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婧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4)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1],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趋势,使得我国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人数不断增长,现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共患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转归中均具有重要价值。而在该类患者的护理中,家庭支持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患者心理负担得以减轻,并且能够使患者获得家庭的关怀,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2-3]。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对其实施家属协作的阶段性护理的效果以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100 例老年冠心病的患者,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1-12月,选择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所有的患者进行均分,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
纳入标准:(1)患者和家属均明确本次研究内容、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3)年龄在60 岁以上。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或心理疾病;(2)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3)合并脏器功能不全。
脱落与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误入研究者;(2)中途退出研究;(3)伴有恶性肿瘤疾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并指导其合理运动、饮食以及常规心理疏导。
观察组采用家属协作的阶段性护理,具体如下:
(1)住院期间干预:责任护士需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针对性干预。结合家属的受教育程度,给予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各项知识,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比如PPT 演示、发放宣传手册、视频、图片等,并告知其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明确家属在护理中的督导和职责作用。
(2)出院前1d: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家属共同商讨有关患者的护理计划,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发病原因、日常自我管理办法等,并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日常行为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解,再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
(3)制定阶段性目标: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内容需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比如对于饮食辛辣刺激者,在日常饮食中需对不良饮食行为进行控制,并鼓励家属完成目标;对于完成较好者,应给予其鼓励和赞赏;对于未完成者,应给予其激励,并对未完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帮助。
(4)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群,群中包括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入微信群中,并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年轻的护士拉入群中,由护士长安排,每日选择1 名护士对家属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同时不定时发送运动锻炼、服药信息等相关视频的链接,由家属进行监督;复诊前1d 在微信群内发送提醒消息,并告知家属指导患者定期复诊。
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 个月。
在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家庭关怀度、心理弹性评分指标。(1)家庭关怀度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进行评估,一共包括五个项目,即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合作度、适应度,选择Likert3 级评分法进行判定。总分为0-10 分,其中家庭关怀缺失得分在0-3 分、家庭关怀不足得分在4-6 分、家庭关怀良好得分在7-10 分。该量表的系数为0.78、信度为0.72。(2)选择中文版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一共包括三个维度,即坚韧、乐观、自强,包括25 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在0-4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好。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n(%)/±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 值例数(n)50 50年龄(岁)70.25±3.52 70.28±3.85 0.020 0.984病程(年)7.25±1.12 7.28±1.52 0.112 0.911高血压25(50.00)24(48.00)合并症糖尿病20(40.00)21(42.00)0.580 0.562高血脂5(10.00)5(10.00)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心理弹性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心理弹性评分(±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50 50护理前9.22±1.52 9.23±1.47 0.033 0.973护理后14.25±1.02*12.02±1.52*8.614<0.001护理前21.52±1.78 21.53±1.79 0.028 0.978护理后26.52±1.02*23.02±1.52*13.520<0.001护理前28.52±1.45 28.53±1.46 0.034 0.973护理后35.52±1.52*31.22±1.01*16.661<0.001乐观自强 坚韧
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家庭关怀度[n(%)]
在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类型中,冠心病所占比例较高,主要以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为临床表现,若疾病控制不及时,易出现较多严重后果,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积极、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但处于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患者,对其护理服务需求有所不同,因此还需强调“对症”施护。
研究显示,家庭支持系统对于患者心境状态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以中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4-5],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而对于该类人群而言,其在治疗期间,由于害怕家人的担心,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并且缺乏沟通,使家人无法深入患者的护理中,限制了对患者的支持和关注,缺乏有效的家庭支持,进而引起心境低落[6]。家庭关怀度在患者护理中十分重要,由于老年人独居,儿女工作繁忙,导致家属对于患者的关怀不够,特别对于沟通不良的老年人,更容易忽视其行为。故此,通过实施家属协作的阶段性护理,能够使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中,并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7-8],能够使老年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保持良好心境。家庭支持作为可利用、重要的外部资源,患者得到家人的帮助和支持,能够使患者归属感、自尊感、愉悦感得以增加,使其建立健康、正确的行为模式,从而对负性心境产生抑制作用,且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该观点[9-10]。
综上所述,家属协作的阶段性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其心理弹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