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探赜

2021-04-25 07:07王松
成才之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民族地区高等院校

王松

摘 要:文章简述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遇到的问题,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要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网络新媒体掌控,为高校提供安全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助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

关键词: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1-0010-0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法,改革思政课程,做好网络舆论监管,筑牢前沿阵地,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民族地区长久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研究。

一、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拥有一个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思想、形式各异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由于大学校园的开放性,且学生相对单纯,分辨对错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这里很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舞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青年学子的价值观被侵蚀、扭曲,将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国家的政治安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高校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我国政治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在21世纪,国家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的竞争,也是制度文化、民族精神等软实力的竞争。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越发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以意识形态的安全为基础,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最集中、最重要的场所,要认识到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工作做好做实。这不仅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的有效之举,也是实现文化强国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二、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遇到的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高校思政课程亟须深度改革

思政课堂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但部分高校对思政课程认识不到位,往往采用“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形式上较为单一,内容上较为枯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甚至出现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最终的教育效果较差。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高校未能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引入具有时代性与新鲜感的思政内容,未能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思政课堂,课堂缺乏吸引力,自然难以引起青年学子的兴趣。

2.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难度较大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各种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但是,一些信息载体也因其开放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首先,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已经成为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校官媒和思政课堂不再具有意识形态教育的绝对主导权。少数新媒体从业者利用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了流量利益,通过一些平台散布不良信息,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误导。其次,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面对复杂的媒介环境、良莠不齐的庞杂信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严峻的国际形势知之甚少,往往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

当前,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仅有的一些宣传形式也是以说教为主,难以走入学生内心,起到的警示作用比较有限。因此,高校要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扎实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入脑入心,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1.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要履行好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职责,确保师生掌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就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积极寻找“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认真书写“为谁培养人”的答案。弄清了这些根本问题,高校才能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做到“理直气壮”,更好地教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此外,要重视思政教材内容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综合考量不同课程、不同学习阶段思政课内容的接续性和丰富性,避免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增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继续深化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把“灌輸式”课堂转变为“开放式”课堂,形成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思政课程。

2.加强网络新媒体掌控,为高校提供安全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许多知识,接触到许多新事物,可以通过网络充分互动,发表自己所思所想。因此,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最重要载体,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控制的核心阵地。高校应积极打造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求变,掌握网络舆论宣传的绝对话语权。首先,要培养一批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主动与负面网络信息作斗争,做好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其次,要警惕在现实和网络中表里不一的“双面人”,加强查处,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不同措施,将“恶之花”消灭在萌芽之中。再次,高校要积极参与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妥善组织人力、物力对平台进行有效管理。要及时回复、通报学生关心的时政要闻,及时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充分利用高校官方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引导,不断提升主旋律的影响力。

3.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助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

高校要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首先就要增强上到领导下到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内生动力,从外在赋予转变为内在自觉,从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承担,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次,要形成完善的督查考核体系,定期对意识形态工作主体的责任履行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可能发生的风险无处藏匿。要强化守正创新,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失责必究、究责必惩”十六字工作方针,以更高站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四、结语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功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不断创新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法,改革思政课程,做好网络舆论监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喜宁,王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3]刘忠秀.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性转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4]宋艳粉,陈桃.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J].德育研究,2019(05).

[5]朗莉.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导刊,2019(09).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民族地区高等院校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