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军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西方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和价值澄清模式。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例,简述其教学过程设计与建议,并探讨西方德育模式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立德树人;德育模式;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25-0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德育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德育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政治认同方面——认同“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系统优化的方法”;科学精神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科学认识和处理“我和班级的关系”;法治意识方面——坚持全局有序团结的原则,把握“我和班级”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公共参与方面——树立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敢于承担班级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下面简述其教学过程设计与建议,并探讨西方德育模式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的启示。
一、教学过程设计与建议
【课堂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今天就以“怎样打造一个井然有序、团结进取的班级”为议题学习本节课。
师:具体来说,本课时有三大议程:一是“我和我的班级”,二是“我爱我的班级”,三是“我来建设我的班级”。
第一议程:“我和我的班级”
师:班级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班级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我和班级之间的关系”。
生:班级是一个整体,是我们共同的家。从哲学角度来说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生:每位成员都是一个部分,是班级中的一员。从哲学角度来说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师:两位同学各自分析了班级和成员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看出二者是有区别的。
师: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说的是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强大。
生: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师:对于部分来讲,有什么哲学上的要求?
生: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师:以上分析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但是,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请同学们用事例加以说明。
生:我离不开我的班级,离不开已经老旧的课桌,离不开朝夕相处的同学,离不开对我谆谆教导的任课教师。因此,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生:我的班级离不开我,班级建设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参与与帮助。我们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都是老师的好助手。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所以说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师: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班级中,总有一些部分发挥着关键作用。请同学们结合班级实际谈一谈。
生: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和核心,既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组织者,又是任课教师教学活动的协调者。
师:班主任挺重要。
生:班长是班级的领头人和团队的负责人,在班主任的领导下主持班级日常工作,是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
师:班长也挺重要。
生:刚才同学们谈到了班长的重要性,作为班长的我触动很大,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每位同学都为班级进步而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同学之间做到了团结互助和友好相处,这让我非常感动。
师:同学和班长的发言体现出你们之间亲密的友情,体现出同学们识大体、顾大局,这是班级取得进步的根本所在。
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在班级建设方面,我们既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又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请根据相关提示,思考并回答“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生: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也是区别系统和整体的要点所在。
师:请同学们结合班级实际,谈一谈对系统三个基本特征的理解。
生:整体性强调从整体着眼,把握全局。比如,班级建设做到“一盘棋”,班级活动做到“整齐划一”。
生:有序性强调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方式或比例组合而成。比如,班级座次的安排、课程的规划、教学的进度。
生:优化性强调各个要素之间以统筹和优化来增强整体的功能。比如,班干部的选举、高考“6选3”选科组合的选择。
师:同学们结合班级实际举例说明了系统的三大基本特征,所举事例生动形象,使说理更具说服力。我们由此也深刻体会到,系统内部结构协调有序、组合优化,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议程:“我爱我的班级”
师:活跃、温暖、奋进,这就是我所在班级的特点。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虽然不免会有一些矛盾或不愉快的事情,有喜有悲,但我们用爱共同度过了许多风雨。下面让我们以“我爱我的班级”为题,写一篇短文,一起朗诵吧。(板书:“我爱我的班级”)(学生展示临场写的短文并朗诵,教师播放《我爱你,中国》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我爱我的班级》:我们爱大地,爱蓝天;我们爱江河,爱高山。我们最爱的是我们的班级,你是温暖的家。我们一起欢笑,我们一起悲伤,我们一起走在奋进的路上。我爱你,满载知识的黑板;我爱你,整洁有序的桌椅;我爱你,放声歌唱的热情;我爱你,静坐深思的宁静。你是摇篮,多少人在这里成长;为了明天,我们携手前行。(朗诵完毕,班级响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情感升华】掌声结束之后,教师播放“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剪辑。
师:感谢同学们精彩的朗诵,听到这些真诚、朴实的话语,我们无不为之动容。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只有班级稳定和谐,我们才能有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只有国家繁荣富强,我们才能有一个安心的生活家园。
第三议程:“我来建设我的班级”
师:我们在为班级和祖国取得的成就骄傲与自豪的同时,也要为班级和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建言献策。
师: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建设好班级。请围绕“建设井然有序、团结进取的班级”建言献策。
生:要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尽其所能,奉献集体,互助前行。
生:自觉维护班级纪律和荣誉。
生:班级尊重每个成员,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
生:同学之间务必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建设优秀班级的一些举措,这些建议体现出学生对班级的一种深埋心底的热爱。大家可以把想法归纳、整理一下,写成建议书交到学校。
师:本课我们探讨了“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和“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哲学观点,现在用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吧。
【学以致用】资料: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阅兵方队展英姿
思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思考阅兵方队能够打造成井然有序、团结进取队伍的原因。(答案要点:坚持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西方德育模式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的启示
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主要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和价值澄清模式,这些德育模式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下面结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教学实践进行说明。
1.认知模式的思考
该模式假定人们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由低到高不断得到发展,并注重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和阶段要求。在德育实践中,专家提出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整体构建德育模式,如小学生以“爱家”为主题,初中生以“爱集体”为主题,高中生以“爱祖国”为主题,则体现了道德认知具有阶段性发展的鲜明特点。本课针对高中生道德认知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创设适合高中生的“爱班级——爱祖国”教学情境,以帮助高中生实现由感性感受到理性热爱的目标。教师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正确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关系”的哲学观点来科学认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统一关系。该模式还强调引导学生参与道德判断活动,借助道德冲突的交往行为和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推理能力和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而道德两难问题并不是让学生“左右为难”,而是必须“理性抉择”。本课在教学“个人和班级(国家)的关系”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得出“二者出现矛盾时个人要服从班级(国家)”的结论。
2.体谅模式或学会关心模式的思考
该模式假定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以“人际—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和学会体谅”。该模式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并倡导民主的德育观。本课选取学生亲身经历的班级生活事例,利用学生和学生之间既有喜悦又有忧愁的生活点滴事例,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和学会体谅,懂得尊重他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做到自觉关心集体进步和关心国家发展。本课让学生以“我爱我的班级”为题撰写文章并现场朗诵,营造了浓厚的“相亲相爱、相互关怀”的氛围,渗透了“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大爱精神,增强了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
3.社会模仿模式的思考
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环境(情境)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环境(情境)。本课也对社会模仿模式的实践进行了积极尝试,自觉运用“人—环境交互作用论”和“榜样示范作用论”的德育理论组织课堂活动,围绕“班级”这个话题,引导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创设民主的、真诚的交流平台和课堂情境,让学生通过分享班级中的人与事进行道德感悟,唤醒學生对自我的全面认知、对他人的接受认可、对班级和国家的认同归属。注重强调班级中不同角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讲好榜样的故事,展示榜样的风采,发挥榜样的力量。
4.价值澄清模式的思考
该模式认为人的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动态的判断、选择和评价。该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和自主价值评价。本课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对班级价值的辨析过程,引导学生基于基本价值观对班级相关事情和生活实际进行判断、选择和评价,实现德育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帮助学生减少价值观的混乱,形成班级群体意识,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及共识。该模式强调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评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该模式倡导的“多元化价值观”是错误的,因为“多元化价值观”过度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价值判断,淡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容易使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德育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节课难以全面展示德育课的魅力,德育工作要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教好每一堂思政课,注重德育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莉英.对德育模式问题的思考——以西方德育实践为例[J].理论导刊,2009(10).
[2]张耀庭.关于当前德育模式建构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02).
[3]袁锐锷.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J].学术研究,2000(05).
[4]周卫东,张典兵.论德育模式的本质、分类及现代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