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2021-04-25 07:07李莉
成才之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李莉

摘 要:高职院校各科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简述“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指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系、考评模式以及促进“课程思政”落地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G7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1-0004-02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政治信仰、道德品质等受社会变化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更是成为育人的关键所在,并且需要全面融入到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提供动力。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而有必要对其建设与发展加以研究,以更好地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述

所谓“课程思政”,简单而言,就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强化、凸显和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同时促进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政教育能够得到高水平贯彻与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着密切联系,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依据。实际上,思政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专业课程为思政提供了基础路径和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思政为专业课程教学注入了灵魂。而“课程思政”正是建立在思政课程基础之上的,即将各科课程直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协同并进,让各科课程教学能够变得更为充实且富有思政教育意义,同时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这意味着“课程思政”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需要更多地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共同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政课程地位偏低。虽然说思政教育历来都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部分与重要部分,但思政课程地位却始终不够高。部分高职院校重专业教育,轻思政教育,严重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虽然“课程思政”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而且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积极支持其有效落地,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思政”的落实并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教学方法单调低效、与实践的结合不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课程思政”的高质量落实。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课程思政”的支持不足。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本身就不高,其自然难以有效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规范等并不完善,这不利于“课程思政”的高质量、高效率落实。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途径

1.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定位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应的课程目标定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需要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目标定位加以明确,进而指导课程建设和发展。首先,思政理论课作为思政教育的理论支撑与根本依据,其应当是思政教育的基础乃至核心部分。用理论指导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在思政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方面、全过程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发挥引领作用,为广大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与规范。其次,思政理论课的综合性定位需要进一步得到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定位广泛体现在信念、学理、态度、组织措施等多个方面,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发挥学理在引导学生成长发展中的指引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认知,强化学生对组织措施的认可与支持,为思政教育的全面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2.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所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在“课程思政”大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有效支持课程内容本身的教学,还要支持其他学科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落实,需要教师积极拓展更多的内容。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积极通过互联网搜集、甄别合适的教育资源,做到去杂留精,以大量优质内容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有效补充,逐步完善理论课教学内容并适应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另外,有必要凸显思政理论课的理论支持作用,对思政教育的基础理论进行整合,尽量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简化的理论支持,以教学内容为根基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和落实。

3.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度结合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效果改善,同时以更容易被广大高职大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为思政育人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在新时期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身心特征、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因素,积极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以多媒体、线上教学等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相对抽象的理论内容。尤其是要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现案例,以案例作为理论内容的补充,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广受学生接受和欢迎的优秀课程,进而更好地发挥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

4.优化课堂考评模式

课堂考评能够反映实际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信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便于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让理论课教学不再简单地停留于理论本身,而是更加关注学生本身成长和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此,教师应当积极优化课堂考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全面考评,既要考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平时表现等,综合进行更为客观高效的考评,尽量保证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5.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课程思政”落地的方法

“课程思政”的落地必然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持,故而教师在思政教育中一定要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思政教育在支持各科课程落实“课程思政”方面的作用。在学校的整体安排下,其他课程教师应当围绕思政课教师形成一个教育教学团体,由思政教师提供理论根基,各科课程教师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双方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一起探索思政育人融入各科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而各科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向思政教师反馈,在后者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探索更加高效的思政育人模式。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和规范,为思政育人融入各科课程之中创造有利条件。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凸显思政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而思政课教师也应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优化方式,主動承担引领作用,和其他各科课程教师一起合作,共同为“课程思政”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持,为国家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静.协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

[2]闫晓峰,邱东.“课程思政”语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北京教育,2019(05).

[3]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6).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