询问检查时,保持耐心,以亲和态度展开诊疗行为;进行病情评估时,护理人员保持平缓说话速度及温和询问态度,避免严肃、严厉或带有质问意味语气,造成患者压力,对于其过度担心问题,如治疗后口腔情况,如何缓解疼痛等,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理解能力,应用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语言解答;治疗期,在患者行动不便情况下,适当协助患者擦拭溢出唾液及水迹;若患者要吐痰或吐唾液,及时指导其采用正确方法完成,避免影响治疗;治疗期如出现口腔污物及时清理。③诊疗后舒适护理:口腔修复完成后,患者保持原位休息,待情绪及各方面体征稳定后,再移动身体;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口腔修复相关注意事项,如义齿佩戴的日常防护、清洁、养护等;结合患者教育背景进行护理指导,可制作提示卡,记录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患者遗忘;患者定期回院复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防止细菌滋生,造成口腔感染。
记录两组的诊疗情况并评估其护理舒适度及自我效能感。
①诊疗情况:结合口腔修复相关知识制定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口腔修复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知识、诊疗流程、诊疗期注意事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知识掌握情况越好;记录两组的就诊时间和诊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护理舒适度:依据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5]评估,包括护理后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环境舒适度,单项25分,评估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③自我效能感:参照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进行评估,包括自我认识、诊疗环境、诊疗时控制感、自信心等,单项10分,分值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口腔修复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诊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诊疗情况的比较()
表1 两组诊疗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口腔修复知识掌握度评分(分)就诊时间(min)发生不良事件[n(%)]对照组观察组t/χ2值P值51 51 82.45±2.36 95.45±2.34 27.935 0.000 56.74±2.08 45.25±2.23 26.908 0.000 8(15.69)2(3.92)3.991 0.045
两组干预前的生理、心理、环境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环境舒适度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舒适度的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护理舒适度的比较(分,)
组别 生理舒适度 心理舒适度 环境舒适度对照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观察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17.34±1.25 20.23±1.14 12.199 0.000 16.23±1.13 19.12±1.22 12.411 0.000 17.34±1.61 20.45±1.72 9.427 0.000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17.56±1.45 22.45±1.22 18.429 0.000 0.821 0.207 9.495 0.000 16.56±1.46 23.02±1.31 23.519 0.000 1.276 0.102 15.559 0.000 17.05±1.39 23.31±1.24 24.000 0.000 0.974 0.166 9.632 0.000
两组干预前的自我认识、诊疗环境、诊疗时控制感、自信心等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我认识、诊疗环境、诊疗时控制感、自信心等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认识、诊疗环境、诊疗时控制感、自信心等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的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的比较(分,)
组别 自我认识 诊疗环境 诊疗时控制感 自信心对照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观察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5.98±0.72 6.34±0.25 27.020 0.000 5.68±0.36 7.23±0.33 22.666 0.000 5.12±0.66 6.56±0.81 9.842 0.000 5.22±0.06 6.15±0.14 10.966 0.000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5.72±0.89 8.56±0.33 65.743 0.000 1.622 0.054 38.294 0.000 5.52±0.76 9.13±0.42 54.181 0.000 1.359 0.089 25.403 0.000 5.28±0.44 8.42±0.35 39.884 0.000 1.440 0.076 15.054 0.000 5.23±0.08 9.22±0.54 48.258 0.000 0.714 0.238 39.301 0.000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开始衰退,新陈代谢能力及营养摄入能力下降[7]。受个人口腔卫生、饮食习惯、骨质疾病因素影响,老年群体普遍存在口腔问题[8]。现阶段,临床常见口腔问题包括牙槽骨吸收、颌位关系紊乱、咬合关系紊乱、龋齿、牙齿缺失,患者的咀嚼功能、辅助发声功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口腔修复,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9]。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时,受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影响,患者因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在陌生诊疗环境下,易出现恐慌、焦虑等情况,严重影响主诉表达,不利于进行疾病诊断[10]。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应用,倡导整体化护理过程,使原有基础护理和护理研究注意舒适感受和患者满意度。与常规护理对策比较,舒适护理是伴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发展的护理方法,主要从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两个角度出发,弥补常规护理只注重生理护理不足,以改善患者身心不适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护理对策,受患者认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后,患者对口腔修复知识掌握度明显增加,就诊时间缩短,就诊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由于舒适护理可在结合患者疾病状况及知识水平基础上健康教育宣教,可提升患者自我认知。结合舒适护理应用分析,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前,舒适护理着重于诊疗环境舒适及心理舒适两方面[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舒适度明显提升(P<0.05),这与相关学者[14-16]的研究结果一致。诊疗期的舒适护理应着重点于诊断体位舒适度及治疗期的口腔舒适度,如进行病情评估时,保持语言温和,可减少患者压力;口腔修复完成后,舒适护理措施着重于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方面,告知患者及家属口腔修复后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在院外仍得到合理照护。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明显加强(P<0.05),提示舒适护理可通过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中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改善临床护理舒适感,加强自我认识、诊疗环境、诊疗时控制感、自信心等意识效能。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的应用,在提升老年患者对口腔修复知识掌握度、缩短就诊时间、降低诊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舒适度、加强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均有优势,临床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