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视域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探析

2021-04-26 06:05朱琍武昌工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路理念

朱琍(武昌工学院)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逐渐应用到各大高校。我国引进国际化教育经验和理念,实行开放性教育理念,与外国共同合作研发,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性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提高。吸收国外优质资源,建设完善教学体制,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体系,包含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比如课堂内容、培训流动、研究生和学生的跨国流动,推进教育扶持与合作的国际体系发展。在1986 年,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的喜多村和之教授在亚洲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衡量教育国际化的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的三大标准。日本学者江渊则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基于现象国际化、目标国际化的两种过程。基于现象国际化是指人员流动性、保障学分和学位制度、大学管理规划、合作活动标准、国际研究和教育网络等。而基于目标国际化则是指大学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是把跨国际、跨文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教育氛围的过程,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点放在大学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进行国际化。例如,联合培养学生能力、合作研究问题,互相提供资源、共享信息、设施设备条件等,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另外,高质量书本知识和教育水平能够培养面向世界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国科研力量。高等教育国际化使大学教育制度富有弹性,能够与各国交流教育经验,发挥各国教育优势,完善教育教学内容,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提出以来,社会教育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增强,我国现有教育资源不足,教材内容陈旧,教育理念传统,缺乏专业课程的国际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第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开展国际化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效果不统一。高校目前所建立的课程主要以学科课程发展为基础,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高等教育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教育较弱的问题,难以达成全方面发展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第二,教师和科研人员国际化水平偏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近几年,我国各国留学人员增多,高校储备具有国际化教学理念的教师有所增多,但教师师资队伍仍旧无法满足国际化教育的需求量。一方面,外籍师资队伍大多数都是低层次的语言教师,且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大,难以满足高校对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不达标,缺乏国际交流意识,导致大学生外语听说理解能力较弱,限制了国际交流的发展。

第三,根据我国国际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高等教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高校开展师生交流、学者互访等多方面技术交流探讨活动,对高校国际化教育理念进行探讨。第二阶段是指高校之间采取学分互换、学位接轨等方式在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高校教育的互补,从而,达到联合办学的目标。第三阶段是指国家制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策略,推进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扩展境外教育市场。目前,国际化高等教育仍处在第一阶段,在合作研究国际化教育发展层次偏低,难以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总体发展。

经济发展视域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路径

(一)建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推进国际化教育的前提目标,更新陈旧传统的理念,是我国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从全球的视角来开展教育工作,更全面地认知教育本质和作用。通过借鉴学习国际化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我国教育理念的培训方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的人才,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一方面,在办学理念上坚持开放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办学思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国际化教学理念具有三种特点,第一点,具有全球化战略性的思维和眼光,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市场化的思想统一意识。第二点,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及合作交流意识,鼓励高校之间进行竞争,有效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效率。第三点,具有坚持中国特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国外留学生到本国进行学习,从而实现高校的国际化,完善教育理念的规划,以优秀教学理念推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加强国际化教育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最重要的教学模式,课程是教学教育的核心,对高校和学生群体的影响广泛,高校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国际化课程流程和教学内容。高校教育教学是围绕课堂结构和内容来展开的,实施课堂国际化教学要做好课程分类,建设不同课程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从专业性转化为通才型,从本土化转向国际化发展,在已有课程中添加国际化教学内容,并引进各国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教材,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淘汰旧观念的传统教学课程,增添国际化教学课程的内容,并对国际化教学的内容开设学术活动,营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国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完善教学体系,达到高效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推进我国国际化教育的发展。

(三)建设合理的国际化教育机制

从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度可以看出,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体系是对外进行高等教育交流的重要前提。在诸多发达地区国家通过法案或者政策落实相关教育机制,从而保证国际化教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在二战后美国颁布的《富布莱特法案》《国际教育法》等,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制度,增加对学生留学上资金的援助,吸引大量留学生。深化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改革,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升高校教育开放的水平,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模式。通过设立合理的制度政策,实现规划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学目标,对政策进行实施并制定与高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制度,优化我国教育体系机制,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四)促进国际化的人员交流

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改革中,教师站在主导位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展与教师自身相关联,教师具有国际知识和国际化的教学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世界意识、全球观念以及掌握世界科学知识的全能型人才。我国高校可鼓励教师或学生到海外进行学术、学习、科研、合作等,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培养更具有国际化知识的人才,同时引进外国留学生,扩展交换生的规模和范围,通过开展国际化教学活动,设立具有特色的新课程,例如,本国当地的历史、艺术等,与各国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借助互联网,建立跨国远程教学,增强我国学校的国际性,从而实现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多样性。

结语

总之,高等教育要发展教育经济,就必须要合理应用并完善国际化教育理念,建立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教学体系。抓住“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聘请优秀外籍教师,加强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改革,面向全国进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际化交流人员的发展,增强高校的国际性,落实高校教育的政策,以此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路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聚焦港口国际化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