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馨雨 李 晋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高血压是一种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其中病情较为危重的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在50-70 岁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1]。血压升高是引起该疾病的根本因素,通常在情绪激动或者激烈活动时易诱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常见的方案之一,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此种并发症较为严重,血栓脱落易产生肺动脉栓塞,增加患者生命风险。为了有效避免术后患者并发症,需予以患者科学、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因此本次针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基于PDCA 循环模式的预防式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术后DVT 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 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时间内,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92 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期分成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高于65 岁,经临床检查全部确诊,属于自发性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尿失禁、失语、呕吐、头痛,患者哥斯拉昏迷评分6 分以上(含6分)[3];(2)患者家属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脑血管病史患者;(2)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精神意识障碍患者。
对照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予以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
基于此实验组患者开展基于PDCA 循环模式的预防式护理,具体内容:
(1)计划(Plan) 科室内选择护士长、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护理人员组建PDCA 预防小组,以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预防DVT 为主题。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DVT 的发生进行分析,总结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DVT 相关知识培训不足、风险评估不及时、预防方案不到位、缺乏健康宣教。结合上述问题,小组查阅资料、咨询临床医师和有经验护理人员,最终制定成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的护理计划。
(2)实施(Do) ①专业技能培训。邀请院内神经科副主任医师、护士长为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内容主要有DVT 机制、表现、危害性,讲解诊疗方案、评估方案、干预措施、预防措施等,完成培训后进行考核。②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24h内应用padua 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评估[4],按照不同评分将患者分成低度危险(<4 分)和高度危险(≥4 分)患者,其低度危险患者两星期进行一次评估,医护交接班时重点强调,做好预防护理。高度危险患者一星期评估一次,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同时应予以患者特殊标记,增加医师和护理人员关注和重视。③预防性护理 a.体位护理:在于脚后跟位置放置靠垫以悬空小腿,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压迫位置和小腿。b.运动指导:患者术后各项体征稳定后进行运动,进行床上被动活动踝部关节、肢体展开活动,根据患者实际承受能力加减运动时间和频率。c.予以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弹力袜等进行物理预防,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Xa 因子抑制剂、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用药中密切监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d.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和家属的DVT 知识宣教,以宣传栏、宣传册、视频、口述等方式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宣教,内容DVT 形成原因、与自身疾病的关系、危险性、防护方案、处理措施等,告知患者开展一些物理和药物预防的必要性,增加患者配合度。
(3)检查(Check)、处理(Adjust) 成立督查小组,对小组成员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记录发生的问题、需要改进内容,每星期开一次总结会,分析所遇问题,再结合相关资料,最后解决问题,改进护理方案,并将其实施在下一个循环中。
记录两组患者DVT 发生率;检测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7d 后)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股静脉血流峰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浆凝血酶原时间(PT)、D 二聚体(D-D)。
此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由SPSS2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以及出血位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TT、aPTT、PT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6 46干预前16.89±1.55 17.03±1.69 0.414 0.680干预后20.69±1.54 18.89±1.47 5.734<0.001干预前24.93±2.41 25.06±2.78 0.240 0.811干预后34.89±2.07 31.25±1.87 8.850<0.001干预前12.89±2.04 13.11±1.99 0.524 0.601干预后16.09±0.99 14.12±1.02 9.400<0.001 TT(s)aPTT(s) PT(s)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股静脉血流峰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流峰速(±s,cm/s)
表3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流峰速(±s,cm/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6 46干预前16.36±3.58 17.04±3.69 0.897 0.372干预后28.78±4.12 23.01±3.54 7.204<0.001干预前28.36±6.66 29.74±7.01 0.968 0.33干预后47.96±5.55 42.01±4.12 5.838<0.001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 股静脉血流峰速
与对照组的下肢DVT 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下肢DVT 发生率[n(%)]
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手段,术后患者需卧床休养,再加上一些药物的应用,会显著提升DVT 发生风险[5]。临床针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DVT 主要以预防为主,而有效的预防方案十分关键,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治,减少对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影响[6-7]。本次研究针对基于PDCA 循环模式的预防式护理对DVT 的预防效果进行了分析,此种护理模式区别于基础护理,主要有四部分构成,能够科学高效地完成护理工作[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TT、aPTT、PT、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股静脉血流峰速相比,实验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此种护理模式成效显著,能够提高股静脉血液流速,改善凝血功能。在护理中引入PDCA 循环模式,将护理工作划分为4 部分,计划部分成立小组、分析问题、确定护理方案,减少了既往基础护理的盲目性,使护理方案更合理;实施阶段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划分患者DVT 发生风险,便于针对性处理,而预防性护理则是遵循了预防优于治疗这一原则[9],减少发生风险。通过以上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下肢DVT 发生情况,而本研究也证实这一观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17.39%下肢DVT 发生率相比,实验组的4.3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基于PDCA 循环模式的预防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D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