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高效率研究要点

2021-04-25 03:37杨典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财务指标商业模式投资者

杨典

初步筛选

相信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跟我们一样,对于一个不了解的上市公司,打开某一个专业财经资讯终端,先浏览几个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和公司基本信息,花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即可得出目标公司值不值得深度跟踪研究的结论。

因为,一个公司如果是好公司,绝大多数情形下,它过去的财务指标整体上一定不会差,主流研究机构对其的研究覆盖、一致预期一定也不会太差,仅仅凭这些基本的基础指标和信息即可初步判断该公司的进一步研究价值(这里先要排除A股历史上的重组股逻辑)。

当然市场上也不乏有上市公司,过去业绩平庸,而后来业绩出众,甚至成长为大牛股的例子。特别是困境反转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往往也挺大。但是,有几个原因支持投资者不必非要在过去业绩平庸、财务指标平庸的公司里寻找机会。

一是,投资者可以等将来这个公司财务指标(或至少是可以观察到的业务指标)有明确向好迹象了,再去投资这家公司也不迟,即不需要吃全鱼,只吃鱼肚或大部分鱼肚即可;二是,概率上讲,财务指标不好的上市公司出牛股的概率更低(尤其是全面注册制逐步推进下A股资产重组逻辑将会进一步边缘化),财务指标好的上市公司出大牛股的概率当然更高——在高个子里寻找篮球高手,肯定比在低个子里寻找更有效率,世上有篮球天赋的高个子数量也足够多;三是,困境反转型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更多属于少数行业专家或业内人士以及具备充实研究资源和经验的证券投资专业机构的游戏,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难以涉足,且如果仅仅是困境的“反转”,相当于是只有价值重估,多半只是阶段性机会、往往不是很大机会;如果是超级成长股的大机会,则等待财务指标或至少是可靠的业务指标有明显变好的迹象再投资并不会错过太多。

得益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进步,金融资讯提供商们提供的证券分析终端工具现在是如此便捷。有经验的投资者只需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浏览到目标上市公司过去多年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现金流、ROE等指标。注意被出具过非标审计意见的直接剔除观察库即可。上述指标不好,直接剔除;指标好的,再进入下一步研究程序。这一步,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甚至不用过多关注行业属性带来的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差别,因为如果真的是好公司,对绝大多数上面列举的关键财务指标和基本信息,都会同样优秀。

初选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经过初步筛选后,有经验的投资者就可以进一步进行一些排除法研究,以确定标的公司是否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跟踪。

首先,公司的主营业务对自己是否简单易懂。

投资者宜选择业务简单、自己易于理解透彻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和构建组合。对于看似简单的业务、看似简单的逻辑,投资者宜保持对不确定性、对人类认知的“易错性”的敬畏之心。

其次,目标公司机构覆盖情况如何。

机构覆盖,包括主流研究机构覆盖和主流机构持股。如果公司没有主流研究机构的研究覆盖、很少甚至没有主流机构投资者持股,则可以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诚然,没有研究机构覆盖和机构持股,不排除公司会成为一匹大黑马。但是,从逻辑上讲,二级市场是公开市场,监管严格、信息透明,是金子总会发光,没有发光的很大可能仅是普通石头。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首先假定自己认知能力有限、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一个没有机构覆盖或参与的公司,如果要投资的话,就需要自己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和做出完全迥异于全市场主流观点的特立独行的坚定判断,资源投入强度和风险不言而喻。不是不可以,但很可能没必要,因为能力和资源有限。

第三,注意逐步形成的市场共识:B to C优于B to B优于B to G。

观察上述中美两市累计涨幅排名前二十的上市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商业模式为消费类行业占大头,消费类行业的商业模式基本归属于B to C(企业对个人)。当前A股市场逐步形成这样的共识:B to C商业模式优于B to B商业模式(企业对企业)优于B to G模式 (企业对政府)。这个观点主要原因如下:简单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成功公司更容易取得长期持续成长。

B to B 和B to G模式,通常情况下客户需求个性化强,决策链长、决策流程长、决策目标多元化、决策目标易变性强,这些特点使得供需双方的交易达成和长期持续具有更大的变数,商业合作的长期不确定性远远大于B to C。而B to C的业务以个人为目标客户,尽管个人客户形形色色,可以根据消费水平、年龄、认知能力、消费习惯等细分,但特定消费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具有很大共性和长期一致性的,例如高性价比产品需求、廉价产品需求、奢侈品需求、特定身份认同需求、购买易得性需求、产品質量一致性需求、社交需求……等等,公司只需在其中一个需求特质的一个商品类目取得成功,其建立起的综合优势往往在很长时间都难以被颠覆。而不论是哪一种细分需求特点,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或服务,绝大部分必然是简单易用,商业模式也必然是一目了然。从投资研究的角度而言就意味着目标公司的简单易懂。

第四,行业龙头优先。

行业龙头之所以成为龙头,是因为其通常已经有了长时间的成功经营记录,证明其是市场竞争的成功者。充分市场竞争之后持续保持绝对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通常拥有其他产业参与者难以启及的优势。如果后续能通过进一步研究,找到、理解和认同这种优势,那么目标公司当然就成为该行业的首选投资对象。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讲,行业龙头公司就是该行业的简单公司。

当然,实际产业情况复杂得多,产业市场不乏龙二龙三崛起挑战龙一、最后成功替代龙一的例子,但龙二龙三最后成功晋升龙一的情况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龙一的经营稳定性、成长确定性通常都要大于龙二龙三。另外,对龙二龙三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理解和认同更为困难,研究资源耗费更大。因此通常只有产业资深相关人士才有足够的信心和条件找到龙二龙三成为龙一的早期投资机会。实际上对于这类机会,亦可以保持观察和等待,待龙二龙三已经成功成为龙一,或者有足够强的证据显示其即将成为龙一时,再进行投资不迟。

相反,如果有迹象显示龙一市场份额与龙二龙三的差距在缩小,这种情况下当然要以谨慎原则对龙一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以及对行业竞争格局、竞争壁垒进行动态评估。

第五,有明显污点的上市公司可以考虑排除。

这些污点包括但不限于:确定性财务造假;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违规担保;控股股东被立案侦查或有重大失信行为……当然并不是说,这样初步研究之后的公司就可以投资了,而是说,经过上述初步研究和排查之后的上市公司,有可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这就类似于在短时间内确认了身高要求,但其有没有篮球天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

那么,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在哪里呢?至少包括行业容量及其变动趋势、市场份额及变动趋势、行业竞争格局和竞争壁垒、公司核心竞争力、中长期发展预期与跟踪调整等。

结语

按照本文介绍的简单流程,普通投资者也能做到花十分钟不到即可初步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继续跟踪和研究。虽然这种粗略的筛选完全可能错漏掉一些潜在好公司,例如短期财务指标尚待提高或修复的上市公司、机构覆盖度还不够高的上市公司等等,但是通常来讲满足初步筛选和排除条件的上市公司数目足够多,并且逻辑上来讲,如果投资者连满足初步筛选和排除条件的比较容易的投资机会都难以把握,那就更难把握有明显缺陷的投资机会了。

寻找黑马的难度和风险远高于白马,强健的白马一样是千里马,黑马要成为千里马也必须要先成为白马——就是说短期看起来不满足初选和排除条件的公司,可以等待其有确定好转的迹象再投资也不迟。

聪明投资者会选择鱼多和鱼大的地方钓鱼,即将资源集中于超级成长公司。通常情况,大多数超级成长公司都是业务和商业模式简单易懂的公司。只投简单公司,就是将有限的投研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财务指标商业模式投资者
EVA在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纠纷调解知多少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
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商业模式考验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