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思政课——为育人价值的转化而教

2021-04-25 15:27马用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思政课

马用之

【摘要】新时代思政课承载着育人价值的重要课程,如何发挥其育人的价值,需要思政课教师立足日常教学,展开教学研究。研究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开发教材,善于“挖掘教材文本背后的育人价值”;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研究教法,选用合适的教法,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实践层面,从教学设计开始,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课堂操作能力。当下急需培养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转化能力,在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促进教师善于挖掘整理、创造性运用育人素材,实现为育人价值的转化而教。

【关键词】思政课;育人价值;为转化而教

思政学科教育,对学生生命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一价值可称为育人价值。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思政课,它是承载着育人价值的重要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和要求。

为此,思政教学实践,首要任务就是“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并将挖掘出的育人价值转化为教学行为,最终‘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内化于心,还要引导学生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达成教育目标。新时代的思政课就是要为育人价值的转化而教,承担起育人的重任。

一、加强基于转化的教学研究

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将党和国家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在学科教学的行动上,我们先从思政学科的教学研究开始。

1.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研究与创造性地整合,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因此,立足实践,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能融通地理解和把握,对教材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对教学内容能重新组合,充分开发教材,善于“挖掘教材文本背后的育人价值”,把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内容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度化教学,实现由表层走向内涵,力促生成与提升。

2.研究教师。这涉及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水平决定教师是否具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提高教师对育人价值的转化意识、转化办法、转化能力和转化习惯。引领教师立足课堂、观评教学、筛选方法、循环研修,提高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让教师在课堂中成长,在改进中成熟。

3.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要研究学生,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做到课前调查学生对即将教学的这个问题的认识如何、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哪些差异、如何因材施教、分别采取什么办法达成转化,等等。

4.研究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思考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笔者较多进行情境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努力达成转化,让学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头脑中扎根、融入血液、化为行动,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高效。

二、在实践层面,如何实现为转化而教

如何精准落实转化行动?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具体对本年级、本班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随后的重要工作目标就是转化,教学即转化,通过教学过程把挖掘出的育人价值、转化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去,转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行动中去。

先从教学设计开始,思政学科的教学设计的谋求,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挖掘教材文本育人的元素,让教学设计富有育人的价值,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行为、方法、策略,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

在育人价值的挖掘准确到位,并且具体化为明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展开课堂教学。如,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笔者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承上启下,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传承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要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增强政治认同;懂得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联系,培育科学精神;理性爱国,培育法治意识;结合生活实践,增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覺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生活中,实现公共参与。其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内涵和核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民族精神的概念理解、深度挖掘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学习本节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能够自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较短的时间内,如何做到这些呢?对教学设计策略,笔者尝试从个人精神入手,引出系列灵魂叩问,激发学生对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思考,然后提升到对民族精神的认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还需要靠我们这一代“后浪”。贴近学生实际,并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思考,笔者选取了“最美逆行者”的相关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为此,笔者首先采用探究法,课前让学生探究搜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师首要挖掘教材的育人元素,更要整合其它丰富教学资源,为转化而教,做好充分的设计。

教学全过程同样采用探究法、启发点拨、内化认识、提升学生热爱民族情怀,牢牢抓住“为转化而教”这个最终目标。

课后反思:通过探究、启发等教学方式,结合多种精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本知识、灵魂得到洗礼,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情感的转化和升华。

“教学实践的本质性内涵是转化”,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转化性的活动。衡量思政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就是对育人价值的转化程度的考量,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育人价值的充分、具体和准确的转化。

三、培养和提升思政教师的育人转化能力

决定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对思政课教学,有好教材还要有好教师。为转化而教,能否有效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因此,当下最迫切需要培养和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转化能力。

首先,要多关注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职初教师育人能力方面,从方法到艺术都欠缺一些;骨干教师的能力方法技巧相对强些、学科名师的育人方法最为优胜巧妙。各层次的教师,他们之间还是有境界差异的。通过了解他们的教学实践,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达成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其次,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将“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转化”问题确立为日常的教研主题,持之以恒地研究,努力形成思政课的教研特色。

再次,要组织教师多交流、多分享,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吸取名师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转化的经验和智慧,促进年轻教师获得专业的迅速成长。

总之,思政课教师要严以修身、为人师表,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勇于创新,善于挖掘整理、灵活运用育人素材。思政课教师特别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它们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学生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这就是很好的育人素材。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旁征博引并想方设法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达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的。思政课教师要重塑自己的精神价值,提升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提升教书育人的情感、提高对职业工作的认同、提升职业境界,为了人类的文化传承,为了实现中国梦,把讲台当作报国平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宜红.学会挖掘教材背后的育人价值[J].基础教育课程,2017(19).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